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關鍵技術驗證圓滿完成!中國空間站將於今年完成在軌建造

發布時間:2022-04-18 10:13: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4月17日電 題:關(guan) 鍵技術驗證圓滿完成!中國空間站將於(yu) 今年完成在軌建造

  新華社記者張泉、宋晨、胡喆

  隨著翟誌剛、王亞(ya) 平、葉光富三位航天員順利返回,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成功,標誌著中國空間站關(guan) 鍵技術驗證階段圓滿完成,並將進入建造階段。

  中國空間站關(guan) 鍵技術驗證階段取得了哪些突破?建造階段有哪些計劃和安排?國新辦17日舉(ju) 行中國空間站建造進展情況新聞發布會(hui) 介紹相關(guan) 情況。

  關(guan) 鍵技術驗證階段圓滿完成 空間站建造關(guan) 鍵技術全麵突破

  “自2020年以來,我國成功實施了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神舟十二號、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天舟二號、天舟三號貨運飛船共6次飛行任務,圓滿完成了關(guan) 鍵技術驗證階段的任務目標。”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說。

  郝淳介紹,空間站關(guan) 鍵技術驗證階段,我國全麵突破了空間站建造的關(guan) 鍵技術,包括航天員長期在軌駐留的生活和工作保障技術、再生式環境控製和生命保障技術、機械臂輔助艙段轉位技術等,為(wei) 後續空間站的建設攻克了技術難關(guan) 。

  “神舟十二號和神舟十三號兩(liang) 個(ge) 乘組駐留期間,天和核心艙的再生生保係統為(wei) 航天員提供良好的載人環境,滿足航天員在軌的物質代謝需求;大型柔性太陽電池翼及其電源技術,在出艙活動、交會(hui) 對接、機械臂轉位等能源需求較大的任務中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供給。”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係統總設計師、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楊宏院士說。

  神舟十三號飛行乘組飛行了183天,在軌駐留期間圓滿完成了2次出艙活動、2次太空授課,以及40餘(yu) 項在軌實驗和試驗任務,完成了80餘(yu) 項在軌數據收集和分析工作等,3名航天員在軌飛行期間身體(ti) 和心理狀態良好。

  “神舟十三號任務的成功實施,進一步驗證了我國航天員選拔訓練技術的科學有效,同時也表明我國已完全具備了航天員長期飛行駐留保障能力,為(wei) 後續任務奠定了基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係統總設計師、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研究員黃偉(wei) 芬說。

  此外,空間站關(guan) 鍵技術驗證階段,我國還完善了任務的組織指揮體(ti) 係,初步建立了有中國特色的載人航天運營管理體(ti) 係,取得了高水平的空間科學研究成果和顯著的綜合效益。

  2022年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 共計劃實施6次飛行任務

  目前,我國正組織對空間站關(guan) 鍵技術驗證階段的全係統綜合評估,滿足要求後全麵轉入空間站建造階段。“2022年,我們(men) 將完成中國空間站的在軌建造,共計劃實施6次飛行任務。”郝淳說。

  根據任務安排,5月發射天舟四號貨運飛船,6月發射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7月發射空間站問天實驗艙,10月發射空間站夢天實驗艙,空間站的三個(ge) 艙段將形成“T”字基本構型,完成中國空間站的在軌建造。之後還將實施天舟五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

  據介紹,神舟十四號和神舟十五號兩(liang) 個(ge) 乘組均由三名航天員組成,都將在軌飛行6個(ge) 月,並將首次實現在軌乘組輪換,實現不間斷有人駐留。兩(liang) 個(ge) 乘組6名航天員將共同在軌駐留5至10天。

  “按照空間站建造階段的任務安排,執行2次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已經選定。目前,神舟十四號和神舟十五號飛行乘組的身心狀態非常好,正在積極開展相關(guan) 的訓練和任務準備。”黃偉(wei) 芬說。

  “空間站建造完成後,兩(liang) 個(ge) 實驗艙將是航天員在軌主要的工作場所,在兩(liang) 個(ge) 實驗艙裏都可以開展密封艙內(nei) 和密封艙外的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可以開展空間科學、空間材料、空間醫學以及空間探測等多個(ge) 領域的試驗。”楊宏說,目前,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在地麵的研製進展順利。

  推動高水平應用發展 更好服務國計民生

  “今年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以後,工程將轉入為(wei) 期10年以上的應用與(yu) 發展階段。初步計劃是每年發射兩(liang) 艘載人飛船和兩(liang) 艘貨運飛船。航天員要長期在軌駐留,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並對空間站進行照料和維護。”郝淳說。

  為(wei) 進一步提升工程的綜合能力和技術水平,我國還將研製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和新一代載人飛船。其中,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和新一代載人飛船的返回艙都可以實現重複使用;新一代載人飛船綜合能力也將得到大幅提升,可以搭載7名航天員。另外,還將開展更大規模的空間研究實驗和新技術試驗。

  “載人航天工程是一項‘既高大上,又要接地氣’的偉(wei) 大事業(ye) 。”郝淳說,載人航天工程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又可以帶動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升級,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與(yu) 國計民生密切關(guan) 聯。

  據介紹,載人航天是係統最複雜、科技最密集、創新最活躍的科技活動。科技成果不斷湧現的同時,會(hui) 被應用到與(yu) 國計民生相關(guan) 的各個(ge) 領域。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展30年來,初步統計有4000餘(yu) 項技術成果被廣泛應用於(yu) 國民經濟的各個(ge) 行業(ye) 。

  “未來,中國空間站還將開展空間生命科學、空間材料科學、航天醫學等一大批科學實驗和新技術驗證,有望在科學探索和應用研究上取得重大成果和突破。同時,這些技術會(hui) 被更多地進行轉化,服務於(yu) 社會(hui) 經濟發展和國計民生。”郝淳說。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