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創新集群建設引領高質量發展(聲音)
要當好總體(ti) 方案的“規劃師”,當好創新生態的“護林員”,當好主動服務的“店小二”,全力打造最優(you) 營商環境,形成比較優(you) 勢
“‘致廣大而盡精微’是成事之道”。在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把政治經濟、宏觀微觀、戰略戰術有機結合起來,做到謀劃時統攬大局、操作中細致精當”。對蘇州而言,“致廣大”就要把握好高質量發展的大局,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盡精微”就要洞悉發展規律、辨明努力方向,推動創新在各個(ge) 領域往“專(zhuan) ”裏走、往“深”裏走。其中關(guan) 鍵的抓手,就是創新集群建設。
創新集群是一個(ge) 催生產(chan) 業(ye) 創新的生態係統。創新集群的優(you) 勢,是通過產(chan) 業(ye) 集聚、知識外溢和集體(ti) 行動,把創新鏈上的創新資源不斷植入產(chan) 業(ye) 中,或者把企業(ye) 裏的創新資源拿出來共享,尋求更多的產(chan) 業(ye) 合作機會(hui) ,創造更多的價(jia) 值。從(cong) 實踐看,既可圍繞產(chan) 業(ye) 鏈部署完善創新鏈,也可圍繞創新鏈布局賦能產(chan) 業(ye) 鏈。
建設創新集群應把握好四個(ge) 維度。要聚焦數字經濟發展機遇,加快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推進工業(ye) 互聯網、在線新經濟等發展,以數字化蝶變推動創新集群發展壯大;聚焦實體(ti) 經濟這個(ge) 立身之本,通過建設創新集群鍛造製造業(ye) 長板,形成“搬不走、壓不垮、拆不散”的產(chan) 業(ye) 集群競爭(zheng) 優(you) 勢,促進製造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再躍升;聚焦“創新能力提升”目標,更加積極主動融入全國乃至全球科技創新布局,圍繞重點領域和產(chan) 業(ye) 鏈關(guan) 鍵環節加強科技攻關(guan) ;聚焦“集群發展”的組織形態,加快集聚創新型企業(ye) 、新型研發機構、高校院所、科技中介、谘詢服務公司、金融和法律機構及行業(ye) 協會(hui) ,推動創新資源和產(chan) 業(ye) 要素的有機協同性配置,讓創新資源更有集聚度、產(chan) 學研融合更有深度、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更有力度。
建設創新集群意味著不同領域知識的融合,必須推動各類創新主體(ti) 相互作用、產(chan) 生聚合效應。要強化創新型企業(ye) 核心地位,加快培育一批創新型領軍(jun) 企業(ye) ,在高原上豎起更多高峰;發揮人才團隊關(guan) 鍵作用,積極建設國家級人才平台,讓幹事業(ye) 的舞台多姿多彩,使創新創業(ye) 的人才“近悅遠來”;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積極探索“企業(ye) 出題、科研機構答題”的新模式,充分發揮高校、研發機構在科技創新中的作用,積極構建技術研發、人才培養(yang) 、成果轉化的新機製。目前,蘇州正在全力建設姑蘇實驗室,爭(zheng) 創國家實驗室,同時支持蘇州大學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加快南京大學蘇州校區等建設。此外,還要突出金融在創新集群中的活水作用,主動為(wei) 創新型企業(ye) 提供“雪中送炭”式的服務。
建設創新集群,要推動有為(wei) 政府和有效市場更好結合。要當好總體(ti) 方案的“規劃師”,加強統籌布局,蘇州將圍繞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先進材料等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領域打造一批高水平創新集群;當好創新生態的“護林員”,加強科技招商工作,想方設法招引研究能力強的高校、創新團隊,為(wei) 創新提供人才保證;當好主動服務的“店小二”,全力打造最優(you) 營商環境,形成比較優(you) 勢,做到“同等條件下成本更低,同等成本下服務更好,同樣服務下機會(hui) 更多”。
——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shu) 記曹路寶不久前在“蘇州市數字經濟時代產(chan) 業(ye) 創新集群發展大會(hui) ”上說
(本報記者 何 聰 王偉(wei) 健整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