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光明網評論員:治理“山寨證書”,為就業清障

發布時間:2022-03-24 10:27:00來源: 光明網

  【閱讀提示】建立“黑名單”!“山寨職業(ye) 證書(shu) ”專(zhuan) 項治理來了

  光明網評論員:花上千塊考個(ge) 技能證書(shu) ,可能工作沒保住,“雷”卻踩定了。當下正值春招旺季,“山寨證書(shu) ”騙局絆住了不少急於(yu) 找工作的人。日前,人社部發布通知稱,將對技術技能類“山寨證書(shu) ”進行專(zhuan) 項治理。

  “在家也可以輕鬆賺錢”“全年收入xx萬(wan) ”……對於(yu) 這樣的考證彈窗廣告,相信你我都不陌生。不僅(jin) 投入少回報高,而且乍一看,碳排放管理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健康管理師等等這些考證的名目,每一個(ge) 都很“眼熟”,緊貼官方政策的風向,都在“風口”上,唯獨不在官方的白名單裏。而至於(yu) 拿到的證書(shu) ,也有模有樣,有的培訓方還很有“底氣”,提供查詢係統以驗真偽(wei) ——查詢係統當然也屬偽(wei) 造。

  然而,這一切可能都是套路。更有甚者,不滿足於(yu) 考證市場已有的需求存量,注冊(ce) 公司發布招聘信息,套取到簡曆後誘導對方產(chan) 生考證需求,願者“上鉤”後提供培訓、考試、發證一條龍服務。在如此“精準”的施騙中,絕大多數人毫無招架之力。

  對於(yu) 不少求職者來說,技能證書(shu) 是求職的敲門磚和加分項,是為(wei) 己正名的一種方式,以增加就業(ye) 成功的籌碼和概率。“山寨證書(shu) ”騙局,不僅(jin) 讓他們(men) 遭受一定經濟損失,更是對他們(men) 求職熱情與(yu) 信念的一種打擊。而且真偽(wei) 難辨、魚目混珠的考證市場,也讓職業(ye) 技能評價(jia) 體(ti) 係遭受一定的衝(chong) 擊,削弱了其應有的人才評價(jia) “度量衡”作用。

  人社部此次重拳治理“山寨證書(shu) ”,是國家職業(ye) 技能等級評價(jia) “放管服”改革的題中之義(yi) 。自2014年以來,國務院分多批取消400多項職業(ye) 資格,同時將相關(guan) 人才評價(jia) 權下放至用人單位和社會(hui) 組織,由此所帶來的求職便利與(yu) 創業(ye) 熱情有目共睹。隨著經濟的轉型發展,尤其是新職業(ye) 的不斷出現,職業(ye) 資格認定的需求大量產(chan) 生。加之相較於(yu) 新職業(ye) 身份被蓋章認證的速度,相應的資質要求等規範文件出台具有一定的遲滯性,這就為(wei) 一些單位和機構提供了不小的“講故事”的空間。亂(luan) 收費、胡考試、濫發證等現象也愈演愈烈。

  對於(yu) “山寨證書(shu) ”,再怎麽(me) 嚴(yan) 打都不為(wei) 過。正如人社部發文所稱,超出辦學許可範圍或無辦學證開展培訓;非法頒發或偽(wei) 造證書(shu) ,甚至不培訓或培訓走過場直接發證;惡意終止培訓、抽逃資金等行為(wei) ,都將被徹查處理。而將這些違規行為(wei) 的“操盤手”納入“黑名單”,也向市場和社會(hui) 傳(chuan) 遞出鮮明的信號。

  嚴(yan) 苛治理之下,“山寨證書(shu) “的膨脹或不複存在,不過其膨脹背後的社會(hui) 聲音和需求值得正視。信奉“多一證不如少一證”的求職者困惑:激烈競爭(zheng) 疊加技能證書(shu) 清單不斷“縮表”之下,拿什麽(me) 證明自身的技能水平與(yu) 能力,或者說自己被有效識別出來?相對應地,對於(yu) 用人單位來說,如果沒有證書(shu) 可查驗,什麽(me) 是高效率篩選應聘者的工具?若有證書(shu) 可看,“含金量”又有幾何?歸根結底,是技能人才多元化評價(jia) 體(ti) 係構建的問題。

  此外,“考證熱”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勞動者參加職業(ye) 技能培訓的需求。考證、培訓被大多數勞動者寄予提高專(zhuan) 用性人力資本,進而提高收入的樸素希望。相關(guan) 部門和機構可通過政策引導,填補和豐(feng) 富這一市場,尤其是對低收入群體(ti) 和新職業(ye) 的潛在從(cong) 業(ye) 者,可提供有針對性的培訓服務供給,為(wei) 勞動者持續成長提供堅實支撐。“考證躺賺”的泡泡要戳破,崇尚勞動的信念要嗬護。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