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國企改革激活發展新動能

發布時間:2022-04-06 09:36: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偉(wei) 大變革】

  三峽集團緣何成全球最大水電開發運營企業(ye) ——

  國企改革激活發展新動能

  光明日報記者 李睿宸

  從(cong) 位於(yu) 廣東(dong) 陽江的閘坡漁港啟程,經過3個(ge) 多小時船程,國內(nei) 首個(ge) 百萬(wan) 千瓦級海上風電項目——三峽陽江沙扒海上風電場的模樣逐漸清晰。

  在這片湛藍的南海海麵上,一座座百米高的風機正迎風轉動,持續不斷地為(wei) 千家萬(wan) 戶輸送電能。近日,捷報從(cong) 這片海上風電場傳(chuan) 來:截至3月25日,三峽陽江沙扒海上風電場已累計安全生產(chan) 清潔電能10億(yi) 千瓦時。

  截至2021年底,可控裝機、清潔能源裝機雙雙超過1億(yi) 千瓦,清潔能源占比96%,連續6年保持最高國際信用評級……如今,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峽集團”)已成為(wei) 全球最大的水電開發運營企業(ye) 和中國最大的清潔能源集團,連續14年在中央企業(ye) 經營業(ye) 績考核中獲評A級。

  向改革要活力,向改革要動力。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實施以來,三峽集團敢啃“硬骨頭”、敢蹚“深水區”,始終以高質量改革促進高質量發展,在深化國有企業(ye) 改革中發揮示範作用。

  自主創新勇攀科技高峰

  金沙江,自青藏高原一路呼嘯而下,天然的地勢落差,不僅(jin) 造就了兩(liang) 岸雄渾壯闊的山川奇景,更孕育了世界最大的清潔能源走廊。

  白鶴灘水電站正是這條走廊上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2021年6月,由三峽集團投資建設的世界第二大水電站——白鶴灘水電站首批機組投產(chan) 發電,16台全球單機容量最大的百萬(wan) 千瓦水輪發電機組,是世界水電的巔峰之作。

  奔騰的江流匯聚成磅礴能量,白鶴灘水電站1台機組轉動1小時,便可供應約50萬(wan) 個(ge) 三口之家一天的用電量。與(yu) 發電量相得益彰的是巨大的減排效益——白鶴灘水電站全部機組投產(chan) 發電後,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1968萬(wan) 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5160萬(wan) 噸。

  “要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助力國有經濟布局優(you) 化和結構調整,奮力實施清潔能源和長江生態環保‘兩(liang) 翼齊飛’。”三峽集團董事長、黨(dang) 組書(shu) 記雷鳴山說,高質量改革促進高質量發展,深化科技體(ti) 製機製改革、打贏核心技術攻堅戰至關(guan) 重要。

  以“揭榜掛帥”方式進行公開選拔,是三峽集團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實現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的一項重要改革舉(ju) 措。

  早在2013年,白鶴灘工程建設部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孫明倫(lun) 便通過“揭榜掛帥”的方式,承擔起在白鶴灘、烏(wu) 東(dong) 德全壩應用低熱水泥混凝土的研究任務。

  2015年,以低熱水泥攻關(guan) 技術為(wei) 重點的“孫明倫(lun) 創新工作室”在白鶴灘工地成立。經過1500多個(ge) 日夜的奮戰,2021年5月,孫明倫(lun) 和團隊見證了采用低熱水泥混凝土澆築的白鶴灘大壩全部澆築到頂。

  “要充分發揮國家重大工程引領帶動作用,通過關(guan) 鍵核心技術創新突破,帶領我國水電行業(ye) 從(cong) 跟跑、並跑到領跑的曆史性跨越。”三峽集團白鶴灘工程建設部主任汪誌林說。

  近年來,三峽集團全麵深化科技創新體(ti) 製機製改革,發揮原創技術策源地和需求引領作用,推動行業(ye) 實現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從(cong) 三峽工程到溪洛渡、向家壩水電站再到烏(wu) 東(dong) 德、白鶴灘水電站,以及當前的海上風電等重大工程,三峽集團始終聚焦行業(ye) 發展關(guan) 鍵技術,推動我國大水電、風電裝備製造業(ye) 建設運營的核心能力迅速進入世界最前沿。”雷鳴山說。

  激活幹事創業(ye) “一池春水”

  在川滇交界處的向家壩水電站,三峽集團所屬長江電力的檢修廠員工,正操控著向家壩泄洪流道檢修裝備。這套裝備,正是由長江電力檢修廠生產(chan) 管理部水工專(zhuan) 業(ye) 主任萬(wan) 剛帶領團隊所研製的。

  過去,向家壩水電站泄洪流道檢查檢修,都是采用人工搭建腳手架的方式,作業(ye) 周期長、風險大。為(wei) 此,萬(wan) 剛帶領團隊用4年的時間先後提出7種設計方案,最終成功研發出水電站大坡度流道移動檢修裝備,大大減少水電站泄洪流道檢修的作業(ye) 時間與(yu) 風險。

  從(cong) 一名檢修廠“新人”逐漸成長為(wei) 一名水工方麵的檢修行家,萬(wan) 剛成才故事的背後,源於(yu) 三峽集團始終重視培養(yang) 建設專(zhuan) 家型人才隊伍,不斷完善公司專(zhuan) 家管理體(ti) 係。僅(jin) 在長江電力,像萬(wan) 剛這樣的公司專(zhuan) 家就有70餘(yu) 名,極大激勵了員工鑽研專(zhuan) 業(ye) 技術技能的熱情。

  沿“萬(wan) 裏長江第一壩”葛洲壩溯江而上,巍然屹立著三峽、向家壩、溪洛渡、白鶴灘、烏(wu) 東(dong) 德等5座世界級巨型梯級水電站。近年來,三峽集團大水電業(ye) 務由湖北宜昌不斷向條件比較艱苦的金沙江區域拓展,如何激勵更多幹部員工主動到偏遠一線工作,成為(wei) 一項亟待解決(jue) 的現實問題。

  “我們(men) 按照‘上遊高於(yu) 下遊、一線高於(yu) 本部’等原則,合理拉開長江電力本部所在宜昌區域與(yu) 上遊金沙江區域、本部部門與(yu) 生產(chan) 單位一線同層級員工的收入差距,讓員工收入向艱苦地區傾(qing) 斜、向市場化傾(qing) 斜。”長江電力黨(dang) 委書(shu) 記、副董事長馬振波介紹,如今,幹部員工主動到艱苦地區、基層一線謀事創業(ye) 的積極性顯著增強。

  2021年7月,粵西海岸傳(chuan) 來令人激動的消息。隨著輪轂與(yu) 機艙在高空穩穩對接,由三峽集團所屬上海勘測設計研究院(以下簡稱“上海院”)參與(yu) 研發的全球首台抗台風型漂浮式海上風電機組——“三峽引領號”正式完成風電機組吊裝。

  這一刻,除了輪轂與(yu) 機艙對接,崗位分紅激勵機製與(yu) 科技人才創新成果之間,同樣實現了完美對接。

  2017年,三峽集團選定上海院作為(wei) 實施崗位分紅激勵的試點企業(ye) ,針對被激勵人員在公司業(ye) 務發展、科技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麵貢獻程度,確定崗位分紅激勵金額。“實施崗位分紅激勵後,上海院技術人員和經營管理人員的創新熱情持續高漲,‘重磅’科創成果頻頻亮相。”上海院相關(guan) 負責人說。

  改革,吹皺一池春水。作為(wei) 市場主體(ti) ,三峽集團近年來逐步探索形成了“以賽艇式幹部管理體(ti) 係、精益型勞動用工方式、團隊化薪酬激勵機製”為(wei) 標誌的三項製度改革的三峽模式。雷鳴山表示,其主要特征就是適應國家重大工程社會(hui) 化大生產(chan) 的需要,突出戰略導向、團隊導向和價(jia) 值導向,使個(ge) 人目標與(yu) 組織目標高度契合,幹部職工與(yu) 企業(ye) 發展榮辱與(yu) 共,以製度形式牢固構建起責任共同體(ti) 、發展共同體(ti) 、命運共同體(ti) 。

  “大黨(dang) 建”引領大工程

  雄峙在高山峽穀之間的烏(wu) 東(dong) 德水電站,總裝機容量1020萬(wan) 千瓦,年均發電量389.1億(yi) 千瓦時,是我國第四大千萬(wan) 千瓦級巨型水電站,也是“西電東(dong) 送”國家重大工程。

  建設烏(wu) 東(dong) 德水電站這樣宏大的工程,做好項目現場管理、調度工作並非易事——工地上施工資源緊張,相互爭(zheng) 搶,供需矛盾凸顯;不同單位、不同工種作業(ye) 時,銜接不暢,影響工程建設進度……

  “施工高峰期,僅(jin) 現場施工人員就多達1.2萬(wan) 人,參建單位就有14家。”三峽集團烏(wu) 東(dong) 德工程建設部黨(dang) 委書(shu) 記袁廷敏介紹,“我們(men) 與(yu) 參建各方簽訂合同,並非隸屬關(guan) 係,管理難度比較大。”

  為(wei) 將眾(zhong) 多建設人員和施工單位的力量擰成一股繩,三峽集團烏(wu) 東(dong) 德工程建設部黨(dang) 委很快明確了工作思路。“必須強化黨(dang) 建引領,開展聯合黨(dang) 建,發揮黨(dang) 組織強大的組織力和動員力。”袁廷敏說。隨後,“施工區大黨(dang) 建”這個(ge) 創新模式逐漸在烏(wu) 東(dong) 德等工程建設中全麵鋪開。

  混凝土打料效率低、拌和樓供料不順暢怎麽(me) 辦?成立混凝土澆築現場保障小組,組員來自建設部、監理、施工單位的黨(dang) 員,效率大大提升;為(wei) 解決(jue) 進水口高度跨度大,混凝土入倉(cang) 強度高等技術難點,烏(wu) 東(dong) 德工程建設部一支部組織參建各方研究,提出創新方案,最終讓混凝土入倉(cang) 速度一下子提升了近3倍……

  “有了聯合黨(dang) 建,工程如期完成就有了組織保障。我們(men) 在一線切實感受到,黨(dang) 建抓實了就是生產(chan) 力,就能激發潛能。”水電六局烏(wu) 東(dong) 德施工局黨(dang) 總支副書(shu) 記聶文俊感慨。

  黨(dang) 旗引領下,三峽建工黨(dang) 委所屬的烏(wu) 東(dong) 德、白鶴灘基層黨(dang) 組織利用“施工區大黨(dang) 建”的方式,將參建各方緊緊凝聚在打造新時代大國重器這一共同目標下,黨(dang) 的政治優(you) 勢不斷轉化為(wei) 企業(ye) 改革發展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和不竭動力。

  300米級特高拱壩防震抗震、低熱混凝土高強度澆築施工、百萬(wan) 千瓦級水輪發電機組製造安裝……如今,烏(wu) 東(dong) 德、白鶴灘工程建設過程中已實現多項水電工程領域的技術創新,破解一係列世界級難題。

  堅持黨(dang) 的領導、加強黨(dang) 的建設,是國有企業(ye) 的“根”和“魂”。“突出抓好黨(dang) 的領導和黨(dang) 的建設是三峽集團推進改革發展的重要法寶。”雷鳴山說,我們(men) 將“聯合黨(dang) 建”製度化、規範化,並推廣到集團所有業(ye) 務板塊,推進黨(dang) 建工作和生產(chan) 經營深度融合,為(wei) 推進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提供堅強保證,形成黨(dang) 建工作和改革發展齊頭並進、同頻共振的良好局麵。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