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測產品“兵分三路”新冠抗原檢測迎來千億藍海市場?
隨著首批“自測版”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盒獲批上市,業(ye) 內(nei) 分析認為(wei) ,抗原檢測在我國具有潛在的藍海空間,預計國內(nei) 新冠抗原自測試劑盒市場單月規模有望達177億(yi) —266億(yi) 元,其上下遊產(chan) 業(ye) 鏈也將直接受益。
◎本報記者 陳 曦
3月18日,經國家藥監局審查,又有3個(ge) 新冠病毒抗原檢測試劑產(chan) 品獲批上市。截至3月18日,國家藥監局已批準17個(ge) 新冠病毒抗原檢測試劑產(chan) 品。
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早發現和早治療對疫情的防控至關(guan) 重要,采用規範的診斷流程和快速、靈敏的檢測方法是及時發現病例、控製疫情的關(guan) 鍵。隨著用於(yu) 自測新冠病毒的抗原檢測試劑產(chan) 品的陸續上市,大大方便了廣大居民,縮短了檢測的時間,有利於(yu) 病毒的早發現,成為(wei) 核酸檢測的有效補充。
抗原自測產(chan) 品的三種技術路線
細心的人們(men) 會(hui) 發現,目前獲批的居民可自測新冠病毒的試劑盒都是抗原檢測試劑產(chan) 品。
天津大學藥學院教授張雁介紹,新冠病毒的抗原檢測一般是把一種叫做“N蛋白”的蛋白質作為(wei) 目標抗原,這種“N蛋白”是和病毒的核酸結合的,在病毒內(nei) 的含量較高,相對病毒表麵蛋白,已知產(chan) 生的突變較少。所以選擇“N蛋白”作為(wei) 檢測靶標可以提高檢測靈敏度也可避免新病毒突變株引起的漏檢。
抗原檢測能夠在發病早期檢測出人體(ti) 內(nei) 是否含有病毒,從(cong) 而提供病毒感染的直接證據,且自己在家就能操作,較短時間就可以出結果。
目前國家藥監局已經批準的新冠病毒抗原檢測試劑產(chan) 品,其原理主要分為(wei) 3種:熒光免疫層析法、膠體(ti) 金法、乳膠法。
膠體(ti) 金法和乳膠法都是常用的免疫標記技術,以有顏色的膠體(ti) 金或乳膠為(wei) 標記物,可以對蛋白質(抗原)等大分子物質進行定性檢測。這種顏色標記肉眼可見,不需要依賴儀(yi) 器,適合自檢測,人們(men) 比較熟悉的膠體(ti) 金檢測包括驗孕棒等。在已經獲批的17個(ge) 新冠病毒抗原檢測試劑產(chan) 品中,有15個(ge) 都采用了這兩(liang) 種技術。
除此之外,在首批獲批上市的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產(chan) 品中,華大基因和北京華科泰的檢測試劑盒都采用了熒光免疫層析法。
“這種技術采用免疫層析夾心法,以熒光微球作為(wei) 示蹤標記物。”華大基因醫學研發工程師周文根介紹,所謂“夾心”是采用雙抗體(ti) 結合同一個(ge) 抗原,形成“夾心”。在硝酸纖維素膜上的檢測線處包被新冠病毒抗原特異性抗體(ti) ,在質控線處包被質控抗體(ti) ;在玻璃纖維素膜上包被新冠病毒特異性抗體(ti) 和熒光微球複合物。檢測時,待測物會(hui) 與(yu) 預包被的熒光微球標記的抗體(ti) 反應,形成抗原—抗體(ti) 複合物,隨後複合物向前層析,在檢測線處抗體(ti) 捕獲聚集,通過免疫熒光分析讀出信號峰值。如果樣本中不含新冠病毒,檢測線處就不會(hui) 出現熒光信號。
此方法相較於(yu) 膠體(ti) 金法和乳膠法,采用幹式熒光免疫分析儀(yi) 自動分析結果,能避免人工判讀誤差,因此在使用相同抗體(ti) 下,檢測靈敏度比膠體(ti) 金法和乳膠法有所提高,能夠一定程度上彌補膠體(ti) 金法和乳膠法靈敏度不足的問題。
3月11日發布的《新冠病毒抗原檢測應用方案(試行)》(以下簡稱《方案》)提出,疑似人群抗原陽性及陰性結果均應當進行進一步的核酸檢測,陽性結果可用於(yu) 對疑似人群的早期分流和快速管理,但不能作為(wei) 新冠病毒感染的確診依據。
之所以有這樣規定是因為(wei) 雖然抗原檢測更容易普及,且價(jia) 格相對便宜,但相比於(yu) 核酸檢測這一金標準,其準確度可能較低,出現漏檢的概率更高一些。因此開展抗原檢測有利於(yu) 早發現,但確診仍需核酸檢測。
抗原檢測市場潛力巨大
在《方案》中,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抗原檢測應用、隔離觀察人員抗原檢測應用、社區居民抗原檢測應用進行了詳細介紹,這也是首次明確社區居民自測新冠的相關(guan) 政策。
3月12日,隨著首批“自測版”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盒獲批上市,業(ye) 內(nei) 分析認為(wei) ,抗原檢測在國內(nei) 具有潛在的藍海空間。
浙商證券研究報告指出,針對《方案》中的3類應用場景,隨著相關(guan) 政策的落地,市場空間有望後續打開,中性假設下對應每年檢測的市場空間約為(wei) 620億(yi) 元,試劑的市場空間約為(wei) 380億(yi) 元。
中泰證券的研究報告則更加樂(le) 觀,參考海外發放政策,預計國內(nei) 新冠抗原自測試劑盒市場單月規模有望達177億(yi) —266億(yi) 元。如考慮到居民、企業(ye) 自費購買(mai) 情況,預計新冠抗原檢測產(chan) 品需求有望進一步提升。按此計算,一年的市場規模有望超過1千億(yi) 元。
其實早在2021年底,海外多數國家新冠病例激增,帶來抗原檢測試劑旺盛的需求,美國、法國等部分發達國家疫情防控帶動了抗原檢測的爆長。
目前國內(nei) 已有不少企業(ye) 生產(chan) 的新冠抗原自測試劑盒在海外注冊(ce) 獲批。比如邁克生物、華大基因、迪安診斷、明德生物等公司均已斬獲海外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盒上市資質。
除了抗原檢測試劑本身市場潛力巨大外,其上下遊產(chan) 業(ye) 鏈也將直接受益。開源證券研報指出,在上遊原材料端,一方麵,掌握生物試劑上下遊技術並積極向生物試劑下遊終端產(chan) 品延伸、產(chan) 品種類齊全、精耕重組蛋白抗體(ti) 等細分領域的公司將直接受益。另一方麵,生產(chan) 抗原檢測取樣管的高分子耗材生產(chan) 廠家,特別是依托具有高分子耗材生產(chan) 線技術和模具開發優(you) 勢的廠商,其產(chan) 能將在抗原檢測需求量增加的推動下進一步釋放;在抗原檢測試劑盒的零售終端,具備門店分布廣泛特征的藥店龍頭公司,或會(hui) 因其規模效應帶來更大的利潤空間。
據介紹,3月14日,華大基因已與(yu) 8家機構聯合簽署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盒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涵蓋多個(ge) 千萬(wan) 人份級別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盒合作意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