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敕勒川草原修複:將每棵小草的固碳力發揮到極致
1.5噸
草原在增強生態係統碳儲(chu) 量、促進全球碳循環及減緩氣候變化方麵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經過生態修複治理,內(nei) 蒙古敕勒川草原每年每公頃草地固碳1.5噸左右,釋放氧氣量2.8噸左右。
提到碳匯,人們(men) 很容易想到森林,而草原碳匯的作用往往會(hui) 被忽視。科技日報記者日前了解到,經過生態修複治理,位於(yu) 內(nei) 蒙古呼和浩特的敕勒川草原每年每公頃草地固碳1.5噸左右,釋放氧氣量2.8噸左右。而我國草原每年實現固碳量約6億(yi) 噸,在增強生態係統碳儲(chu) 量、促進全球碳循環及減緩氣候變化方麵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篩選高固碳、低能耗植物
固碳一般有兩(liang) 種,一是地表的生物量吸收,二是根係和土壤的碳儲(chu) 存。
草原植物是固碳的重要載體(ti) ,例如,被稱為(wei) “牧草之王”的苜蓿,單位葉麵積固碳量為(wei) 每天44.72克/平方米,釋放氧氣量為(wei) 每天32.52克/平方米,苜蓿能通過其自身地上有機體(ti) 固定大量的大氣二氧化碳,且與(yu) 它共生的根瘤菌,固碳的同時還能固氮,增加土壤肥力。具備抗旱、耐寒等特性的冰草,固碳量為(wei) 每天9.96克/平方米,不僅(jin) 能用於(yu) 生態修複,且草質優(you) 良、柔軟、適口性好,幼嫩時是羊、牛、馬、駱駝的優(you) 質飼料。還有“草原衛士”芨芨草,具有節水、耐旱、耐寒、耐鹽堿等特點,早春幼嫩時,動物愛吃,晚秋成熟時,可用於(yu) 造紙、造絲(si) ,又可編織筐、草簾、掃帚等,還可改良堿地,保護渠道及保持水土。
蒙草生態集團(以下簡稱蒙草)科研團隊在長時間評價(jia) 篩選多種草原植物抗逆性的基礎上,將耐瘠薄、耐鹽堿、節水、抗旱等抗逆性優(you) 良的草原植物,廣泛應用於(yu) 敕勒川草原、烏(wu) 拉蓋草原、烏(wu) 珠穆沁草原等退化沙化草原修複實踐中,在可持續性提高草原植被成活率和修複效果的同時,篩選出“高固碳、低耗能”的“特種草”植物,充分發揮草原碳匯的重要價(jia) 值。
恢複草原植物多樣性
研究顯示,較高的土壤碳儲(chu) 量與(yu) 該時期地上生物量和地下根係生物量以及物種多樣性有關(guan) ,植物多樣性極大地提高草地碳捕獲率和碳貯存率。如果在草原生態恢複過程中,使用單一品種進行草地恢複,或營造單一的景觀,不僅(jin) 生物多樣性水平低,而且還會(hui) 造成固碳能力的降低。
在敕勒川草原修複過程中,蒙草科研團隊運用生命共同體(ti) 理念,應用一年生與(yu) 多年生的豆科和禾本科植物品種進行混播,開展多樣性建植,通過人工幹預與(yu) 自然恢複相結合的方式,改良土壤、重建植被群落。經過多年的修複,這裏從(cong) 荒漠、砂石灘,變為(wei) 綠草如茵、野花盛開的草原,60多種植物和一大批動物、昆蟲回歸草原,生物多樣性逐漸恢複。
位於(yu) 呼倫(lun) 貝爾草原區的紮賚諾爾礦山,1902年就已經開始開采,土地早已無法利用,植物也極難生長,礦山被戲稱為(wei) 當地的“火焰山”。蒙草科研團隊選取具有抗寒、抗旱、抗貧瘠、抗鹽堿、生長快、成活率高等特點的鄉(xiang) 土植物,對紮賚諾爾礦山進行了生態修複。修複後的礦區各種原生植物恢複生長,植物種類由最初的10多種增加到70多種,每年每公頃土地能夠固碳1.5噸,紮賚諾爾礦山也從(cong) 生態負資產(chan) 變成了生態淨資產(chan) 。
據了解,“十四五”時期,我國將實施退化草原修複2.3億(yi) 畝(mu) ,每修複一畝(mu) 草地約固定0.1噸碳,草原固碳潛力巨大。但是,草原碳匯還沒有像森林碳匯一樣有相關(guan) 的標準,無法進行核算和評估。在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全國政協委員、蒙草董事長王召明建議,構建國家草原碳匯標準體(ti) 係,核算草原碳匯價(jia) 值、支撐草原碳匯的開發和利用。(記者 張景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