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的“第五家電”
【我與(yu) 祖國同奮進】
退休的“第五家電”
講述人:北京二中分校初二8班 劉漱愚
指導教師:邵藝、張燕 光明日報記者董城采訪整理
在我家陽台的角落裏,堆著四台空氣淨化器和一摞沒有拆封的濾芯。它們(men) 曾經是我家最繁忙的“第五家電”,卻由於(yu) 北京這幾年空氣質量逐年好轉而“提前退休”了。每次看到它們(men) ,我都會(hui) 心一笑,想起我所知道的“北京霧霾故事”。
我是2008年2月在北京出生的,是一個(ge) “奧運寶寶”。據媽媽說,那時北京空氣質量非常好,她推著嬰兒(er) 車帶我在小區裏散步,一抬頭就能看見藍天白雲(yun) ,心情別提多舒暢了。
可是隨著我慢慢長大,北京的藍天似乎越來越不透亮了,白雲(yun) 也似乎越來越不輕盈了。舉(ju) 目望去,城市上空似乎總是籠罩著一層霧蒙蒙的鉛灰色。漸漸地,“霧霾”這個(ge) 詞越來越經常地飄進我的耳朵。爸爸媽媽每天上班前,總是要先查一查一個(ge) 叫“PM2.5”的指數,出門時也要戴上口罩。
那段時間,媽媽花大價(jia) 錢買(mai) 了四台空氣淨化器,擺在客廳、餐廳和每個(ge) 房間裏。霧霾天裏,空氣淨化器要24小時工作,發出“嗡嗡”的聲響。媽媽告訴我,在北京,空氣淨化器已經成為(wei) 冰箱、彩電、洗衣機、空調之後的“第五家電”了,幾乎家家必備。
從(cong) 此之後,“第五家電”一直在生活中與(yu) 我形影不離。每天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淨化器,霧霾嚴(yan) 重的時候還要調整到最大。每到“雙十一”,媽媽重要的一項采購任務,就是把一年需要的空氣淨化器的濾芯一次性買(mai) 齊。
日子一天天過去。我從(cong) 新聞裏知道,許多工廠搬遷,許多工地用了降塵工藝,許多私家車按日限行,許多地方植樹種草,退耕還林。生活好像還是老樣子,但不知不覺間,能開窗通風的日子越來越多了,藍天白雲(yun) 也回來了,家裏“第五家電”的使用頻率似乎也越來越低了。
有一天,我突然意識到我已經有好一段時間沒有聽到曾經很熟悉的“嗡嗡”聲了。我在屋裏轉了一圈,驚訝地發現那些“第五家電”居然不見了。我去問媽媽,才知道,因為(wei) 長時間不使用,她把空氣淨化器收到了陽台上。
這“第五家電”還沒風光多久,就“退出了曆史舞台”。“唉,早知道我就不囤那麽(me) 多濾芯了!”媽媽後悔得直歎氣。但我知道她心底是非常開心的,因為(wei) ,這一段“北京霧霾故事”已經成為(wei) 曆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