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於春|播撒豐收的希望——雲南多措保障春耕糧食生產
隨著氣溫的逐漸回升,在紅土高原雲(yun) 南的田間地頭,犁地、播種、插秧、施肥……一幅幅火熱的春耕畫卷徐徐展開。作為(wei) 糧食產(chan) 銷平衡區,雲(yun) 南確定了穩定耕地麵積、增加種植麵積、提升畝(mu) 產(chan) 的任務目標,多部門共保糧食安全,協力奏響春耕協作曲。
鋪地膜、擺秧盤、撒種子……在開遠市靈泉街道崩打村,農(nong) 技人員正指導村民開展“水稻旱種”育種。“過去吃米都靠買(mai) ,現在我們(men) 的旱地也能種出稻子了。”種植戶張偉(wei) 說,去年試種了1畝(mu) ,效果不錯,今年準備擴大到5畝(mu) 。
“我們(men) 免費提供種子、育秧農(nong) 資和技術指導。”靈泉街道農(nong) 業(ye) 綜合服務中心主任榮建文介紹,今年將在平緩的旱地推廣100畝(mu) “水稻旱種”。
為(wei) 穩定稻穀種植麵積,開辟稻穀生產(chan) 新路徑,雲(yun) 南今年計劃推廣50萬(wan) 畝(mu) 雜交稻旱種,預計產(chan) 量1.5億(yi) 公斤以上。為(wei) 穩定全年糧食生產(chan) 麵積和產(chan) 量,雲(yun) 南各地積極落實糧食生產(chan) 任務。在尋甸縣的田間地頭,農(nong) 技人員在詢問種植戶的需求,鼓勵糧食生產(chan) 。
“每天有40餘(yu) 名幹部職工在一線為(wei) 農(nong) 戶提供指導。”尋甸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副局長劉應珍說,當地還實施了水稻高產(chan) 創建項目,免費發放水稻種子2400公斤,為(wei) 農(nong) 戶提供示範帶動。
雲(yun) 南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負責人介紹,他們(men) 成立了由9名廳領導帶隊的服務指導組,對全省16個(ge) 州市開展春季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等重點工作蹲點服務指導,並調度春耕生產(chan) ,確保糧食生產(chan) 任務落到實處。
陽光照耀在元陽縣的哈尼梯田上,一塊塊梯田波光粼粼,頭戴草帽的農(nong) 技人員正指導農(nong) 戶育秧、覆膜,發展稻魚、稻鴨等生態種養(yang) ,該模式為(wei) 農(nong) 戶年畝(mu) 產(chan) 收入增加近千元。
元陽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種植業(ye) 與(yu) 農(nong) 藥管理科負責人朱錦萍說,春節前他們(men) 就開展了春耕農(nong) 資保供工作,多措降低種植成本,增加畝(mu) 產(chan) 收入。
近年來,雲(yun) 南探索通過生態種養(yang) 模式增加畝(mu) 產(chan) 效益,還注重降低投入成本,提升農(nong) 戶的綜合收益,做好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是其中的重要措施。
在猛海縣猛遮鎮的水田裏,農(nong) 機手熟練地操作著插秧機,機器駛過之處,一行行綠油油的秧苗就插好了。“省時、省力,還省錢。”52歲的種植戶老伍家有10多畝(mu) 水田,以前10餘(yu) 畝(mu) 田地需要用工18人,中午還得招呼吃飯,花費在3000元左右,今年采用機器插秧隻花了1000多元。
目前,雲(yun) 南積極發展水稻、玉米等生產(chan) 托管經營模式,每畝(mu) 節約成本超過200元。雲(yun) 南省農(nong) 機研究所所長楊俊敏認為(wei) ,發展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能夠降低種植成本、提升生產(chan) 效率,增加畝(mu) 產(chan) 收益,是保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有效供給的重要舉(ju) 措。
近期,農(nong) 資價(jia) 格上漲引發關(guan) 注,農(nong) 資供應關(guan) 係糧食生產(chan) 安全,如何實現農(nong) 資保供穩價(jia) 成為(wei) 今年春耕“必答題”。為(wei) 此,雲(yun) 南省供銷社、雲(yun) 南省農(nong) 資公司等發揮農(nong) 資供應“主力軍(jun) ”作用,加大農(nong) 資供應,穩定了市場需求。
雲(yun) 南省農(nong) 資公司總經理黃春林每天都在了解農(nong) 資市場行情、調度農(nong) 資出入庫情況。“淡季儲(chu) 備化肥正有序投放,每噸較市場價(jia) 格低300元左右,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農(nong) 戶的種植成本。”黃春林說,去年以來的化肥產(chan) 品價(jia) 格大幅波動,他們(men) 積極組織貨源,加強產(chan) 銷銜接,保障春耕農(nong) 資供應不脫銷、不斷檔、不誤農(nong) 時。
在西盟佤族自治縣猛梭鎮,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如火如荼,轟鳴的挖掘機正揮舞長臂平整耕地,建成的高標準農(nong) 田將發揮糧食增產(chan) 作用。這是雲(yun) 南實施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的一個(ge) 縮影。
為(wei) 夯實高原糧倉(cang) 基石,雲(yun) 南堅持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向產(chan) 糧大縣和“糧食生產(chan) 功能區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保護區”傾(qing) 斜,並對田、土、水等進行綜合治理。去年雲(yun) 南建設了480萬(wan)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糧食畝(mu) 均增產(chan) 50公斤至80公斤。
此外,雲(yun) 南省氣象局積極做好春耕氣象服務,及時分析近期天氣對春耕春播的影響,並根據氣象條件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ye) ,努力創造適宜的春耕條件。(記者楊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