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電子處方、遠程診療……在線服務讓病人少跑醫院

發布時間:2022-03-11 09:30:00來源: 人民日報

  中國互聯網網絡信息中心近日發布的第4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2月,在線醫療用戶規模達2.98億(yi) ,同比增長38.7%,成為(wei) 用戶規模增長最快的應用之一。防疫期間的就診需求催生互聯網醫療迅猛發展,在線服務讓患者看病越來越便利。

  雲(yun) 上評估方便患者

  “醫生上門為(wei) 我檢查治療,我不用在去醫院的路上折騰了。”在天津濱海新區太平鎮老年公寓,剛做完手術不久的81歲老人佟德生說。讓佟德生讚不絕口的,是天津市基層數字健共體(ti) “雲(yun) 服務”中的居家醫療項目。患者隻需在線預約服務項目,雲(yun) 平台會(hui) 自動匹配距離最近的社區醫院,第一時間對患者需求及病情進行評估,並派出相應的醫護人員。

  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享受到互聯網醫療帶來的便利服務。例如,在線開具電子處方,藥品直接快遞到家;遠程診療,在鄉(xiang) 鎮醫院也能享受省級專(zhuan) 家會(hui) 診;開通電子社保卡,動動手指就能掛號繳費。

  國家衛健委統計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中國已有1600餘(yu) 家互聯網醫院,超過7700家二級以上醫院提供線上服務,中國遠程醫療服務縣(區、市)覆蓋率達到90%以上。

  借助“互聯網+”,醫療資源可以實現跨時空的優(you) 化配置。互聯網醫療借助防疫期間龐大的用戶需求,實現迅猛發展,並不斷向潛在用戶滲透。不少用戶的互聯網醫療意識及接受相關(guan) 服務的習(xi) 慣逐漸養(yang) 成。互聯網醫療市場空間仍在增大,發展態勢將進一步延續。

  國務院日前下發《關(guan) 於(yu) 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的通知》,提出要加快互聯網醫院發展,推廣健康谘詢、在線問診、遠程會(hui) 診等互聯網醫療服務,規範推廣基於(yu) 智能康養(yang) 設備的家庭健康監護、慢病管理、養(yang) 老護理等新模式。

  在政策鼓勵下,互聯網醫療賽道持續火熱。不少第三方平台紛紛開通互聯網醫療服務,進一步方便了患者。例如,今年2月,京東(dong) 健康、百度健康先後上線罕見病服務平台。記者了解到,互聯網企業(ye) 加速發展醫療服務平台,主要包括醫藥供應鏈、醫療服務和數字化健康管理等板塊。

  新規促行業(ye) 高質量發展

  互聯網醫療迅速發展背後,是剛性的民生需求。但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數據難以共享造成“信息孤島”、相關(guan) 監管力度不夠等問題。針對互聯網醫療行業(ye) 發展的痛點、難點和堵點,相關(guan) 政策文件持續加強引導和監管。

  防疫期間,互聯網醫療迎來一係列新規。2020年3月,國家醫保局、國家衛健委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開展“互聯網+”醫保服務的指導意見》,明確在防疫期間的常見病、慢病線上複診納入醫保支付範圍,鼓勵定點醫藥機構提供“不見麵”購藥服務。2020年11月,國家醫保局發布《關(guan) 於(yu) 積極推進“互聯網+”醫療服務醫保支付工作的指導意見》,鼓勵各地依托全國統一的醫保信息平台實現處方流轉。

  2021年10月,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發布《互聯網診療監管細則(征求意見稿)》,對醫療機構監管、人員監管、業(ye) 務監管、質量安全監管、監管責任等方麵列出了細致規定。該文件釋放明確的信號——互聯網診療要與(yu) 實體(ti) 機構提供的診療服務做到最大限度的“同質”,讓互聯網診療回歸醫療服務的根本定位。

  一係列指導性文件的出爐,從(cong) 政策層麵為(wei) 互聯網醫療行業(ye) 發展保駕護航,讓該行業(ye) 告別過去的野蠻生長,邁向規範、高質量發展階段。

  構建共享醫療平台

  在各方努力下,互聯網醫療發展中暴露的諸多問題正得到逐步解決(jue) 。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共有258個(ge) 地級市依托區域平台實現醫療機構就診“一卡通”,2200多家三級醫院初步實現院內(nei) 信息互通共享。在監管方麵,有30個(ge) 省份建立了省級互聯網醫療服務監管平台,對互聯網診療服務進行監管,督促醫療機構規範診療行為(wei) 。各地衛生健康主管部門還將互聯網醫院納入當地醫療質量控製體(ti) 係,開展線上線下一體(ti) 化監管。

  各地積極探索基於(yu) 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應用。遼寧省實現衛生健康10餘(yu) 個(ge) 業(ye) 務係統的互聯互通和業(ye) 務協同;重慶市實現了全市跨區域、跨醫療機構的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曆數據共享和互聯互通調閱;湖南省實現了健康檔案共享調閱、檢驗檢查結果互認、統一預約掛號管理等。許多省份印發“互聯網+”醫療服務價(jia) 格政策文件,重點製定互聯網複診、遠程會(hui) 診等價(jia) 格項目,規範了收費方式。

  如何推動互聯網醫療加快駛入規範發展“快車道”?今年兩(liang) 會(hui) 期間,不少代表委員就這一話題建言獻策。全國政協委員、恒銀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江浩然建議,建立統一監管平台,進一步明確互聯網醫院屬性;明確醫生多點執業(ye) 準則,探索最優(you) 問診渠道及時長;明確可穿戴醫療設備屬性,製定行業(ye) 統一標準;加快線上線下互聯互通,整合全流程服務終端等。

  “現階段互聯網醫療如何避免資源閑置、效率低下,已成為(wei) 當前行業(ye) 需要思考和解決(jue) 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戰略支援部隊特色醫學中心主任顧建文建議,進一步打破“數據孤島”,構建共享健康醫療大數據平台;推進多點執業(ye) ,享受線上優(you) 質醫療資源;調動互聯網醫療線上醫生的活躍度等。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