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萬物有所生,而獨知守其根

發布時間:2022-03-30 09:50: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論壇·溫故】

  作者:袁秀(河北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研究員、河北省社科院研究員)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刊發於(yu) 《求是》的重要文章《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指出:“古人講,‘萬(wan) 物有所生,而獨知守其根’。中華文明延綿至今,正是因為(wei) 有這種根的意識。”

  “萬(wan) 物有所生,而獨知守其根”語出漢代劉安的《淮南子·原道訓》。原句為(wei) “萬(wan) 物有所生,而獨知守其根;百事有所出,而獨知守其門。”大意是說,世間萬(wan) 物都有其生存發展的不同規律和具體(ti) 特性,百事都有其出現、存在的各種具體(ti) 根據,卻都知道應該保住自己的根本、本源。歸根、守根,這種“本根”思想在中國傳(chuan) 統文化中多有論述。《道德經》中“夫物芸芸,各複歸其根”,《荀子·儒效》中“千舉(ju) 萬(wan) 變,其道一也”,《說苑》中“萬(wan) 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這些都是在講,萬(wan) 物紛雜繁多,無論如何變化,都要返歸其根源、依照其根本、守住其根基。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是在論述城市曆史文化時引述的這個(ge) 典故。曆史文化遺產(chan) 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不僅(jin) 屬於(yu) 我們(men) 這一代人,也屬於(yu) 子孫萬(wan) 代。曆史文化不僅(jin) 蘊含著城市的精神基因,更內(nei) 嵌著城市的發展密碼。守護好“城市之魂”,必須處理好城市建設發展和曆史文化遺產(chan) 保護利用的關(guan) 係。要敬畏曆史、敬畏文化,切實做到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堅決(jue) 防止急功近利的破壞性開發。五千多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屹立不倒、綿延不絕,就源於(yu) 守住了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這條根脈。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曆史文化,就等於(yu) 忘記了根本,丟(diu) 掉了根基,割斷了精神命脈。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將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放在文明傳(chuan) 承、時代進步和世界發展的大視野中進行觀照。“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我們(men) 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也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植根的文化沃土”“要把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提煉出來、展示出來,把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具有當代價(jia) 值、世界意義(yi) 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來”“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裏有什麽(me) 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men) 今天這麽(me) 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這一係列重要論述,為(wei) 我們(men) 在新時代賡續中華文脈、發展中華文化指明了方向。

  文化興(xing) 則國家興(xing) ,文化強則民族強。翻開中國曆史長卷,從(cong) 甲骨竹簡到秦磚漢瓦,從(cong) 詩文辭賦到水墨丹青……中華文明在曆史的沉浮跌宕中推陳出新、賡續發展,成為(wei) 人類曆史上唯一綿延至今、從(cong) 未中斷湮沒的文明形態,成為(wei) 中華民族克服困難、生生不息的曆史積澱和精神命脈,成為(wei) 中華文化屹立於(yu) 世界之林的堅實根基和基因密碼,成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篳路藍縷奠基立業(ye) 的曆史鏡鑒。當今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堅定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更加需要我們(men) 堅守中華民族的“根”與(yu) “魂”,推陳出新、守正創新,不斷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生命力。

  中華文化既是曆史的,也是當代的。文化因創新而輝煌,因發展而精彩。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指導,以馬克思主義(yi) 世界觀與(yu) 方法論認識和對待我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牢牢守護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古為(wei) 今用、推陳出新,在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把馬克思主義(yi) 的科學性、人民性、實踐性、開放性寓於(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延續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華,賦予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新的時代內(nei) 涵、表現形式和生命活力,在文化的創新發展中匯聚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精神力量。

  中華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feng) 富。從(cong) 絲(si) 綢之路開辟到玄奘西行求法,從(cong) 鑒真東(dong) 渡日本到鄭和七下西洋,在兼容並蓄、海納百川的曆史變遷中,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成為(wei) 我們(men) 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今天,我們(men) 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目標,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國需要更好了解世界,世界需要更好了解中國。從(cong) 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yang) ,融會(hui) 貫通,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chong) 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you) 越,讓中華文明煥發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創造力、凝聚力、影響力。

  牢牢守住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這個(ge) “根”和“魂”,從(cong) 中汲取豐(feng) 厚滋養(yang) ,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jia) 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立足本國又麵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chuan) 播出去,中華文脈必能在賡續傳(chuan) 承中不斷弘揚光大。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