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舉措激發活力 碳市場未來可期
作為(wei) 推動實現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政策工具,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以下簡稱“全國碳市場”)2021年正式啟動,第一個(ge) 履約周期順利收官。如何做好第二個(ge) 履約周期管理,進一步激發全國碳市場活力?代表委員及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建議,進一步擴大行業(ye) 覆蓋範圍和交易主體(ti) 範圍,完善製度規則,強化信息協同性。
“在全國碳市場運行前一年的核查中,我們(men) 就完成了合規化數據報送,還在區內(nei) 部分控排企業(ye) ‘碳虧(kui) 損’的大環境下實現了企業(ye) ‘碳盈餘(yu) ’。”寧夏電投銀川熱電有限公司節能對標專(zhuan) 責陳傑直言,建立碳排放管理體(ti) 係需要一步步探索。
先行布局也讓企業(ye) 在全國碳市場開市後率先嚐到“甜頭”。寧夏電投銀川熱電有限公司在全國碳市場上線後,通過近一個(ge) 月的談判與(yu) 交易對手達成合作意向10筆,完成了170萬(wan) 噸碳配額交易。其中,掛牌交易5筆,大宗交易5筆,交易價(jia) 格均高於(yu) 當期市場平均單價(jia) ,為(wei) 企業(ye) 獲利7152萬(wan) 元。
當前全國碳市場首個(ge) 履約周期已順利收官並開啟第二個(ge) 周期,生態環境部數據顯示,在首個(ge) 履約周期中,共納入發電行業(ye) 重點排放單位2162家,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1.79億(yi) 噸,累計成交額76.61億(yi) 元。按履約量計,履約完成率為(wei) 99.5%。2021年12月31日收盤價(jia) 54.22元/噸,較7月16日首日開盤價(jia) 上漲13%,市場運行健康有序,交易價(jia) 格穩中有升,促進企業(ye) 減排溫室氣體(ti) 和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的作用初步顯現。
“全國碳市場表現超出預期,有超過半數的重點排放單位參與(yu) 了市場交易。”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總經理劉傑結合數據分析稱,按照履約量來計算,全國碳市場在2021年的履約完成率達到了99.5%,超過了預期。由此可見,全國碳市場的發展空間還是非常大的。
畢馬威中國環境、社會(hui) 及治理(ESG)主管合夥(huo) 人林偉(wei) 指出,作為(wei) “市場化”的環境經濟政策工具,全國碳市場無疑是國內(nei)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政策工具和重大製度創新,通過近一段時間的運行,全國碳市場進一步優(you) 化和完善了交易規則、運行機製、價(jia) 格機製,在增強市場流動性、提高交易匹配率、激發市場活力等方麵起到了積極作用。
不過,碳市場建設是一個(ge) 需要逐漸發展完善的較長過程,因此目前尚在起步階段的全國碳市場仍要應對活躍度不足的挑戰。
全國政協常委、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提出,現階段碳排放配額分配以免費分配為(wei) 主,供應相對充足,影響了碳市場交易的價(jia) 格和流動性,難以對企業(ye) 減排形成有效激勵。此外,完善的碳排放監測核查體(ti) 係(MRV體(ti) 係)是碳市場擴圍的先決(jue) 條件。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石化黨(dang) 組成員、副總經理李永林同樣表示,目前碳市場在非臨(lin) 近履約時段交易清淡,日均交易量僅(jin) 維持在數百噸左右,數據質量控製也存在一定漏洞。
為(wei) 提升市場活躍度,進一步擴大行業(ye) 覆蓋範圍和交易主體(ti) 範圍是當務之急。全國政協委員、中信資本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懿宸建議,應將石化、鋼鐵、建材等高耗能行業(ye) 有序納入交易主體(ti) 以改善市場活躍度。同時,引入金融機構等其他有參與(yu) 意願的市場主體(ti) 參與(yu) 碳交易,並開發運用碳期貨等金融衍生品,以提升碳市場活躍度,完善碳市場的價(jia) 格發現功能。
全國人大代表、寧夏回族自治區發展改革委主任李鬱華有著類似的觀點,他認為(wei) 在逐步擴大市場覆蓋範圍、積極發展綠色金融的同時,應完善配額分配管理。推動碳市場管控的高排放行業(ye) 實現產(chan) 業(ye) 結構和能源消費的綠色低碳化,促進高排放行業(ye) 率先達峰。此外,構建碳市場抵銷機製,通過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抵銷碳配額,擴大自願減排核證項目類別,大力促進可再生能源、林業(ye) 碳匯、甲烷利用、二氧化碳封存捕集利用項目發展。
立足長遠,在覆蓋行業(ye) 擴容升級的同時,未來全國碳市場還可通過完善製度規則,強化信息協同性促進成交。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長王焰新認為(wei) ,有必要出台應對氣候變化法、環境信息共享條例、碳市場交易條例等,通過健全相關(guan) 法律,完善碳排放信息共享製度、碳市場交易製度、碳市場監管製度等,切實解決(jue) 碳市場存在的環境信息不能共享、進場主體(ti) 交易較少、僅(jin) 有現貨交易缺乏期貨期權交易等問題。
據記者了解,在發電行業(ye) 碳市場穩定運行後,擴大全國碳市場行業(ye) 覆蓋範圍,納入更多高排放行業(ye) 已在計劃之中。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長賴曉明透露,按照主管部門的總體(ti) 部署,下一步全國碳市場積極推動擴大行業(ye) 覆蓋範圍,“現在是電力行業(ye) ,明年可能還會(hui) 增加2到3個(ge) 行業(ye) ,爭(zheng) 取在‘十四五’期間把所有八大控排行業(ye) 納入全國碳市場”。(向家瑩 王璐 於(yu) 瑤 田中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