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律實踐
作者:謝嬋婷
核心價(jia) 值觀,承載著一個(ge) 民族、一個(ge) 國家的精神追求,體(ti) 現著一個(ge) 社會(hui) 評判是非曲直的價(jia) 值標準。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是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建設的靈魂。把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融入法治建設,是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必然要求,是加強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建設的重要途徑,為(wei) 全麵依法治國注入了鮮活的力量。
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不僅(jin) 為(wei)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建設提供了理想目標和價(jia) 值指引,而且隨著實踐的發展,其融入法治建設的方式越來越具體(ti) 、越來越直接。2016年,在《關(guan) 於(yu) 進一步把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的指導意見》發布之後,憲法、民法典等眾(zhong) 多法律將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直接寫(xie) 入法律文本之中,在法律規範體(ti) 係層麵確立了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重要地位。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guan) 於(yu) 在人民法院工作中培育和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若幹意見》《關(guan) 於(yu) 深入推進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融入裁判文書(shu) 釋法說理的指導意見》等文件以及多個(ge) 典型案例,促進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在法治實踐中真正落地。
在立法層麵,黨(dang) 的十九屆四中全會(hui) 通過的《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幹重大問題的決(jue) 定》提出了“完善弘揚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法律政策體(ti) 係”,但是,僅(jin) 從(cong) 表述來看,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一些內(nei) 容抽象、宏大、複雜,特別是國家層麵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價(jia) 值觀,要在法律體(ti) 係中對這些內(nei) 容進行考察,難度是相當大的。而且,哪些核心價(jia) 值觀應當入法入規,哪些核心價(jia) 值觀應當融入政策體(ti) 係,以什麽(me) 方式融入法律政策體(ti) 係,也是我們(men) 需要關(guan) 注的地方。在2018年“倡導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被寫(xie) 入憲法之後,有很多新製定或者修訂的法律法規專(zhuan) 設了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條款。典型的表現是民法典第1條將“弘揚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作為(wei) 製定該法的基本目的,而且民法典有著大量直接表述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及其具體(ti) 內(nei) 容的條款,將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全麵落實於(yu) 調整人與(yu) 自然的關(guan) 係、人與(yu) 社會(hui) 的關(guan) 係、人與(yu) 人的關(guan) 係、家庭成員之間關(guan) 係的製度體(ti) 係中,如專(zhuan) 門對作假、欺詐、脅迫、惡意串通、損害他人權益等行為(wei) 作出否定性規定,鼓勵見義(yi) 勇為(wei) 行為(wei) ,保護英雄烈士人格權利,等等。此外,公務員法、檔案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國旗法、國徽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均將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納入其中。從(cong) 法條的表述及其所處的位置來看,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已經被法律正式認可,並逐漸成為(wei) 各部門法所共同遵循的基本原則。
如果說在立法層麵,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所表述的是一般的、普遍的價(jia) 值觀念和目標,是從(cong) 靜態上確定了其法律地位。那麽(me) ,具體(ti) 到法律實施領域,尤其是司法領域,在具體(ti) 的案件中,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如何發揮作用呢?
對於(yu) 個(ge) 案來說,直接產(chan) 生效力的並不是法律規範,而是法官根據法律和案件事實的互動關(guan) 係所構建的裁判規範,也就是我們(men) 常說的“法在事中”。因此,在多數案件中,法官進行裁判,需要的是具體(ti) 的、直接的、富有可操作性的法律規則。但是在一些疑難案件中,存在著“窮盡法律規則”的情況。根據《關(guan) 於(yu) 深入推進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融入裁判文書(shu) 釋法說理的指導意見》,在民商事案件中沒有規範性法律文件作為(wei) 裁判的直接依據的情況下,法官除了可以適用習(xi) 慣以外,還應在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指引下,以最相類似的法律規定作為(wei) 裁判依據;如果沒有此種最相類似的法律規定,就需要充分運用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去闡釋立法精神、立法目的和法律原則等作出裁判。可見,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比“立法精神、立法目的和法律原則”在司法適用上,更加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可以說是一種兜底性法律淵源。
而在那些有規範性法律文件的情形下,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則是通過適當方法融入裁判文書(shu) 的釋法說理之中。
司法裁判本質上就是一項解釋的工作,從(cong) 近年來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指導性案例來看,大量的案件將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作為(wei) 一種說理、論證的理由進行直接引用,還有不少裁判文書(shu) 已經結合具體(ti) 價(jia) 值觀展開了有針對性的細致分析,尤其是在一些涉及社會(hui) 公德、家庭倫(lun) 理、個(ge) 人誠信的案件裁判中,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作為(wei) 裁判的實質理由,發揮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有力彌合了司法專(zhuan) 業(ye) 邏輯和老百姓樸素認知之間的差距,增強了司法的公信力。但整體(ti) 來看,在運用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釋法說理的過程中,還存在著說理簡單、闡釋粗糙、針對性不足等問題,需要進一步轉變司法裁判方法,各級人民法院在辦理關(guan) 涉道德爭(zheng) 議的社會(hui) 關(guan) 注案件中,要摒棄機械司法、就案辦案的思維,履行好司法審判在弘揚核心價(jia) 值觀上的重要角色,在理順案件是非曲直的基礎上做好權衡,在裁判依據上盡可能尊重社會(hui) 公眾(zhong) 的樸素情感和基本道德訴求,努力實現情理法的融會(hui) 貫通;在法律規則適用上也應深入探究立法背後的道德考量和價(jia) 值功能,以充分實現個(ge) 案正義(yi) 與(yu) 社會(hui) 公平,將宏觀抽象的價(jia) 值理念轉化為(wei) 細致鮮活的法律話語,並妥當地融入裁判文書(shu) 中,從(cong) 而推動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落地生根。
當然,我們(men) 重視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作為(wei) 一種共識性的價(jia) 值觀念,並不等於(yu) 要用它來取代法律規則。現階段,我們(men) 應該注重把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價(jia) 值內(nei) 涵融入到具體(ti) 的法律實施過程中,形成有利於(yu) 培育和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良好法治環境,促進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由觀念層麵的倡導轉化為(wei) 行為(wei) 層麵的落實,更好樹立法治信仰、凝聚核心價(jia) 值、實現良法善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