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遊戲賬號、手機錢包……數字資產如何繼承?

發布時間:2022-04-07 10:02:00來源: 半月談

  科技的演進在不斷豐(feng) 富人們(men) 生活體(ti) 驗的同時,也在拓展著個(ge) 人資產(chan) 的邊界。相對於(yu) 房屋、汽車等有形、有明確價(jia) 值的資產(chan) ,手機號、遊戲裏的裝備、各種平台“錢包”中的餘(yu) 額乃至日益火爆的NFT(數字收藏品)等數字資產(chan) 能否繼承,又如何繼承?

  數字資產(chan) 進入尋常百姓家

  手機號看似一串數字,卻承載著豐(feng) 富的內(nei) 涵。含有連續或重複數字的“靚號”可以高價(jia) 售出,使用許久的手機號對應著龐大的人際關(guan) 係網絡、可兌(dui) 換實物的積分、各種會(hui) 員權益等諸多利益,其價(jia) 值毋庸置疑。

  與(yu) 之類似的還有QQ號、遊戲賬號、各種理財支付平台賬號等。它們(men) 要麽(me) 經過多年使用積澱,要麽(me) 本身承載著獨特性,無論是對賬號所有者還是關(guan) 聯者來說,都具有顯而易見的價(jia) 值。

  除此之外,NFT在數字市場上的價(jia) 值日漸顯現。今年伊始,某明星創辦的潮牌宣布發售NFT項目幻想熊,限量1萬(wan) 個(ge) ,售價(jia) 為(wei) 0.26個(ge) 以太坊,不到1小時全部售出,總價(jia) 折合超過6200萬(wan) 元人民幣。NFT的出現讓有價(jia) 值藝術品的形式變得更為(wei) 豐(feng) 富多樣。

  科技的進步推動資產(chan) 數字化越來越稀鬆平常。“財產(chan) 通常有稀缺性、可支配性,需要具備實物價(jia) 值、精神價(jia) 值或紀念價(jia) 值。數字資產(chan) 盡管存在於(yu) 虛擬世界,依靠電腦、手機等硬件,依然不能磨滅其價(jia) 值。”中國證券法學研究會(hui) 理事張誌坡將現有數字資產(chan) 分為(wei) 三類:一是綁定經濟生活的,包括支付寶、微信等數字支付工具和NFT等新型資產(chan) ,此外還有實體(ti) 虛擬化資產(chan) ,如可以產(chan) 生經濟收益的網絡店鋪等;二是休閑生活類,如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金錢去獲取的遊戲幣、遊戲裝備等,具備一定的財產(chan) 屬性;三是社交生活類,包括QQ、電子郵箱等,是用戶日常生活的精神家園。

  數字資產(chan) 繼承應分類探索

  數字資產(chan) 的形態不斷豐(feng) 富,其能否繼承引起了人們(men) 的注意。畢竟數字資產(chan) 看不見、摸不著,在不掌握密碼、得到網絡授權等條件下,無法完全歸屬於(yu) 一個(ge) 人。更何況有相當數量的數字資產(chan) 並不具備流通價(jia) 值,更多是親(qin) 屬用來懷念的精神寄托。

  網絡店鋪、數字版權、支付寶餘(yu) 額等具有確定性市場價(jia) 值的數字資產(chan) ,其可繼承性毋庸置疑。我國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七條規定:“法律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chan) 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這就在法律層麵為(wei) 數字資產(chan) 的法律保護包括繼承提供了解釋適用的空間。

  不具備確定市場價(jia) 值的資產(chan) ,例如電子郵箱、社交賬號等,其能否繼承存在一定爭(zheng) 議。QQ、微信、郵箱等社交賬戶在具有財產(chan) 價(jia) 值的同時,還承載了個(ge) 人隱私等高度的人格尊嚴(yan) 屬性。此類數字資產(chan) 盡管具有物權屬性,但對於(yu) 所有者而言可能並不希望被他人知曉,此時繼承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均麵臨(lin) 挑戰。

  NFT及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的繼承存在較大爭(zheng) 議。NFT對應種類繁多的數字藝術品,如果剝離藝術品的外衣,其作為(wei) 非同質化代幣的屬性,本質上與(yu) 比特幣、以太坊等數字貨幣無異,此時能否繼承的關(guan) 鍵是數字貨幣的法律地位。

  中國通信工業(ye) 協會(hui) 區塊鏈專(zhuan) 委會(hui) 共同主席、火大教育校長於(yu) 佳寧指出,世界範圍內(nei) 對數字貨幣法律定位有不小差異,在美國、加拿大等數字貨幣合法化的國家,可以作為(wei) 遺產(chan) 繼承。在我國,比特幣等數字貨幣不具有與(yu) 法定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但從(cong) 一些案件看實際具有虛擬商品屬性,理論上可以作為(wei) 遺產(chan) 被繼承。

  不過,現實條件下往往麵臨(lin) 三方麵障礙:一是數字貨幣的法律性質尚且存在爭(zheng) 議,其是否屬於(yu) 網絡虛擬財產(chan) ,在司法實踐中各地司法機關(guan) 定性分歧相對較大,實際繼承時麵臨(lin) 的不確定性較高;二是數字貨幣價(jia) 值難以精確評估,例如,目前大多數NFT基於(yu) 以太坊區塊鏈發行,但以太坊價(jia) 格波動性極大,導致繼承時無法準確估價(jia) ;三是大部分數字貨幣由持有人存放在鏈上錢包中,一旦私鑰持有人意外過世,這部分財產(chan) 或將變相“消失”。

  “精神財富”繼承仍需多方協力

  關(guan) 於(yu) 不具備確定市場價(jia) 值資產(chan) 的繼承是否需要立法,不同律師表達了不同看法,但他們(men) 基本都認同,在用戶使用之初,網絡平台與(yu) 用戶之間就可以明確約定繼承問題。此舉(ju) 既可省去產(chan) 生糾紛的後顧之憂,也能恰當地按照用戶意圖選擇繼承與(yu) 否。

  吉賢律師事務所主任李邠彧說,互聯網公司和平台運營方要加強社會(hui) 責任心,投入精力和資源,規範數字賬號的借用、租用、轉讓、繼承等管理規定。平台有義(yi) 務協助繼承人依法繼承數字遺產(chan) ,並履行好通知、披露、協助和保密義(yi) 務。

  “隨著科技的發展,通過立法的方式明確網絡虛擬財產(chan) 難以實現窮舉(ju) 。可以將沒有爭(zheng) 議的內(nei) 容列在法律條款中,再補充一些彈性條款,使法官、律師等業(ye) 內(nei) 人士妥善運用。”天津大學法學院教授田野認為(wei) ,如果軟件用戶協議中已明確,自然更有助於(yu) 業(ye) 內(nei) 人士對能否繼承作出合理判定。

  此外,鑒於(yu) NFT、數字貨幣繼承問題的特殊性,於(yu) 佳寧建議,長遠看,有必要對虛擬網絡財產(chan) 進行類型化分類,明確各類數字資產(chan) 的可繼承性標準和估價(jia) 方式等關(guan) 鍵問題。對個(ge) 人而言,最重要的是確保私鑰或助記詞用物理方式進行備份,並將其備份文件與(yu) 受托付的家庭成員共享,充分告知在意外情況下相關(guan) 數字資產(chan) 獲取和處理方式。

  近年來,社會(hui) 上還出現了網絡遺產(chan) 托管服務。北京德恒(天津)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huo) 人韓麗(li) 認為(wei) ,最便捷的辦法就是用戶將賬號、密碼寫(xie) 進遺囑裏,同時使用其他載體(ti) 多渠道備份具體(ti) 內(nei) 容,從(cong) 而給後人留下一筆精神財富。

  來源:《半月談內(nei) 部版》2022年第4期

  原標題《數字資產(chan) ,繼承有道》

  半月談記者:毛振華 宋瑞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