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英烈精神 匯聚複興偉力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一個(ge) 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ge) 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英雄和烈士的褒揚工作,大力弘揚英烈事跡和精神,傳(chuan) 承紅色基因,築牢精神支柱,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積蓄磅礴力量。
又是一年清明時,在一座座紀念碑下、一處處烈士墓前,人們(men) 通過多種形式緬懷英雄先烈,傳(chuan) 承紅色基因,匯聚奮進力量。
銘記曆史、緬懷英烈,一直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情之所牽、行之所至。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總書(shu) 記紅色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從(cong) 瞻仰革命聖地、紅色舊址、革命曆史紀念地,到每年帶領黨(dang) 和國家領導人,同各屆代表一起在天安門廣場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一個(ge) 個(ge) 深深地鞠躬,一次次深情地凝視,凝結著人民領袖對英烈的無限追思和深切緬懷。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對一切為(wei) 國家、為(wei) 民族、為(wei) 和平付出寶貴生命的人們(men) ,不管時代怎樣變化,我們(men) 都要永遠銘記他們(men) 的犧牲和奉獻。據不完全統計,近代以來,我國已有2000萬(wan) 名烈士為(wei) 國捐軀,他們(men) 為(wei) 了爭(zheng) 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促進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而畢生奮鬥、英勇獻身,他們(men) 的功勳彪炳史冊(ce) ,精神永垂不朽。黨(dang) 和國家從(cong) 來沒有忘記這些為(wei) 祖國為(wei) 人民拋頭顱灑熱血的英烈們(men) 。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英雄和烈士的褒揚工作。2014年,我國通過立法確定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zheng) 勝利紀念日、烈士紀念日;2015年,印發了《關(guan) 於(yu) 建立健全黨(dang) 和國家功勳榮譽表彰製度的意見》,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法》;201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正式施行;今年,《關(guan) 於(yu) 加強新時代烈士褒揚工作的意見》出台。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不斷完善英烈褒揚政策、加強烈士紀念設施建設和保護、大力弘揚英烈事跡和精神。從(cong) 迎接誌願軍(jun) 烈士遺骸回家、到紅軍(jun) 烈士遺骸收殮保護,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引領下,銘記英雄、捍衛英雄、學習(xi) 英雄、關(guan) 愛英雄正成為(wei) 社會(hui) 風尚。
崇尚英雄才會(hui) 產(chan) 生英雄,爭(zheng) 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和平年代同樣需要英雄情懷。在脫貧攻堅中,1800多名同誌將生命定格在奮進全麵小康的征程上,生動詮釋了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初心使命。從(cong)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到抗洪一線,從(cong) 維護國家安全、領土完整到守護人民生命財產(chan) 安全,和平年代犧牲在崗位上的英烈們(men) ,用他們(men) 不滅的理想和信念,築起了新時代的精神豐(feng) 碑。
紀念是為(wei) 了更好地前行,緬懷是為(wei) 了更好地奮進。每一次對曆史的回望都是為(wei) 了新的出發。英雄的事跡和精神必將激勵無數中華兒(er) 女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匯聚起磅礴的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