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科學觀念演進與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作者:王誌剛(江蘇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教授)
在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大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我們(men)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hui) 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對於(yu) 中國道路的百年探索而言,具有決(jue) 定性意義(yi) 的要點在於(yu) 中國的現代化進程與(yu) 科學建立起本質的聯係。李麗(li) 教授在其著作《科學觀念在中國的曆史演進研究》中闡明的“科學救國—科學興(xing) 國—科學發展”曆史語境和國人科學觀念從(cong) “知識—價(jia) 值—文化”演進邏輯對科學技術和現代化之間的本質關(guan) 聯做了深入的個(ge) 案分析。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科學底蘊與(yu) 實現救國救民之曆史任務的現代化。現代化在近代中國的傳(chuan) 入與(yu) 科學文化有著本質的關(guan) 聯。近代中國不可避免地被卷入資本主義(yi) 開啟的現代化曆史進程中,實現現代化任務具有曆史發展的客觀必然性,是不以人主觀意誌和願望為(wei) 轉移的。而在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現實曆史進程中,中國知識分子對西方的學習(xi) 逐步由器物層麵向製度層麵拓展,並深入至以科學和民主為(wei) 代表的深層文化肌理之中。《科學觀念在中國的曆史演進研究》揭示了“科學”概念在中國確立的曆史契機在於(yu) 救亡圖存的文化訴求。五四新文化運動使科學從(cong) 一種知識體(ti) 係上升為(wei) 一種文化價(jia) 值係統並力圖使這種新的價(jia) 值精神取代中國文化價(jia) 值體(ti) 係的中心地位。它意味著中國開始脫離傳(chuan) 統社會(hui) 、步入現代社會(hui) ,同時鑄就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科學底蘊。也因此自誕生以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始終高舉(ju) 科學的旗幟、崇尚科學精神,並將其應用到新民主主義(yi) 革命實踐中,反對愚昧和迷信,爭(zheng) 取一切知識分子為(wei) 革命勝利而努力,開展自然科學的實踐活動促進物質生產(chan) 。這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科學觀演進的第一個(ge) 階段,即科學救國階段,它涵蓋建黨(dang) 初期和整個(ge) 新民主主義(yi) 革命時期。在此階段,人們(men) 認識到了科學的力量,但隻是把科學理解為(wei) 自然科學,在一定程度上排斥了人文社會(hui) 科學理論和人文精神在人類曆史發展上的重大意義(yi) 與(yu) 作用,並且有科學萬(wan) 能和科學技術決(jue) 定論的曆史傾(qing) 向。
科學作為(wei) 興(xing) 國之利器與(yu) 趕超西方發達國家的現代化。新中國成立後,黨(dang) 和政府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科學運動。1956年以毛澤東(dong) 同誌為(wei) 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發出“向科學進軍(jun) ”的號召,之後提出發展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的“雙百方針”。1978年改革開放吹響“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an) 力”的號角,1995年“科教興(xing) 國”戰略,2006年“建設創新型國家”,這些裏程碑式的戰略以接力的形式引領不同時期的中國現代化事業(ye) ,並取得了舉(ju) 世矚目的成就。現代化是人類社會(hui) 從(cong) 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向現代工業(ye) 社會(hui) 的轉變過程,以及伴隨著這種轉變過程而產(chan) 生的經濟、政治、社會(hui) 和人自身的變遷。這種轉變包含兩(liang) 層含義(yi) 。其一,現代化的實質是工業(ye) 化,但現代化又遠不能等同於(yu) 工業(ye) 化,它是由工業(ye) 化導致的經濟增長的同時,在政治、社會(hui) 、文化、福利、知識、價(jia) 值觀念等方麵都實現從(cong) 傳(chuan) 統到現代的轉化。其二,現代化對於(yu) 發展中國家而言,主要是指其加快發展,追趕發達國家的過程,而科學技術在其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因為(wei) 科學技術對於(yu) 生產(chan) 力和社會(hui) 發展的巨大曆史作用,在實際操作中人們(men) 容易把蘊含在科學技術和生產(chan) 工具中的“物”的因素的重要性無限地加以拔高,從(cong) 而忽略了“人”的要素的重要性。這種科學觀演進中的人學向度到了新時代得到了充分的彰顯。
新時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科學觀的係統化、成熟化與(yu)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在中國不斷由獨立走向富強的曆史進程中,隨著時代背景轉換和文化變遷,國人對“科學”的認識一步步深入和拓展,逐步趨向理解“科學”的“小哲學”向“大哲學”的視閾轉換。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科技創新競爭(zheng) 與(yu) 對抗日趨激烈的情境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科技功能、科技本質、科技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體(ti) 製、科技創新、科學精神等重要論述中提出了一係列新觀點、新思想、新理念,代表著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科學觀在演進和發展中實現全麵化、係統化和成熟化。集中體(ti) 現在,深化了科學技術在社會(hui) 曆史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將其提升到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核心位置。在21世紀,科技不僅(jin) 是第一生產(chan) 力,還是國家賴以強大的根本依靠。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wei) 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彰顯科學技術的人本向度和生態向度。科學研究既要追求知識和真理,也要服務於(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廣大人民群眾(zhong) 。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論文寫(xie) 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wei) 大事業(ye) 中。倡導構建中國特色社會(hui) 哲學科學。中國科學觀百年演進的“知識—價(jia) 值—文化”理論邏輯很好地闡明了科學技術在新時代科學發展中的曆史意義(yi) 。這裏的文化,是一種包含著科學文化在內(nei) 的文明形式。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意涵,在於(yu) 它是社會(hui) 主義(yi) 性質的現代化道路,既不同於(yu) 近代史上嚐試追求的現代化,又不同於(yu) 西方資本主義(yi) 性質的現代化,而是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它超越資本邏輯,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維護的是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也意味著在積極占有現代文明成果、完成現代化任務的同時,正開啟一種新文明類型的可能性。新文明形態體(ti) 現在新科技革命帶來的生產(chan) 力迅猛發展、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社會(hui) 結構的深刻變革,歸根結底是為(wei) 了滿足人們(men)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體(ti) 現在通過發展綠色科技,形成人與(yu) 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體(ti) 現在個(ge) 人自由全麵發展的視角上重建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hui) 科學之間的平衡。在某種意義(yi) 上,人類文明的新生有賴於(yu) 這種生態平衡,這也是科學技術與(yu) 現代化的本質關(guan) 聯之所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