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伊賽邁山下,日子越來越紅火
光明日報記者 萬(wan) 瑪加 王雯靜
三月,萬(wan) 物複蘇,春風吹暖。
記者來到青海省海東(dong) 市平安區巴藏溝鄉(xiang) 下馬家村沁園牛羊養(yang) 殖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老遠就看見合作社負責人祁福奎抱著飼料盆往牛圈走,牛羊此起彼伏的叫聲,讓老祁的腳步加快……這些年,老祁嘴上抱怨著自己忙得滴溜轉,心裏其實樂(le) 開了花。他自豪地說:“我養(yang) 的牛羊,體(ti) 型大、肉質好,城裏的人都爭(zheng) 著搶著買(mai) !”
產(chan) 業(ye) 要興(xing) 旺,能人做表率
說起祁福奎辦的合作社,村裏人紛紛豎起大拇指。
下馬家村原有建檔立卡貧困戶49戶199人,2016年就在村兩(liang) 委的帶領下脫貧摘了帽,但大家夥(huo) 麵對接下來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想法不多,辦法也少。
下馬家村地處山區,交通不便,發展條件不占優(you) 。村裏上上下下對辦產(chan) 業(ye) 才能鞏固脫貧成效達成了共識。
可是,辦什麽(me) 產(chan) 業(ye) ?搞什麽(me) 產(chan) 品?由誰來帶頭?這些又成了問題。
村兩(liang) 委經過深思熟慮,決(jue) 定從(cong) 改變單一的種養(yang) 殖結構入手。他們(men) 首先想到了村裏的致富帶頭人祁福奎。
祁福奎回憶說:“我們(men) 這兒(er) 發展養(yang) 殖業(ye) 有優(you) 勢,利潤好,見效也快。”在村兩(liang) 委的動員下,祁福奎的沁園牛羊養(yang) 殖專(zhuan) 業(ye) 合作社開業(ye) 了。
“我自籌了370萬(wan) 元,鄉(xiang) 黨(dang) 委政府幫著爭(zheng) 取到了畜牧局財政資金90萬(wan) 元,再加上供銷聯社的35萬(wan) 元,一共流轉26畝(mu) 土地建成3個(ge) 肉牛養(yang) 殖棚、1個(ge) 飼草棚。”老祁積極流轉下馬家村周邊的土地種植飼草,以“種養(yang) 結合、草畜聯動”的模式發展種養(yang) 業(ye) 。
憑著一腔熱情和不服輸的精神,老祁的合作社第一年就步入正軌,年底一算賬,利潤達6萬(wan) 元。
現如今,祁福奎的合作社建起了14間辦公室及員工宿舍,50立方米的蓄水池和積尿池已經就位,青儲(chu) 池、堆糞場、無害化處理池、消毒室、醫療室、雨汙分流等設施樣樣俱全。
致富要抱團,大家一起幹
“增收致富是我這些年心心念念的頭等大事。”下馬家村村民祁學宏說。除了種地耕田和外出務工,祁學宏家沒有其他經濟來源,家庭年純收入不足1萬(wan) 元,日子過得緊巴巴。
看到沁園牛羊養(yang) 殖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發展勢頭正勁,祁學宏猶豫再三還是敲開了祁福奎家的大門。
“你看我能在你這幹點啥不?”一陣寒暄過後,祁學宏忐忑地向祁福奎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你在合作社裏能幹的活不少呢。給牛羊喂飼料、打掃衛生,一個(ge) 月收入2000元不成問題。”看到祁福奎滿口答應,祁學宏心中的石頭終於(yu) 落了地。
“眼看著牛羊數量越來越多,合作社確實也需要人手。”祁福奎說。合作社風風火火,經濟收益持續增長,十幾戶鄉(xiang) 親(qin) 都來找老祁,想讓他帶著一起致富。
“我現在是咱們(men) 沁園養(yang) 殖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的職業(ye) ‘藍領’,一天100多元的收入不成問題。”祁學宏說,合作社讓他們(men) 一家的生活有了新希望。這幾年,在沁園養(yang) 殖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就業(ye) 的村民手裏都有了一些積蓄,這讓周邊群眾(zhong) 羨慕不已,更加激發了村民發展產(chan) 業(ye) 的熱情。
為(wei) 帶領全村人致富,祁福奎的合作社采取了幫扶機製,帶動二十多戶發展產(chan) 業(ye) ,在合作社裏長期務工的就業(ye) 建檔立卡戶就有6人。
鄉(xiang) 村要振興(xing) ,發展是關(guan) 鍵
“一到節前,我們(men) 這的牛羊就供不應求,我都快成了村裏的‘牛司令’了……”祁福奎開心地說。
合作社的規模越來越大,就更要保證牛羊肉的質量一如既往的好。祁福奎說這是自己的生意經,更是合作社發展壯大的關(guan) 鍵。
“尤其養(yang) 殖牛羊的飼草供應和飼草質量一點不能馬虎!”祁福奎說。牛羊多了,飼草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為(wei) 了確保產(chan) 業(ye) “一體(ti) 化”,實現自給自足,祁福奎充分利用資源,流轉1900畝(mu) 土地種植燕麥、青飼草等,用於(yu) 肉牛綠色養(yang) 殖。
“在這一塊上,我們(men) 年發放流轉費近17萬(wan) 元,肉牛存欄量270頭、年出欄600餘(yu) 頭,銷售額達到499.5萬(wan) 元,純利潤就有70餘(yu) 萬(wan) 元,每年度增收近45萬(wan) 元。”祁福奎說,創辦沁園牛羊養(yang) 殖專(zhuan) 業(ye) 合作社隻是想探索一條發展之路,不承想如今卻真正成為(wei) 帶領周邊群眾(zhong) 增收致富的新途徑,他也成了全鄉(xiang) 的“熱點話題”。
“看來老祁的這條路行得通,鄉(xiang) 村振興(xing) 可以指靠這個(ge) 產(chan) 業(ye) 了……”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馬占宏對村裏未來的路充滿了信心。
“由村黨(dang) 支部牽頭抓總,致富能人帶頭探索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為(wei) 群眾(zhong) 蹚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致富好路子,成了巴藏溝鄉(xiang) 各村的致富思路。我們(men) 全鄉(xiang) 共成立了十幾個(ge) 種植、養(yang) 殖合作社,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號角已經在阿伊賽邁山下悄悄吹響。”平安區巴藏溝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徐國明說,“今年,我們(men) 將把鼓勵和幫助農(nong) 民致富增收作為(wei) 工作重點,依托各類種養(yang) 殖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打造以草膘牛羊、飼草種植為(wei) 一體(ti) 的產(chan) 業(ye) 鏈,鼓勵村民積極創業(ye) ,讓百姓的日子更加紅火起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