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環境變美、生態變好 候鳥有了更多“新家”

發布時間:2022-03-31 09:54:00來源: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3月31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春暖花開,候鳥遷徙。近年來隨著各地增強愛鳥護鳥意識,環境變美,生態變好,不少地方成為(wei) 候鳥願意駐足的“新家”。

  青銅峽庫區濕地自然保護區是寧夏境內(nei) 最大的自然生態濕地,冰雪消融後的湖泊濕地碧水蕩漾,鷗鳥翔集。

  青銅峽庫區保護建設管理局巡防隊的副隊長王學先:這邊主要是骨頂雞比較多……

  20多年前,這裏湖水幹涸、植被嚴(yan) 重破壞,最少的時候僅(jin) 剩下10多種鳥。2018年以來,中央和地方資金投入近億(yi) 元,對保護區內(nei) 的人類活動點位進行全麵清理整治,實施退耕還濕,人退鳥進,黑顴、天鵝等候鳥變成了“留鳥”。

  內(nei) 蒙古巴彥淖爾市烏(wu) 拉特前旗境內(nei) 的烏(wu) 梁素海,是迄今為(wei) 止國內(nei) 發現的最大野生疣鼻天鵝繁殖地。上世紀80年代中期,工業(ye) 廢水、生活汙水、農(nong) 田退水不斷排入,當地政府積極給烏(wu) 梁素海開“藥方”,終於(yu) 讓“塞外明珠”再現往日光彩。

  管護員張長龍:烏(wu) 梁素海水好了以後又有魚了,天鵝的數量也是一年比一年多。

  當年水土流失嚴(yan) 重的南泥灣,如今森林覆蓋率已經達到87.4%,綠化率已經達到93%,黑鸛、蒼鷺、白鷺等鳥類以前都要去延安以南的黃河、渭河、漢江流域越冬,如今已經連續兩(liang) 年在南泥灣林場過冬。

  陝西延安攝影愛好者任延宏:我已經拍到六七十種鳥了,以前是候鳥,現在它們(men) 已經變成“留鳥”了,而且數量在不斷增加,種類也在增長。

  河南新鄉(xiang) 封丘縣黃河邊的陳橋濕地,這幾天蘆葦飄蕩,水鳥群集。曾經被過度開發的土地,經過退耕還濕、禁漁禁獵、設立核心保護區,越來越多的候鳥選擇落戶在這裏。

  陳橋濕地負責人劉東(dong) 洋:我們(men) 也會(hui) 加強巡護、監測水位,盡可能地給濕地的鳥類營造一個(ge) 密閉和安全的孵化環境。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