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千隻銀行理財產品“破淨” 投資者你慌了嗎?
超千隻銀行理財產(chan) 品“破淨” 你慌了嗎?
多家理財公司分析稱 產(chan) 品淨值的短暫波動並非意味投資出現實質虧(kui) 損
“說好銀行理財風險低,怎麽(me) 也虧(kui) 了?”“真沒想到銀行理財還能負收益,真是活久見。”最近,不少投資者發現自己買(mai) 的銀行理財產(chan) 品淨值出現回撤,賬麵已經有虧(kui) 損。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17日,全市場28821隻銀行理財產(chan) 品中(包含銀行發行的和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破淨產(chan) 品已達2036隻,其中尚有2342隻產(chan) 品累計淨值等於(yu) “1”,觸及破淨邊緣。
為(wei) 緩解投資者的不安情緒,交銀理財、招銀理財多家理財公司紛紛發文向投資者普及理財產(chan) 品淨值化的金融知識,分析近期淨值走低的原因。他們(men) 表示,近期銀行理財產(chan) 品表現不佳主要是受債(zhai) 券市場震蕩影響,但產(chan) 品淨值的短暫波動並非意味著投資出現實質虧(kui) 損,產(chan) 品最終虧(kui) 錢還是賺錢隻有在到期時才會(hui) 真實展現,建議投資者不要糾結於(yu) 短期淨值的波動。
為(wei) 什麽(me) 銀行理財產(chan) 品
會(hui) 淨值化?
交銀理財表示,在理財產(chan) 品市場並不成熟的初期,不少金融機構為(wei) 了增加客戶黏性以及從(cong) 維護自身品牌的角度出發,往往在產(chan) 品虧(kui) 損或者是達不到預期收益率時,會(hui) 按照預期收益率給予投資者進行兌(dui) 付。
這樣的方式,可能導致部分產(chan) 品產(chan) 生的風險在金融體(ti) 係內(nei) 累積。
當市場收益率整體(ti) 上行的時候,預期收益率隻能鎖定固定收益,而增加了機會(hui) 成本,增加的收益成為(wei) 了資產(chan) 管理機構的收入。而當市場收益率下行的時候,如果還是以預期收益率向投資者兌(dui) 付,將迫使機構配置更高的風險資產(chan) ,增加了產(chan) 品的波動和風險。
2018年,監管部門出台了資管新規,理財產(chan) 品開啟了淨值化轉型的時代。
淨值化後銀行理財產(chan) 品
兩(liang) 方麵有變
據介紹,淨值化之後,銀行理財產(chan) 品主要在兩(liang) 方麵發生了重大變化。首先是估值方法發生變化。資管新規前,理財產(chan) 品對債(zhai) 券資產(chan) 的估值大多采用攤餘(yu) 成本法。攤餘(yu) 成本法是指計算理財產(chan) 品的淨值時,將投資產(chan) 品的到期收益率分攤到每一天來計算。
假設某理財產(chan) 品以100元買(mai) 入了1年期利率為(wei) 2.1%的國債(zhai) ,該理財產(chan) 品將這2.1%平攤到每一天,也就是2.1%/365,再乘以買(mai) 入的金額就是這隻債(zhai) 券對應的每日收益。
同時投資品的溢價(jia) 或折價(jia) 可以平攤到每個(ge) 估值日,那麽(me) 產(chan) 品的淨值和收益率可以人為(wei) 地“調節”到平滑狀態,所有的波動都隱藏在那條勻速上升的直線,使得淨值看起來十分規整。
資管新規之後絕大部分理財產(chan) 品采用市值法進行估值,不僅(jin) 考慮了投資債(zhai) 券的票麵利率。還考慮了債(zhai) 券由於(yu) 市值波動帶來的估值變動。
例如,某隻采用市值法估值的理財產(chan) 品仍然以100元買(mai) 入了1年期利率為(wei) 2.1%的國債(zhai) ,在進行估值時,該理財產(chan) 品首先會(hui) 將票麵收益2.1%計提到每日收益中,即2.1%/365天,同時要反映債(zhai) 券買(mai) 入價(jia) 格與(yu) 當日市場價(jia) 格之間的差額。
這樣一來,資產(chan) 價(jia) 格的波動會(hui) 直接反映在理財產(chan) 品淨值上。
同時,銀行理財產(chan) 品的淨值披露方式也發生了變化。理財業(ye) 務發展初期,當投資者購買(mai) 理財產(chan) 品後,產(chan) 品的市值顯示的就是購買(mai) 金額,產(chan) 品淨值不會(hui) 發生變化;直到產(chan) 品到期以後,本金和相應的收益才會(hui) 打到投資者賬戶裏。現在,按照監管要求,資產(chan) 管理機構需定期及時披露產(chan) 品淨值,投資者可以看到產(chan) 品淨值波動。
債(zhai) 市震蕩導致
近期理財產(chan) 品淨值回撤
為(wei) 什麽(me) 近期這麽(me) 多銀行理財產(chan) 品的收益是負值呢?招銀理財表示,一般理財產(chan) 品投資的資產(chan) 都是非常穩健的,會(hui) 投到各類存款、債(zhai) 券及各種非標準化資產(chan) ;風險較高的產(chan) 品(R3-R5),也可能會(hui) 配置少量股票、基金等權益類產(chan) 品。看懂產(chan) 品所投的底層資產(chan) ,關(guan) 注一下相關(guan) 市場狀況,就基本能明白收益漲跌的原因。近期債(zhai) 券市場整體(ti) 出現了較為(wei) 明顯的震蕩,導致債(zhai) 券占比較大的一些淨值型產(chan) 品的淨值暫時表現不佳。
交銀理財也指出,2022年,春節後債(zhai) 券市場經曆了快速下跌。伴隨著地緣政治風險上升,局部戰爭(zheng) 的陰霾籠罩全球,全球權益市場出現連續下跌,很多產(chan) 品的淨值都出現了波動。
產(chan) 品淨值回撤
並不意味著實質性虧(kui) 損
交銀理財也強調,產(chan) 品淨值階段性的回撤和產(chan) 品到期時的實質性虧(kui) 損不是一回事。因為(wei) ,市場在不斷變化,浮盈浮虧(kui) 則是投資的常態,風險和回報是如影隨形的。回撤和收益也是一對孿生兄弟。當購買(mai) 的理財產(chan) 品具有長期穩定盈利能力時,暫時的浮盈浮虧(kui) 隻是整個(ge) 曲線中的一個(ge) 階段。如果投資者持有的是長期淨值型理財產(chan) 品,可能短期回調會(hui) 帶來一定的心理衝(chong) 擊,但產(chan) 品淨值是否為(wei) 正收益隻有在到期時才會(hui) 真實展現。
需要指出的是,絕大多數銀行理財產(chan) 品的主要投資方向還是債(zhai) 券市場,權益市場資產(chan) 的配置較少,就仿佛一杯水裏放入蜂蜜的比例一樣,對銀行理財產(chan) 品的增厚收益和回撤幅度都起到了調節作用。雖然資管新規開啟了銀行理財產(chan) 品淨值化新階段,但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穩健經營風格和風險管控能力並不會(hui) 因此發生實質性的變化。市場階段回調不影響長期投資邏輯的配置價(jia) 值。投資者不宜糾結於(yu) 短期淨值的波動,不妨將投資視野放寬放遠,借助具備專(zhuan) 業(ye) 投研能力的理財產(chan) 品,捕捉市場的好機遇。
“短暫的收益漲跌,都隻是一時的表現,不要太糾結一日或幾日的淨值波動。中長期看,機構對債(zhai) 券市場還是持樂(le) 觀態度。建議將投資時間線拉長,以時間換空間,獲得收益。”招銀理財也如此建議投資者。
文/本報記者 程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