黃春燕代表: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
【我的履職故事】
培養(yang) 更多高技能人才
黃春燕代表(中國電科博微長安焊接技能大師工作室主任)
“黃老師,您19歲就開始當焊工,有沒有想過放棄或者改行?”在安徽省“勞動模範工匠大師進校園”的一次活動中,麵對學生的提問,我這樣回答:“當然想過,哪個(ge) 女性願意爬高踩低幹這又苦又累的活呢?但既然選擇了這一行,就沒有理由不幹好。隻要有信念,無論做什麽(me) 樣的工作,都能從(cong) 中找到快樂(le) 。”
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以來,我始終關(guan) 心高技能人才培養(yang) ,以親(qin) 身經曆鼓勵學生們(men) 投身技能崗位,努力成長為(wei) 中國製造和中國創造最需要的優(you) 秀技能人才。
因為(wei) 是焊工出身,我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培養(yang) 出更多的優(you) 秀青年焊接技能人才。基層工作的經驗讓我對企業(ye) 一線生產(chan) 技術骨幹特別是中高級技能人才缺乏的現狀深有體(ti) 會(hui) 。通過調研,我發現企業(ye) 中擁有“絕活”的“技術大拿”不多,即使有也往往年齡偏大,青年技術骨幹較少,技術傳(chuan) 承斷層現象嚴(yan) 重。
對此,我建議,探索推廣項目攻關(guan) 與(yu) 技能人才培養(yang) 相融合、專(zhuan) 項培訓與(yu) 技能人才培養(yang) 相融合、技能競賽與(yu) 技能人才培養(yang) 相融合、校企合作與(yu) 技能人才培養(yang) 相融合的培養(yang) 模式,讓技能人才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實踐,在“知行合一”的過程中實現技能水平迅速提升。
(光明日報記者崔興(xing) 毅采訪整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