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滋潤著紅寺堡(中國道路中國夢·追夢這十年②)
春天是萬(wan) 物複蘇的季節。位於(yu) 幹旱帶上的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卻很難感受到春天的氣息。印象裏,雨很少在春天光顧紅寺堡,隻有一場又一場的風卷起漫天塵土,天和地一個(ge) 顏色,人和土一個(ge) 顏色,連杏花、柳樹都是灰的。這讓小時候的我一度以為(wei) ,紅寺堡是個(ge) 沒有春天的地方。
改變悄然發生。今年春天,紅寺堡下雨了,“貴如油”的春雨滋潤著紅寺堡的春天,讓人分明感覺到這方水土的活力。從(cong) 開發建設易地搬遷移民集中安置地到退出貧困縣序列,我在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的代表通道上分享了發生在這裏的故事。鄉(xiang) 親(qin) 們(men) 紛紛誇獎:“我在電視上看見你了,說得真好,真攢勁,給咱紅寺堡爭(zheng) 光了。”
紅寺堡不僅(jin) 僅(jin) 承載了我的夢想,還改變了20多萬(wan) 人的命運。還記得剛從(cong) 黑眼灣的大山搬遷到這裏時,漫天風沙刮得人眼睛睜不開,麵對麵都看不清人。修建的簡易房屋四處漏風,沙塵乘機鑽進來,到處都是土。無論怎麽(me) 小心,做出來的飯裏都有沙子,“一碗飯、半碗沙”在很多年裏都被人提起。扶貧的揚黃灌溉工程,把戈壁變成了綠洲。因為(wei) 黨(dang) 的好政策,因為(wei) 黃河水的灌溉,這裏過上了好日子。
我們(men) 經常想,如果沒有移民搬遷政策,沒有來到紅寺堡,現在的生活會(hui) 是什麽(me) 樣子?更不敢想象,在短短一代人的時間裏,我們(men) 的生活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初漏風的房子變成了磚混結構的大瓦房,村裏的土路變成了柏油馬路,栽下的樹一年比一年茂盛。風漸漸少了,人也越來越有精神了,種地、務工,隻要人勤快,就不怕沒有奔頭。城市從(cong) 最初隻有一座車站,到現在高樓聳立,街道四通八達,現代化的設施應有盡有。更重要的是,考上大學的孩子一年比一年多。幹沙灘真的變成了金沙灘。
聊起以前的光景,很多人都會(hui) 說:“過去有啥好說的?十年九旱,十種九不收,除了窮還是窮。我更願意聊聊我們(men) 這些年的變化,聊聊好日子。”大家之所以都有這樣的感觸,是因為(wei) 當下的改變實實在在、觸手可及。這種改變不僅(jin) 是物質上的,還有精神上的。過去在老家,農(nong) 閑時經常看到不少人靠在牆根曬太陽,無所事事。現在,大家都在為(wei) 了美好生活而奔忙。
紅寺堡的發展,給了所有想改變的人一種可能。隻要擼起袖子加油幹,幸福就能奮鬥出來。我相信,在以後的每個(ge) 春天裏,紅寺堡都會(hui) 有屬於(yu) 自己的獨特風景。
(作者為(wei) 全國人大代表、農(nong) 民作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