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網絡 春耕生產邁向智能化
春回大地,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一輛輛拖拉機、犁地機、播種機、育秧機、自走式植保機在田野中穿梭作業(ye) ,一座座水稻機械育秧大棚拔地而起,一架架無人機在空中為(wei) 春小麥精準施肥。如今,現代農(nong) 機裝備已成為(wei)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主力軍(jun) ”,依托北鬥導航技術、高分辨率衛星遙感技術、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構建起“天空地”一體(ti) 化網絡,描繪出一幅生機勃勃的現代春耕圖。
江西崇仁縣種糧大戶吳誌泉今年計劃種植400多畝(mu) 水稻,現在正忙著用大缽體(ti) 毯狀苗機械化育插秧技術進行工廠化育秧。他說,采用這種技術育秧是為(wei) 機插量身定製秧苗,能有效縮短插秧後秧苗緩苗期,延長適宜機插秧齡,解決(jue) 雙季稻區水稻適宜生育期不足難題。水稻種植機械化水平低是我國水稻生產(chan) 全程機械化發展的短板。當地政府為(wei) 推廣早稻機械化種植,為(wei) 農(nong) 民提供每畝(mu) 水稻機插補貼80元。“現在我們(men) 水稻生產(chan) 完全實現了機械化作業(ye) ,大幅度提高了作業(ye) 效率,降低了種植成本,種田變得更輕鬆了。”吳誌泉說。
當前小麥正處於(yu) 起身期,是小麥春季管理的關(guan) 鍵時期。河北柏鄉(xiang) 縣金穀源優(you) 質小麥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出動自走式打藥機20台,移動式噴灌機16台,植保無人機10架,為(wei) 周邊300多戶種糧大戶及小農(nong) 戶提供噴施小麥營養(yang) 套餐、除草劑及灌溉服務,服務麵積達到4萬(wan) 多畝(mu) 。合作社理事長常清介紹,該合作社是全國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創新試點單位,為(wei) 廣大中小農(nong) 戶提供強筋小麥耕、種、管、收、倉(cang) 儲(chu) 、物流為(wei) 一體(ti) 的全程機械化服務。
目前,機械化作業(ye) 已經成為(wei) 春季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主力,為(wei) 今年糧食穩產(chan) 增產(chan) 目標的實現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預計,今春全國將有超過2200萬(wan) 台(套)各型拖拉機、耕整地機具以及播種機、水稻育插秧機具等農(nong) 機裝備投入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預計有19.5萬(wan) 個(ge) 農(nong) 機服務組織、1000多萬(wan) 持證農(nong) 機手和90多萬(wan) 農(nong) 機維修人員活躍在生產(chan) 一線。
隨著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智能化水平快速提升,我國春耕生產(chan) 正大步邁入智能化時代。據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統計,截至去年底,全國裝有“北鬥”定位作業(ye) 終端的農(nong) 機裝備已達60萬(wan) 台,其中安裝有輔助駕駛係統的拖拉機超10萬(wan) 台。在春耕春播作業(ye) 中,北鬥輔助駕駛拖拉機可以全天候24小時作業(ye) 、自動操作農(nong) 具、自動調頭對行,提高生產(chan) 作業(ye) 效率,減輕機手勞動負擔。在新疆使用自動駕駛拖拉機播種棉花,每天可作業(ye) 600畝(mu) 以上,提升土地使用效率10%,棉花按照全程機械化模式種植還極大促進了采棉機推廣應用,去年全疆棉花機采率已達80%。
今年我國將擴種大豆和油料,提高大豆和油料自給率。為(wei) 了解決(jue) 玉米與(yu) 大豆爭(zheng) 地的問題,我國在適宜地區大力推廣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實現玉米基本不減產(chan) 、增收一季大豆。推廣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高效種管收作業(ye) ,機具保障是關(guan) 鍵。各地要加快研製推廣複合種植專(zhuan) 用機械,確保種得好、管得住、收得上,為(wei) 大豆油料生產(chan) 提供堅實有力的機械化支撐。
農(nong) 機購置補貼是國家強農(nong) 惠農(nong) 政策的重要內(nei) 容,對推動我國農(nong) 機化快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今年要重點對糧食烘幹、履帶式作業(ye) 、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油菜收獲等專(zhuan) 用機具實行優(you) 先補貼、應補盡補,支持將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所需創新產(chan) 品納入補貼試點,並將補貼額測算比例提高至35%。繼續在東(dong) 北、黃淮海、西北等區域實施農(nong) 機深鬆整地作業(ye) 補助政策,促進耕地質量改善和土壤蓄水保墒,為(wei) 旱作地區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提質增效。今年各省份還將圍繞水稻機械化育插秧等薄弱環節積極爭(zheng) 取擴大作業(ye) 補助範圍和規模,支持開展農(nong) 機作業(ye) 服務,推進農(nong) 業(ye) 機械化高質量發展。本報記者 劉 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