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穩產保供 用好數字技術這些實招
新華社北京電(記者張辛欣)當前,我國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十分複雜,經濟運行麵臨(lin) 新的下行壓力。連日來,工信部多次召開會(hui) 議部署穩工業(ye) 係列舉(ju) 措,其中特別明確,用好5G、工業(ye) 互聯網等數字技術,幫助企業(ye) 紓困解難、保障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如何發揮數字技術的重要作用,更好助力穩產(chan) 保供?下一步還將出台哪些措施,推動數字技術與(yu) 實體(ti) 經濟融合?
“確定性”,是裏工實業(ye) 總裁李衛銃談及數字化最深刻的體(ti) 會(hui) 。從(cong) 事人工智能物聯網裝備研發及製造,裏工實業(ye) 對數字化的需求格外迫切。“不隻是產(chan) 線的自動化,更需要生態鏈的智能協同。”李衛銃說,企業(ye) 和釘釘平台合作,上線“數字中心”,投入智能化機器人,嚐試“碼”上製造。保持產(chan) 線24小時工作的同時,通過數據及時了解產(chan) 業(ye) 鏈各環節狀況,建立實時感知變化、分析變化和實時決(jue) 策的平台,降低了運行風險。
“碼”上製造,“鏈”上不慌。
進入3月,疫情波及我國很多省份,一些行業(ye) 產(chan) 業(ye) 鏈麵臨(lin) 新的壓力。在唐山、邯鄲等地,區域工業(ye) 互聯網平台上線,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競爭(zheng) 力;在浙江,國網浙江平湖市供電有限公司與(yu) 平湖市經信局等部門建立碳電專(zhuan) 班,利用大數據打造“一鍵響應”需求側(ce) 管理模式,幫助企業(ye) 保用能、降成本……通過數字技術更加及時掌握生產(chan) 中存在的風險,及早采取應對措施,有效保障一線生產(chan) 的運行。
在一些受到疫情波及的城市,部分中小商家的商品出現積壓、滯留。智能化物流、運輸,助力企業(ye) 打通卡點。
“3月以來,我們(men) 承接了超過平日數倍的訂單量,大部分訂單都來自出現貨物滯留問題的中小商家。”京東(dong) 物流華東(dong) 分公司銷售經理馬峰說,通過商家、倉(cang) 儲(chu) 、運營等各環節數字化聯動,貨物可以在多個(ge) 倉(cang) 庫之間實現快速調配,最大限度保證貨物的流通與(yu) 供應鏈的運轉。
通過大數據“刻畫”商家服務現狀,優(you) 化物流等供應鏈效率,美團商業(ye) 大腦麵向生活服務業(ye) 商家提供大數據分析決(jue) 策知識圖譜平台;借助人工智能,浙江桐鄉(xiang) 與(yu) 百度智能雲(yun) 共同打造區域級智能工業(ye) 互聯網平台,為(wei) 中小企業(ye) 解決(jue) 淡旺季訂單供需平衡等問題;構建供應鏈服務網絡,不少工業(ye) 互聯網平台通過成本、庫存、賬期等多維度數據為(wei) 生態鏈上的企業(ye) 定製解決(jue) 方案……經營有“數”,更好幫助企業(ye) 紓困解難。
工信部近日印發通知,部署2022年在全國範圍開展“一起益企”中小企業(ye) 服務行動,為(wei) 中小企業(ye) 送政策、送管理、送技術。其中明確,製定發布中小企業(ye) 數字化發展評價(jia) 標準及評價(jia) 模型、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指南,分行業(ye) 製定數字化轉型路線圖,為(wei) 中小企業(ye) 提供數字化發展綜合評價(jia) 診斷服務。
“要在數字化、智能化等方麵下更大功夫,統籌‘補短板’和‘鍛長板’。”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說,還將挖掘推廣一批“5G+工業(ye) 互聯網”產(chan) 線級、車間級典型應用場景,促進5G等數字應用向更多領域滲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