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匯聚“雲”上的思念

發布時間:2022-04-06 09:3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任 歡

  當前,國內(nei) 多地發生聚集性疫情,波及地市範圍持續增大,確保人民群眾(zhong) 健康祭掃、安全祭掃、文明祭掃是今年清明節祭掃工作的重點任務。民政部日前召開2022年清明節祭掃工作電視電話會(hui) 議明確要求,各級民政部門和殯葬服務機構要堅決(jue) 落實分區分級差異化精準防控要求,抓緊製定與(yu) 當地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祭掃服務政策措施,既要避免出現聚集性疫情和規模性反彈,又要努力滿足群眾(zhong) 的祭掃需求。

  “具體(ti) 來說,對中高風險地區暫緩開放殯葬服務機構祭掃服務,暫停集中祭掃、骨灰撒海、守靈告別等集體(ti) 性活動,以防發生聚集性感染,但要想方設法開辟網上祭掃、代客祭掃等渠道,滿足群眾(zhong) 假日期間的祭掃需求。對低風險地區或沒有發生疫情的地區要在嚴(yan) 格落實防控措施的前提下,采取預約分流、分時段祭掃、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辦法,滿足群眾(zhong) 正常的祭掃需求。”民政部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

  在浙江舟山,今年清明,除對去年以來入葬新墓實行預約祭掃外,全市所有殯葬服務場所暫停現場祭掃,開通免費網絡祭掃服務,對新墓祭掃開通微信預約,實行“先預約、後祭掃”。

  在江蘇淮安,淮安市永思園公墓開展了主題為(wei) “共抗疫情 文明祭掃”的清明節代祭掃活動。活動現場,工作人員神情肅穆,代祭掃群眾(zhong) 向逝去的親(qin) 人獻花,整個(ge) 過程雖然簡單,卻訴說著別樣的思念。

  近年來,各地民政部門大力倡導文明祭奠、低碳祭掃,鼓勵群眾(zhong) 采用敬獻鮮花、植樹綠化、踏青遙祭、經典朗誦等方式緬懷故人。積極推廣並引導群眾(zhong) 參與(yu) 社區公祭、集體(ti) 共祭、網絡祭掃等現代追思活動,帶領群眾(zhong) 逐步從(cong) 注重實地實物祭掃轉移到以精神傳(chuan) 承為(wei) 主上來。“今年清明,我們(men) 更加大力推廣網絡祭掃、鮮花祭掃、家庭追思等文明低碳祭掃方式,並通過開通移動客戶端、微信公眾(zhong) 號等渠道,為(wei) 群眾(zhong) 提供線上祭掃服務,減少現場祭掃人員聚集。”民政部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

  在山東(dong) 濰坊,群眾(zhong) 隻需通過電腦、手機打開相關(guan) 鏈接,便可通過獻花、敬香、留言等方式進行虛擬祭掃。大家紛紛表示,祭掃貴在心意,即便不去現場祭掃,也能很好表達對親(qin) 人的思念。

  在江西景德鎮,珠山區新廠街道林蔭路社區設立文明祭掃點,社區居民將對故人的思念寫(xie) 在紙上,安靜地到“哀思牆”前寄托哀思。很多居民認為(wei) ,多一分深情,多一分緬懷,這樣的祭掃更有意義(yi) 。

  據了解,清明節假期首日,全國共有2304個(ge) 網絡祭掃平台,網絡祭掃群眾(zhong) 695萬(wan) 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75.7%。4月4日,全國各地開放現場祭掃服務的殯葬服務機構22189個(ge) ,開通網絡祭掃平台1543個(ge) ,參與(yu) 服務保障的工作人員33萬(wan) 餘(yu) 人;共接待現場祭掃群眾(zhong) 573萬(wan) 人次,網絡祭掃群眾(zhong) 604萬(wan) 人次。5日是清明節假期的最後一天,也是清明節當日,預計各地仍有許多群眾(zhong) 出行祭掃。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