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數字化引領語言文字生活新形態

發布時間:2022-04-06 09:34: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文化評析】

  作者:陳麗(li) 湘(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講師)

  數字技術深刻改變著人類的思維、生活、生產(chan) 和學習(xi) 方式,“數字化”也成為(wei) 我國教育領域的一個(ge) 核心議題。近日召開的2022年全國語言文字工作會(hui) 議提出,圍繞建設數字中國,進一步加強語言文字信息化規範化標準化建設,以語言文字數字化建設推動教育和語言文字事業(ye) 高質量發展。順應數字時代要求,推進語言文字數字化建設,將引領社會(hui) 語言文字生活新形態。

  語言文字數字化建設,可以理解為(wei) 將大數據、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前沿數字技術引入語言文字應用,形成產(chan) 品、流程或模式,通過各類數字終端提供語言服務。語言文字數字化成果已快速進入經濟社會(hui) 各領域和尋常百姓家。如“現代漢語詞典”“新華字典”等融媒辭書(shu) 的出現,讓文字檢索更便捷;“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測試”部分代替人工測評,提高了測試效率;“語言扶貧App”“普通話小鎮遊戲”寓教於(yu) 樂(le) ,提升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學習(xi) 效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訓平台、全球中文學習(xi) 平台等的搭建,在教育領域發揮著示範引領作用。語言文字數字化成果為(wei) 語言服務賦能提質、彌合語言教育數字鴻溝、實現區域語言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發揮了支撐保障作用,是實現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的基礎。

  語言文字數字化以語言文字的規範化標準化為(wei) 基礎,是語言文字信息化的新階段。語言文字的規範化標準化,提高了語言學習(xi) 使用的效率與(yu) 質量,提升了語言文字承載和傳(chuan) 播信息的能力。信息技術的發展以語言文字規範化標準化為(wei) 基礎依托,例如《信息處理用現代漢語分詞規範》《信息與(yu) 文獻——中文羅馬字母拚寫(xie) 法》《通用規範漢字表》等重要規範標準的發布實施,適應時代發展和科技進步要求,為(wei) 人工智能基礎理論體(ti) 係建立(如自然語言理解)、關(guan) 鍵共性技術研究(如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和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發展(如語音識別、機器翻譯)等數字化進程奠定了紮實基礎。目前,我國已形成較為(wei) 係統完善的語言文字規範標準體(ti) 係,語言文字數字化也正逐步把語言文字資源的靜態勢能轉化為(wei) 語言文字事業(ye) 高質量發展的動能,在未來的發展中將更好地助推“數字中國”建設。

  數字時代語言需求趨於(yu) 多樣化、多層化,語言文字數字化將有著更大的應用價(jia) 值和發展空間。語言文字數字化建設應以需求為(wei) 驅動,服務國家發展大局,滿足人們(men) 學習(xi) 、使用語言文字和提升科學文化素質的需求。例如依托數字鄉(xiang) 村建設和語言科技賦能,提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質量和水平,促進教育均衡化。語言文字數字化建設要把實際應用擺在優(you) 先位置,匯聚聯通優(you) 質資源,充分利用分布式、共享型、場景化、個(ge) 性化數字服務模式,打造具有廣泛影響力的語言學習(xi) 平台,切實為(wei) 社會(hui) 提供能用、好用的數字化服務和資源。語言文字數字化還需要建立與(yu) 大眾(zhong) 需求相適應的數字化語言服務體(ti) 係,充分運用新型數字技術,構建語言信息無障礙社會(hui) ;積極助推語言資源開放共享,為(wei) 構建泛在學習(xi) 環境、實現全民終身學習(xi) 提供服務支撐;同時也要能服務科學決(jue) 策,以數字化建設為(wei) 契機,完善語言生活的監測體(ti) 係,加強國家語言文字智庫建設,助力推進語言文字工作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