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世界氣象日紀念活動啟動
今年3月23日是第62個(ge) 世界氣象日,主題是“早預警、早行動:氣象水文氣候信息,助力防災減災”。在氣候變化大背景下,極端天氣、氣候和水事件變得越來越頻繁和強烈,及時、精準、廣覆蓋的預警信息能為(wei) 防災減災救災贏得寶貴時間,護佑人民生命財產(chan) 安全。今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旨在提示公眾(zhong) 關(guan) 注預警、做好準備、及時行動,從(cong) 而拯救生命、減少氣象災害對生產(chan) 生活的影響。中國氣象局、中國氣象學會(hui) 聯合組織全國氣象行業(ye) 開展紀念活動,並以此為(wei) 契機加強氣象科普宣傳(chuan) 。
在啟動儀(yi) 式上,主題宣傳(chuan) 片集中展示了全國氣象部門圍繞主題開展的氣象科普進鄉(xiang) 村、進校園、進黨(dang) 員幹部培訓課堂以及線上講座、直播、答題等活動。這些豐(feng) 富多彩的線上線下活動,進一步增強了公眾(zhong) 對預警發布和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的認識,提升了世界氣象日的公眾(zhong) 認知度與(yu) 品牌影響力。
中國氣象局還公布了經過全國氣象部門投票、由院士專(zhuan) 家和中央媒體(ti) 記者評議出的十項“2021年度氣象現代化建設重大進展”,涉及天氣預報、氣候預測、數值預報、全球觀測、空間天氣、公共氣象服務等領域的10個(ge) 項目。
在啟動儀(yi) 式上,中國氣象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莊國泰為(wei) 2022年“千鄉(xiang) 萬(wan) 村氣象防災減災科普行”授旗,該項全國性科普活動正式啟動。活動由中國氣象局結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主題實踐活動、聯合中國科協精心策劃,統籌組織各地氣象部門走進千鄉(xiang) 萬(wan) 村,結合不同地區氣候特點和易發氣象災害實際情況,麵向廣大農(nong) 村居民,將氣象科普有機融入氣象為(wei) 農(nong) 服務,持續性開展氣象防災減災、氣象科技下鄉(xiang) 等特色科普活動。此外,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入駐“科普中國”,打造特色科普模式,提升風雲(yun) 氣象衛星科普覆蓋麵、影響力。(經濟日報記者 郭靜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