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評論員:子女入學待遇同城化,是進城務工人員留下的重要理由
【閱讀提示】17部門:逐步實現進城務工青年隨遷子女入學待遇同城化
光明網評論員:近日,17部門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開展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的意見》。意見要求,著力優(you) 化公平且有質量的青年發展型城市教育環境。加大基礎教育投入力度,完善免試就近入學製度,鞏固控輟保學成果,逐步實現進城務工青年隨遷子女入學待遇同城化,讓義(yi) 務教育階段青少年獲得公平的受教育機會(hui) 。
正在經曆高速遷徙的中國,人口流動的規模與(yu) 頻率世所罕見,也正是這樣的流動帶來了中國經濟幾十年的快速發展。與(yu) 第一代進城務工人員不同,當下的流動人口家庭化趨勢愈發明顯,這既是物質基礎相對充裕後的更優(you) 選擇,也必然帶來隨遷子女教育問題。
據教育部發布的數據,到2020年,義(yi) 務教育階段隨遷子女人數達到1429.7萬(wan) 人,比2015年增長了62.6萬(wan) 人。揆情度理,上千萬(wan) 孩子的教育資源、安全支持、心理健康問題都應當受到重視,而這其中隨遷子女入學待遇同城化則是破題的關(guan) 鍵。
保障隨遷子女入學待遇同城化,有利於(yu) 維護教育公平和社會(hui) 穩定。一段時間以來,戶籍與(yu) 房產(chan) 掛鉤學位,導致隨遷子女的教育選擇變窄。尤其在北上廣深等教育資源供需緊張、流入人口眾(zhong) 多的特大城市,隨遷子女常常要在無學可上與(yu) 被迫與(yu) 父母分離的境況下做出兩(liang) 難選擇,即便能夠在打工子弟學校等民辦學校入學,也麵臨(lin) 辦學資質不全、學費高昂等問題。入學待遇同城化,則能有效地破解這樣的困境,使隨遷子女公平地享受教育發展的成果。青少年階段是心理成長發育的敏感階段,入學待遇同城化能夠給遠離家鄉(xiang) 的青少年帶來教育公平的感知和實現教育期望的可能性,緩解因遷移流動、社會(hui) 關(guan) 係重構所引發的不良的心理狀態,嗬護隨遷子女的心理健康。
保障隨遷子女入學待遇同城化,有助於(yu) 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與(yu) 孩子“在一起”,讓孩子有接受更好教育的機會(hui) 和更公平的學業(ye) 競爭(zheng) 可能性,常常是進城務工人員奮鬥的樸素出發點之一。入學待遇同城化不僅(jin) 能讓孩子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權利,也讓孩子的父母——那些城市的建設者們(men) 對城市更有歸屬感。流入城市也會(hui) 因為(wei) 進城務工人員長期穩定的生活與(yu) 安心的工作,收獲更優(you) 質的勞動力紅利、創造力紅利。今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2022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xiang) 融合發展重點任務》,就強調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出要積極擴大公辦學位資源,以流入地政府為(wei) 主、公辦學校為(wei) 主,保障農(nong) 民工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yi) 務教育,落實以居住證為(wei) 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入學政策,優(you) 先將隨遷子女占比較高的民辦義(yi) 務教育學校納入政府購買(mai) 學位範圍。
保障隨遷子女入學待遇同城化,也有益於(yu) 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hui) 。在以往的認知中,農(nong) 村是生育意願相對較高的地區。但近年調查顯示,很多地區農(nong) 村青年生育二孩、三孩意願不強。這固然有農(nong) 村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逐步完善,“養(yang) 兒(er) 防老”動因弱化的原因,也有子女養(yang) 育成本高居不下、一旦進城務工容易造成親(qin) 子分離的現實。進城務工人員的生育,相對於(yu) 城鎮青年的生育,麵臨(lin) 更多的困難。缺少家庭支撐、缺少穩定住房,在入托、入學等公共服務上存在短板,都會(hui) 對生育意願造成損傷(shang) 。因而,當社會(hui) 呼籲構建生育友好社會(hui) ,為(wei) 生育家庭減壓時,也要將更多視線投射到進城務工人員特別是進城務工青年身上。隻有這樣,他們(men) 才能放心、大膽地在城市生育、撫養(yang) 自己的孩子。
當然,正如《關(guan) 於(yu) 開展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的意見》所提出的那樣,隨遷子女入學待遇同城化要逐步實現。畢竟,學位的增加、師資的配備需要真金白銀的教育投入,需要理順機製穩步推進,但步子再快一點,幹勁再衝(chong) 一點,進城務工人員就能更安心一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