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才活力續寫“山海情”(現場評論)
山海攜手,讓幹沙灘變成金沙灘,人是關(guan) 鍵因素。閩寧合作,引進外來人才是“輸血”,培養(yang) 當地人才是“造血”
春暖花開,寧夏的廣闊農(nong) 田一派繁忙景象。走進村民馬雅玲的溫棚,大片密植的芹菜鬱鬱蔥蔥。多年前,她和家人從(cong) 貧瘠的西海固地區搬遷至銀川市閩寧鎮園藝村。2021年,她利用務工時學到的種植技術,承包了村裏6個(ge) 溫棚,年收入20多萬(wan) 元。如今,閩寧對口幫扶協作已曆經20餘(yu) 年,從(cong) 看著幹、學著幹到像馬雅玲一樣自己幹,寧夏各族群眾(zhong) 正以滿滿信心書(shu) 寫(xie) 著“山海情”的續篇。
閩寧鎮的發展,是東(dong) 西協作、對口幫扶成果的一個(ge) 生動縮影。2021年2月,閩寧鎮榮獲“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號。通過務工就業(ye) 、流轉土地等途徑,去年全鎮人均純收入超過1.5萬(wan) 元,比1997年增長近30倍。脫貧攻堅成績斐然,鄉(xiang) 村振興(xing) 開啟新篇,為(wei) 高質量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時至今日,跨越數千裏的山海情誼,還在續寫(xie) 新篇章,鼓舞著人們(men) 鋪展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畫卷。
山海攜手,讓幹沙灘變成金沙灘,人是關(guan) 鍵因素。20多年前,閩寧鎮所在的這片土地還是“風吹黃沙揚,地裏不長草”的幹沙灘。隨著越來越多的西海固移民遷居來此,閩寧協作力度隨之提檔升級。福建先後派遣近200名掛職幹部和2000名科技、教育等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來此興(xing) 修水利、改良土壤,推動大批農(nong) 業(ye) 企業(ye) 前來投資現代化種植養(yang) 殖業(ye) 。先進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理念在閩寧鎮落地生根,帶動全鎮從(cong) 傳(chuan) 統小農(nong) 生產(chan) 逐步升級為(wei) 集約化、高效化現代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電視劇《山海情》正是對這一閩寧協作成果的真實寫(xie) 照。
閩寧合作,引進外來人才是“輸血”,培養(yang) 當地人才是“造血”。推動發展,必須在招才引智育人上凝聚合力。原隆村村民路建花,以往靠去外省打零工養(yang) 家,後來到鎮上的農(nong) 旅景區務工,因勤懇敬業(ye) 被提拔為(wei) 副總經理,不僅(jin) 每月有5000多元工資,還積累了豐(feng) 富的市場經驗。如今,她自主創業(ye) ,辦起農(nong) 旅體(ti) 驗餐廳,日子過得更紅火。在閩寧鎮,這樣的故事有很多。當地引進40餘(yu) 家優(you) 質企業(ye) 落戶,推進萬(wan) 畝(mu) 釀酒葡萄基地、電商一條街、肉牛養(yang) 殖園區、千畝(mu) 設施農(nong) 業(ye) 基地等10餘(yu) 個(ge) 產(chan) 業(ye) 項目投入運轉,不僅(jin) 提供了大量就業(ye) 崗位,也成為(wei) 播撒致富理念、培養(yang) 人才的搖籃。事實證明,鄉(xiang) 村擁有施展才華、追求幸福的大舞台。
激發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人才活力,必須向機製要動力。一方麵,健全培養(yang) 機製,提升人才本領。近年來,銀川創新培訓形式,打造以農(nong) 業(ye) 高等院校、龍頭企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等為(wei) 依托的現代農(nong) 民培訓基地,設置優(you) 質糧食、設施蔬菜、農(nong) 產(chan) 品市場營銷等課程,致力於(yu) 為(wei) 鄉(xiang) 村發展培養(yang) 本土人才。另一方麵,創新幫扶機製,對接發展需求。為(wei) 解決(jue) 融資難問題,寧夏建立了以小額貸款、互助資金、互助擔保等為(wei) 內(nei) 容的金融產(chan) 品體(ti) 係。福寧村村民馬生龍就在鄉(xiang) 村互助資金幫扶下,通過養(yang) 羊走上致富路。麵向未來,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重要位置,以機製創新賦能產(chan) 業(ye) 發展,就能不斷築牢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人才基礎和產(chan) 業(ye) 基石。
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窮到富,閩寧鎮的巨變是一個(ge) 個(ge) 人、一雙雙手實打實地幹出來的。如今,人們(men) 繼續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和昂揚的奮進姿態,在新征程上謀振興(xing) 、創佳績。山海起新潮,閩寧鎮的群眾(zhong) 誓言“再加把勁,好好幹一場”,以實幹奮鬥奏響閩寧協作新樂(le) 章,點亮未來的幸福生活。
(作者為(wei) 本報寧夏分社記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