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銀保監會提醒消費者遠離過度借貸營銷陷阱

發布時間:2022-03-16 09:53: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北京3月15日電(記者溫源)針對部分消費者頻繁、疊加使用消費信貸,易引發過度負債(zhai) 、征信受損等風險,銀保監會(hui) 消費者權益保護局14日發布風險提示,提醒消費者遠離過度借貸營銷陷阱,防範過度信貸風險。

  當前,信用卡、小額信貸等個(ge) 人消費信貸服務與(yu) 各種消費場景深度綁定,一定程度上便利了生活、減輕了即時的支付壓力,但消費者若頻繁、疊加使用消費信貸,易引發過度負債(zhai) 、征信受損等風險。據悉,近年來,時有消費者投訴反映過度授信、信用卡分期手續費或違約金高、暴力催收等。此外,一些商家誘導消費者以貸款或透支方式預付費用,後因各種原因不能持續經營,導致消費者不僅(jin) 無法享受本已購買(mai) 的服務,還要麵臨(lin) 還款壓力和維權困難。

  據了解,這些誘導行為(wei) 包括,一是誘導消費者辦理貸款、信用卡分期等業(ye) 務,侵害消費者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如以“優(you) 惠”等說辭包裝小額信貸、信用卡分期服務;或是價(jia) 格公示不透明,不明示貸款或分期服務年化利率等。二是誘導消費者超前消費,致使消費者出現過度信貸、負債(zhai) 超出個(ge) 人負擔能力等風險。三是誘導消費者把消費貸款用於(yu) 非消費領域,比如買(mai) 房、炒股、理財、償(chang) 還其他貸款等,擾亂(luan) 了金融市場正常秩序。四是過度收集個(ge) 人信息,侵害消費者個(ge) 人信息安全權。

  針對上述問題,銀保監會(hui) 消費者權益保護局提醒消費者要堅持量入為(wei) 出的消費觀,合理使用信用卡、小額信貸等服務,在不超出個(ge) 人和家庭負擔能力的基礎上,合理發揮消費信貸產(chan) 品的消費支持作用,養(yang) 成良好的消費還款習(xi) 慣;要從(cong) 正規金融機構、正規渠道獲取信貸服務,不把消費信貸用於(yu) 非消費領域,警惕貸款營銷宣傳(chuan) 中降低貸款門檻、隱瞞實際息費標準等手段,不要輕信非法網絡借貸虛假宣傳(chuan) ,遠離不良校園貸、套路貸等掠奪性貸款侵害。同時,要提高保護個(ge) 人信息安全意識,認真閱讀合同條款,不隨意簽字授權,注意保管好個(ge) 人重要證件、賬號密碼、驗證碼、人臉識別等信息,一旦發現侵害自身合法權益的行為(wei) ,要及時選擇合法途徑維權。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