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以曆史故事撥時代之弦

發布時間:2022-04-15 10:06:00來源: 解放日報

  作者:康岩

  李舫散文集《大春秋》,是一部作者與(yu) 傳(chuan) 統曆史文化對話的“精神之旅”,為(wei) 當代文化曆史大散文的書(shu) 寫(xie) ,平添一抹顏色。

  沈從(cong) 文曾說,小說要“貼”著人物寫(xie) ,寫(xie) 好寫(xie) 活“文學主人公”,同樣也是散文家的任務。一篇好散文,一定是人物的思想進程和行為(wei) 邏輯具有豐(feng) 富延展性的散文,也一定是人物的社會(hui) 功能與(yu) 時代關(guan) 係被散文家堅實構建的散文。李舫從(cong) 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史的浩瀚長河中,擷取和打撈出一連串頂流明星:老子、孔子、楊雄、陳子昂、韓愈、蘇軾……這一個(ge) 個(ge) 名字,見證了五千年的風吹雨打和曆史演進,他們(men) 是中國思想文化史上的迢迢河漢和巍巍高山。

  唐代詩論大家司空圖在《詩品二十四則·纖穠》篇裏說:“乘之愈往,識之愈真,如將不盡,與(yu) 古為(wei) 新。”曆史與(yu) 自然的時空資源包羅萬(wan) 象,是創作者們(men) 取之不盡的素材。即便是終古常見的舊時題材,詩人隻要慧心獨具,也能以舊喻新,創造新的詩情和意境。對於(yu) 文化曆史大散文而言,在描摹曆史現實和鋪陳文化背景之外,如果能夠以曆史之人物澆作者心中塊壘、以曆史故事撩撥時代發展之琴弦,那就是目窮千裏、欲上一層的要求了。而李舫,恰擅長把握此等“宏大敘事”。

  她把那些煊赫的名字,拋擲到曆史的舞台上。但曆史的宏大敘事,僅(jin) 是人物活動的舞台,拘泥於(yu) 史實考證、濫情於(yu) 空洞抒懷,都不是李舫想要的藝術效果。她是一個(ge) 強悍的導演,要曆史人物聽從(cong) 自己的擺布。以《在火中生蓮》篇為(wei) 例,她寫(xie) “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愈,被貶至荒涼偏僻的“蠻煙瘴地”潮州,如何視民如傷(shang) 、為(wei) 民謀利,為(wei) 官一任、造福一方。傳(chuan) 統士大夫的人格書(shu) 寫(xie) ,常常落入感時傷(shang) 懷的窠臼,尤其主人公遭遇貶謫或流放,敏感多情的內(nei) 心便容易激發流光不再之悲、觸及物是人非之痛。但李舫給韓愈的“人設”不是如此。她要告訴讀者,韓愈是如何將個(ge) 人寵辱憂樂(le) 置之度外,把“國之大者”揣在心裏。她對韓愈在潮州的人生際遇秉筆直書(shu) :驅除鱷魚、獎勸農(nong) 桑、興(xing) 辦教育、擢拔人才……

  李舫是在寫(xie) 韓愈嗎?她一字一句都在實寫(xie) 韓愈的愛民事跡,一字一句也都在呼應這個(ge) 時代各個(ge) 領域和戰線湧現出來的勇於(yu) 擔當的人。潮州時期的韓愈,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把為(wei) 潮州人民謀利益作為(wei) 決(jue) 策的最高標準,將“夕貶潮陽路八千”的仕宦蹉跎拋諸腦後,在人生的衰朽殘年,完成了一個(ge) 儒者仕卿平政愛民、心係民生的使命。作者在文章結尾剪輯了一出蒙太奇:如今環繞潮州韓文公祠、由韓愈手栽的橡木,狀如華蓋,熊熊若火蓮。放眼今天的廣闊時代,脫貧攻堅的第一書(shu) 記、邊關(guan) 冷地的駐守人、疫情防控的誌願者……似乎都在師法韓愈,以德為(wei) 人格之本,以責為(wei) 幹事之基,合力托舉(ju) 新時代的曆史重任。這樣的浩然正氣與(yu) 政事風流,在《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蘇東(dong) 坡篇、在《山山記水程》的李贄篇、在《苟利國家生死以》的林則徐篇中,都有精當的體(ti) 現。

  李舫文風,剛毅卓絕。雖為(wei) 女性作者,然無小女子的溫柔呢喃和輕吟淺唱。一部《大春秋》,是瓦釜雷鳴,是畫角聲震。她寫(xie) 孔子問禮於(yu) 老子:“公元前五百餘(yu) 年的某一天,兩(liang) 位衣袂飄飄的智者翩然相遇。時間,不詳;地點,不詳;觀眾(zhong) ,不詳。其中的一位,溫而厲,恭而安……另一位,年略長,耳垂肩。”這是怎樣的一種率性天真,才能營造出既開門見山又欲語還休的效果?“這次問禮對於(yu) 孔子,是晴天霹靂,更是醍醐灌頂”,這一個(ge) 個(ge) 雄強而直接的判斷句組合排列,不設置曲裏拐彎,不表現機鋒淫巧,又是這麽(me) 的斬釘截鐵、說一不二。(康岩)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