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中國經濟實現預期增速目標有基礎

發布時間:2022-03-22 10:01:00來源: 經濟參考報

  作者:劉英(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2022年的中國經濟盡管麵對疫情延宕帶來的供給衝(chong) 擊、需求收縮和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但是由於(yu) 我國不斷創新宏觀調控,同時既有供給側(ce) 的有力支持,也有需求側(ce) 三駕馬車的強力牽引,實現《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5.5%左右的預期增速目標有質的基礎。

  經濟增速預期目標的設定有深意

  在疫情反複延宕和國際局勢複雜多變的背景下,將今年預期經濟增長目標設定為(wei) 5.5%左右體(ti) 現了對經濟穩定增長的信心。

  首先,預期增速目標科學合理,符合我國經濟潛在增長率。疫情發生以來,我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確保經濟保持正增長,當前正在實現恢複性增長中。2020年和2021年中國經濟分別增長2.3%和8.1%,平均增速達5.1%。由此,5.5%左右是符合我國經濟潛在增長率的可實現目標。

  其次,預期增速目標實際上是一個(ge) 相當高的增長。我國經濟規模已達114.4萬(wan) 億(yi) 元,經濟每增長1個(ge) 百分點經濟總量就增長超過1萬(wan) 億(yi) 元。5.5%左右的增速相當於(yu) 5年前增長7.4%,10年前增長10.5%。歐美日等體(ti) 量較大的發達經濟體(ti) ,經濟能實現2%-3%的增速就已非常滿意。而作為(wei)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我國5.5%左右的增速顯示出中國經濟增長強勁有力。

  最後,預期增速目標是保質保量的增長,是一個(ge) 兼顧多方能實現平衡增長的目標。中國經濟要保持一定增長速度,是因為(wei) 今年我國麵臨(lin) 1600萬(wan) 新增就業(ye) ,其中大學畢業(ye) 生就業(ye) 超過1000萬(wan) 人。據研究,經濟每增長1個(ge) 百分點,可以拉動200萬(wan) 人就業(ye) 。要完成今年就業(ye) 目標需要保持5.5%左右的增速。因此,隻有實現既定經濟增速目標才可以更好地解決(jue) 就業(ye) 、民生等一係列問題,可以兼顧增速與(yu) 結構,平衡綠色與(yu) 發展,確保增長數量與(yu) 質量,實現平衡增長。

  中國經濟穩定增長有基礎

  近年來,我國一直堅持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工作主線,不僅(jin) 打贏了全麵脫貧攻堅戰、藍天保衛戰和防範重大風險戰,在經濟規模突破百萬(wan) 億(yi) 的同時還大幅降低了宏觀杠杆率,經濟底盤更大、結構更優(you) 化,精幹結實,有助於(yu) 輕裝上陣。

  需求側(ce) :三駕馬車動力充足

  在投資上,主要有新老基建、智能製造、房地產(chan) 投資三駕馬車強勢拉動。投資一直占到GDP增長的一半以上,在“十四五”關(guan) 鍵期,“雙碳”目標提供了綠色發展轉型機遇,技術創新提供新動力,數字經濟飛速發展提供更加強勁動力。

  在傳(chuan) 統的基建投資方麵,我國正在建設“十縱十橫”的交通網,2035年前我國民用機場將擴建至400個(ge) 。數字經濟的發展則促進了新基建投資的增加。數字經濟在我國經濟中的占比還不到40%,而美歐國家多超過65%,發展數字經濟是大勢所趨,加強新基建投資,將推動數字經濟快速發展。作為(wei) 投資重要馬車的製造業(ye) 投資,伴隨國家對技改、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支持力度的加大,以及對企業(ye) 金融支持力度的增大,智能製造迎來新的投資機遇,而智能製造投資加大將助力企業(ye) 贏得未來。此外,房地產(chan) 投資也開足馬力。2021年我國宏觀杠杆率下降,金融支持新市民的政策日前密集出台,購房作為(wei) 最大消費,將進一步拉動房地產(chan) 投資,進而帶動上下遊數十個(ge) 行業(ye) 投資。而壓低利率等房地產(chan) 政策邊際放鬆,將提升三駕馬車之一的房地產(chan) 這輛馬車的拉動力。不但可以持續改善民生,還可通過促進上下遊行業(ye) 發展帶動經濟增長。

  在消費上,我國作為(wei) 全球人口最多,成長速度最快的市場,將發揮最具增長潛力、最具發展規模的國內(nei) 消費市場優(you) 勢。當前我國人均GDP已超過1.2萬(wan) 美元,中等收入以上人口5億(yi) 左右,伴隨人均收入的持續提升,更多個(ge) 性化、綠色化、數字化和高質量的需求會(hui) 帶動消費升級與(yu) 擴大。

  在進出口上,2021年我國首次實現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均達到全球第一。今年我國進出口有望在去年雙位數增速基礎上延續增長慣性。特別是伴隨RCEP落地生效,涵蓋中日韓澳新東(dong) 盟的全球最大自貿區建立,區域內(nei) 貿易加強,與(yu)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擴圍,外貿將大幅躍升。

  供給側(ce) :杠杆率下降為(wei) 穩健的貨幣政策預留空間

  2021年,在經濟總量超過114.4萬(wan) 億(yi) 元的同時,我國宏觀杠杆率還下降了約8%,為(wei) 穩健的貨幣政策穩增長提供了空間和工具。與(yu) 發達經濟體(ti) 創出數十年來通脹曆史記錄不同,我國不僅(jin) 經濟體(ti) 量大、縱深廣、結構優(you) 化,而且去年通脹水平隻有0.9%,這為(wei) 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應對下行壓力留出了寶貴的空間,也為(wei) 降準和壓低利率提供了空間。

  同時,我國正加大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力度,包括給製造業(ye) 提供中長期貸款,增加綠色轉型資金支持,加大小微普惠金融支持力度。作為(wei) 製造業(ye) 大國,我國繼續強力支持智能製造發展,提供技改的信貸金融支持。北交所成立以來,我國在直接融資方麵更有巨大提升潛力,通過全麵推行股票發行注冊(ce) 製,為(wei) 創新企業(ye) 提供強有力的直接融資支持,促進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不僅(jin) 降低了宏觀和微觀杠杆率,更實現資本、科技、產(chan) 業(ye) 的良性循環發展。

  新財政:增大財政支出強度推動經濟增長

  國際比較來看,我國財政空間充足。疫情以來,發達國家超發貨幣嚴(yan) 重,推升物價(jia) 房價(jia) 。而我國在積極的財政政策方麵仍有充足空間,可以通過擴大政府支出來推動經濟增長,實施減稅和退稅並用的綜合性財政政策。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要求,積極財政政策更加強勁有力促進經濟增長。積極財政政策包括但不限於(yu) 三個(ge) 方麵,一是穩中有進,將財政赤字率降低至2.8%,同時擴大財政支出。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上年擴大2萬(wan) 億(yi) 元,達到26萬(wan) 億(yi) 元的支出規模。二是擴大中央轉移支付規模,今年將增加1.5萬(wan) 億(yi) 元,增長18%,對地方轉移支付規模近9.8萬(wan) 億(yi) 元。三是擴大減稅降費規模,不僅(jin) 大幅實施2.5萬(wan) 億(yi) 元的減稅降費,而且還會(hui) 直接給企業(ye) 特別是小微企業(ye) 退稅,其中留抵退稅1.5萬(wan) 億(yi) 元,直接給企業(ye) 注入現金流。

  總之,在高水平對外開放和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下,無論從(cong) 需求側(ce) 還是供給側(ce) ,我國經濟穩健增長都有強有力的動力保障。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需求側(ce) 的三駕馬車動力十足。政府創新宏觀調控,實施跨周期調節與(yu) 逆周期調節相結合,宏觀政策與(yu) 微觀政策相結合,科技政策與(yu) 結構政策相結合,有效提升政策質量。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配合發力,宏觀政策在促進經濟增長上有進一步發力的空間與(yu) 潛力。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