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專家診療:給鹽堿地開“中藥方”

發布時間:2022-03-28 10:39: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春耕時節,我們(men) 在行動⑧】

  光明日報記者 吳琳 光明日報通訊員 王春燕

  “鹽堿地咋治理?有的是以藥治堿,有的是以肥調堿,我們(men) 是通過中藥微生態技術用嗜鹽堿的生物菌‘吃鹽’。”王大慶是遼寧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的業(ye) 務經理。去年,他們(men) 在吉林省大安市紅崗子鄉(xiang) ,搞了5畝(mu) 鹽堿地做治理試驗,修複出當地原生態的堿性黑鈣土壤。

  “吃鹽”能吃出效果?這不,離水稻育苗還有不到1個(ge) 月的時間,大連人王大慶又到了大安:“治理第一年試驗報告就顯示水稻增產(chan) 20%,今年還要繼續試驗,我們(men) 的目標是利用嗜鹽堿生物有機肥,大麵積修複鹽堿地。”

  給鹽堿地“開藥方”的土地醫生叫汪鬆林,曾在大連醫科大學師從(cong) 我國微生態學創始人之一康白教授,年逾古稀仍在堅持“中藥微生態”研究,這項研究“不僅(jin) 可以解決(jue) 土壤板結、酸化和鹽堿化問題,而且還解決(jue) 了養(yang) 殖業(ye) 抗生素殘留問題、種植業(ye) 化學農(nong) 藥殘留問題”。

  “本來是死馬當活馬醫,沒想到,真能不死苗。”這個(ge) 春天,在大安以南800公裏外的遼寧省丹東(dong) 市東(dong) 港市,郭亮迎來了希望。

  4個(ge) 多月前,郭亮家的草莓棚區幾乎被放棄——因為(wei) 土壤重金屬超標,病蟲害肆虐,找了很多技術員,使盡招數,最後都是搖頭而歸。

  “後來寶哥來了,說用中藥試試。我說管它什麽(me) 藥,咋地都給弄弄吧!”郭亮都快放棄這個(ge) 棚區了,但不甘心。

  這回,高級農(nong) 藝師劉寶玉帶來的“中藥”,就是由汪鬆林研發的中藥微生態菌劑。沒過多久,地裏就發生了變化……

  “你看,這葉片,油光鋥亮,長得帶不帶勁?再看這果兒(er) ,第二茬了,嚕嚕的,多好看!”郭亮喜上眉梢,“不僅(jin) 病蟲害解決(jue) 了,而且草莓個(ge) 大色豔產(chan) 量高。”

  更讓郭亮驚喜的是,草莓品質達到歐盟檢測標準,263項檢測結果為(wei) 零農(nong) 殘,重金屬也是零,草莓直供北京冬奧會(hui) 。郭亮一盤算,今年春天利潤達到600多萬(wan) 元。

  科技創新為(wei) 耕地“加油”,這項技術也落地生根發芽。去年,由大連市西崗區政府與(yu) 大連理工大學政校共建的“大工-西崗科創產(chan) 業(ye) 園”將這項技術囊入,並積極對接高校研究團隊與(yu) 其形成產(chan) 學研合作。

  “目前農(nong) 用地汙染防治研發的重點攻關(guan) 項目,包括黑土地耕地質量監測評價(jia) 和預警技術、耕地退化阻控與(yu) 保育技術、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地重金屬汙染防控與(yu) 修複等共性關(guan) 鍵問題。”大連理工大學環境學院副教授、中國科學院土壤研究所土壤學博士喬(qiao) 顯亮說,這些重點攻關(guan) 內(nei) 容能有效支撐農(nong) 用地的汙染防治,推動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