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生態破壞問題突出 河北興隆采礦亂象緣何屢禁不止

發布時間:2022-04-08 09:50:00來源: 中國紀檢監察報

  采礦亂(luan) 象緣何屢禁不止

  河北興(xing) 隆非法采礦破壞生態問題調查

  采礦證早已過期卻繼續盜采盜挖礦石數十萬(wan) 噸;近4年多次越界開采花崗岩,非法占用破壞林地和耕地近70畝(mu) ;早該修複的礦區到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時仍沒有任何實質進展……這些礦山開發和整治中的亂(luan) 象,出現在河北省承德市興(xing) 隆縣一些礦區現場。

  近日,記者跟隨中央第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在河北省督察時發現,一些地方非法采礦屢禁不止,肆意侵占自然保護區及林地,生態破壞問題突出。

  1 無證開采、越界開采頻發,螞蟻搬家式盜采問題嚴(yan) 重

  承德市興(xing) 隆縣地處京津冀三地結合點,是京津冀重要的水源涵養(yang) 功能區。3月28日,記者來到興(xing) 隆縣帥寶礦業(ye) 公司水泉甸子石灰岩、鋁土礦礦區。沿著山路盤旋到達作業(ye) 場坪區後,隻見露天堆放著部分礦石餘(yu) 料,在陽光照射下一片黑亮。

  記者查閱其采礦許可證發現,該礦區麵積0.0946平方千米,年開采規模26萬(wan) 噸,許可期限是2019年2月到2021年2月,去年就應停產(chan) 。“我們(men) 通過調閱生產(chan) 記錄、現場查看開采麵,發現了比較新的凹槽狀刨拉痕跡,初步判定礦區存在無證開采行為(wei) 。”督察人員介紹說。經核查,截至今年2月,該礦區非法開采礦石共計24萬(wan) 噸。

  在河北鑄合集團興(xing) 隆縣礦業(ye) 公司麻地村建築用花崗岩礦區,記者注意到,礦區作業(ye) 平台東(dong) 側(ce) 修建了一堵灰色矮牆,作為(wei) 礦區邊界標識。矮牆外東(dong) 麵的一座山包上,卻存在明顯的施工痕跡。據該礦區一位負責人介紹,這是為(wei) 修路而進行的必要建設。但記者在現場看到,山包南側(ce) 的山體(ti) 破損嚴(yan) 重,形成了高陡邊坡,地表大麵積裸露,山體(ti) 下方大大小小的碎石散落一地。

  督察人員通過衛星雲(yun) 圖比對、無人機全景拍攝等方式,確認其存在多次越界開采行為(wei) 。經核查,該礦區在未辦理占用林地審批手續的情況下,於(yu) 2018年至2021年底,越界非法開采花崗岩,非法占用破壞林地40畝(mu) 、耕地29畝(mu) ,原有植被生態遭到嚴(yan) 重破壞。

  除無證開采、越界開采,私挖盜采問題也比較嚴(yan) 重。記者從(cong) 督察人員提供的衛星圖片中看到,在興(xing) 隆縣掛蘭(lan) 峪鎮三撥子村小楊樹溝、羊鼻子嶺,八卦嶺滿族鄉(xiang) 三道川村麻子峪正溝、江湖峪村大西溝等地,均出現大小不一的深色礦坑。“這些標記地點基本上都是盜采盜挖的非法采礦點,其麵積較小、分布零散,一些人螞蟻搬家式地挖一點就賣一點,絲(si) 毫不顧及生態環境影響。”督察人員說。

  據了解,當地非法開采行為(wei) 多發生在偏遠山區、偏僻林區、淺層礦露頭區等,導致山體(ti) 環境遭到嚴(yan) 重破壞,也影響正常的礦產(chan) 資源管理秩序。

  2 重開采、輕修複,有的甚至以修複之名行破壞生態之實

  督察發現,興(xing) 隆縣生態修複治理問題突出,有的甚至借著修複的名義(yi) 進行非法采礦。唐山市一家公司中標該縣八卦嶺鄉(xiang) 、掛蘭(lan) 峪鎮32家廢棄無主危險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個(ge) 別項目不僅(jin) 沒有按要求開展生態修複綜合治理,反而在原開采麵上繼續開礦。比如百砬溝礦山生態修複治理項目,2020年8月的衛星雲(yun) 圖顯示需要治理麵積為(wei) 30畝(mu) ,但因持續開采破壞,目前受損山體(ti) 麵積已超過57畝(mu) 。如此“治理”令生態環境破壞日益嚴(yan) 重。

  記者查閱了自然資源部發布的新版《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其中第十五條、第十六條明確規定,采礦權人應當嚴(yan) 格執行經批準的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yu) 土地複墾方案,開采礦產(chan) 資源造成礦山地質環境破壞的,由采礦權人負責治理恢複,治理恢複費用列入生產(chan) 成本。

  雖有明文規定,興(xing) 隆縣當地一些礦山仍然存在重開采、輕修複的問題。記者從(cong) 督察組提供的有關(guan) 材料中看到,帥寶礦業(ye) 早在2015年就編製了為(wei) 期5年的《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yu) 恢複治理方案》,但督察時發現,該公司兩(liang) 礦區未嚴(yan) 格按照方案要求開展生態修複治理,2021年應建設900米廢石堆場的擋土牆實際僅(jin) 建設180米,要求種植1000株鬆樹和2號平台3600平方米覆土均未實施。

  同樣,興(xing) 隆縣澤華礦業(ye) 公司三撥子鐵礦大東(dong) 北溝綜合治理項目自2017年啟動,原計劃到2020年10月完成,但修複治理方案幾經更改,一再延遲,沒有任何實質進展。

  記者在當地部分礦區看到,開采過的許多礦山地表裸露成了“白茬山”,礦坑及周邊支離破碎,嚴(yan) 重破壞自然生態景觀。有的礦區雖然進行了表土覆蓋和植被重建,但走近後發現,這些綠植大多是半米左右高的鬆柏樹幼苗,樹坑的澆水痕跡清晰可見,明顯係剛剛栽下;還有部分帶營養(yang) 土的樹苗未來得及栽種,仍倒放在地上。據了解,這是相關(guan) 礦區被督察組指出問題後,才在當地生態環境部門指導下開展修複工作。

  3 礦山開發亂(luan) 象屢禁不止,相關(guan) 職能部門存在失察失管問題

  督察人員介紹,礦山的開采經營、修複治理等涉及到自然資源、發改、生態環境、財政等多個(ge) 職能部門,具有項目審批環節多、監管周期長等特點。此外,由於(yu) 礦產(chan) 資源開采利潤高,一些人不惜鋌而走險進行非法開采,違法方式也越來越隱蔽,從(cong) 而加大了監管難度。

  麵對礦山開發亂(luan) 象和複雜監管態勢,有關(guan) 職能部門監管責任不能缺失空轉。但督察發現,部分單位監管缺失、“走過場”的問題並非個(ge) 例。

  比如在審批監管方麵,記者了解到,延續采礦證的前置條件包括礦區沒有違法行為(wei) ,履行邊開采、邊治理任務,礦區有儲(chu) 量核實報告、開發利用方案等。然而,鑄合礦業(ye) 因越界開采、侵占土地先後受到自然資源、林草等部門3次行政處罰,在生態修複並未完成的情況下,當地審批部門仍為(wei) 其延續采礦手續。在檢查驗收方麵,興(xing) 隆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於(yu) 2020年11月組織驗收帥寶礦業(ye) 兩(liang) 礦區環境保護與(yu) 恢複治理工程,所出具驗收意見為(wei) “治理效果較好,同意通過驗收”,與(yu) 督察組發現的事實不符。在行政處罰方麵,針對鑄合礦業(ye) 越界開采問題,有關(guan) 處罰措施除了處以1.5萬(wan) 元罰款之外,就隻是“責令退回本礦區範圍開采”,存在以罰代管問題。

  督察組認為(wei) ,興(xing) 隆縣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要求不到位,對礦山開采和生態破壞監管不力,任由非法采礦侵占自然保護區和林地造成生態破壞等行為(wei) 長期存在。

  近年來,河北省等地陸續出台有關(guan) 礦山綜合治理、保護礦區生態環境等方麵製度,明確礦山生態修複、綠色礦山建設要求和標準。興(xing) 隆縣政府有關(guan) 負責人現場表示,要嚴(yan) 格執行製度規定,強化監督管理力度,對督察發現問題立行立改,目前有關(guan) 生態修複工作正在推進中。督察組將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guan) 情況,並按要求做好後續督察工作。

  4 綜合施策提升違法成本,防止利益驅動私挖亂(luan) 采

  據統計,2018年以來,興(xing) 隆縣共查處違法采礦案件72起。雖然采取了行政處罰等措施,非法開采行為(wei) 卻屢禁不止。比如,掛蘭(lan) 峪鎮三撥子村羊鼻子嶺鐵礦2021年3月因非法開采5.5萬(wan) 噸礦石受到行政處罰後,當年11月又非法開采礦石15.4萬(wan) 噸。

  一位業(ye) 內(nei) 人士告訴記者,自2020年開始,鐵粉價(jia) 格一路上漲,帶動礦價(jia) 持續走高。一些不法分子受到利益驅動,私挖亂(luan) 采行為(wei) 自然多發。

  現實中,非法采礦需要付出的成本往往並不算高。督察組在問詢談話中了解到,去年初部分執法權下放後,違法采礦案件就由鄉(xiang) 鎮負責立案查處,處罰措施通常為(wei) 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一定比例的罰款。在確定違法所得數額時,主要依據為(wei) 第三方機構測繪結果。

  記者查閱當地數份行政處罰決(jue) 定書(shu) 發現,非法開采礦種均被認定為(wei) 市價(jia) 約1.5元每立方米的砂石,甚至一些礦權範圍顯示采礦類型為(wei) 鐵礦、金礦的礦區也是如此,罰款數額相應也就低。如其中一份行政處罰決(jue) 定書(shu) 顯示,對非法采礦企業(ye) “沒收違法所得砂石料17250元,並處以違法所得5%罰款862.50元。”

  “整治礦山私挖亂(luan) 采行為(wei) ,隻靠行政處罰還不夠。”中國政法大學綠色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侯佳儒受訪時表示,行政處罰僅(jin) 意味著涉事企業(ye) 承擔行政責任,並不代表其可以不負生態環境損害賠償(chang) 這一民事責任。如果涉事企業(ye) 在接受行政處罰外,還要進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chang) 與(yu) 生態修複,有關(guan) 違法成本將大大提高。

  對此,侯佳儒建議,應進一步增強製度剛性,建立健全行政處罰與(yu) 生態環境損害賠償(chang) 聯動機製。“比如,對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單位和個(ge) 人,由行政機關(guan) 責令其修複受損生態,檢察機關(guan) 提起公益訴訟請求懲罰性賠償(chang) ,將有效起到懲治、震懾和遏製作用。”

  對於(yu) 黨(dang) 政領導幹部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的失職失責行為(wei) ,必須依法依規嚴(yan) 肅追責。根據中辦、國辦印發的《黨(dang) 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地方各級黨(dang) 委和政府對本地區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負總責,黨(dang) 委和政府主要領導成員承擔主要責任,其他有關(guan) 領導成員在職責範圍內(nei) 承擔相應責任。該辦法共規定了25種追責情形和4類責任主體(ti) ,突出黨(dang) 政同責、終身追責,同時規定了監管工作部門、紀檢監察機構、組織人事部門的協作聯動機製,以完整的追責鏈條確保對生態環境損害行為(wei) “零容忍”。

  本報記者 段相宇 黃秋霞 自河北承德報道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