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正在閱讀:預防猝死,注意這些信號

發布時間:2022-04-18 10:37:00來源: 光明網

  近年來“猝死”這個(ge) 詞頻頻進入公眾(zhong) 視野,尤其令人痛心的是,猝死者中不乏風華正茂的年輕人。為(wei) 什麽(me) 看似健康的人會(hui) 猝死?猝死容易找上哪些人?怎樣才能預防悲劇發生?近日,本報記者采訪了北京積水潭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趙斌教授,為(wei) 您講解如何麵對“猝死”這一隱形殺手。

  記者:醫學上對“猝死”是如何定義(yi) 的?哪些原因可能引發猝死?

  趙斌:醫學對猝死的定義(yi) 很明確:平素身體(ti) 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時間內(nei) ,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

  這個(ge) 定義(yi) 強調了3點:平素健康的人、短時間內(nei) 、自然疾病。什麽(me) 是平素健康?也就是猝死前,沒有發現患者存在致命的疾病和症狀,甚至被認為(wei) 是一名健康者。什麽(me) 是短時間?在猝死的時間上,可以按分鍾算,也可以按小時算,沒有明確的量化標準,在猝死的原因中,心源性原因導致的猝死常常在1小時內(nei) ,非心源性猝死可以在24小時以內(nei) 。什麽(me) 是自然疾病?導致患者猝死的疾病隻與(yu) 身體(ti) 內(nei) 部因素有關(guan) ,不涉及溺水、觸電、自縊、中毒等這些有明確的外部因素參與(yu) 的。心源性猝死發生前,患者可出現胸痛、胸悶、眩暈、呼吸困難、心律失常等症狀,隨後心髒驟停,血壓、脈搏與(yu) 心音消失,意識喪(sang) 失,瞳孔放大。

  猝死常見的原因有心髒問題、呼吸問題和腦血管問題,而心髒發生的問題最為(wei) 常見,從(cong) 發病到死亡的時間也最快。因此,猝死可分為(wei) 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對於(yu) 兒(er) 童發生的猝死,呼吸道窒息的可能性比較大;先天腦血管畸形破裂也可能導致猝死發生。

  一般來說,心源性猝死的黃金搶救時間隻有4—6分鍾,如果能在黃金搶救時間裏得到有效急救,就有機會(hui) 避免死亡;若未經正確急救,錯失救治時機,患者可能很快就會(hui) 死亡。

  記者:發生猝死之前,身體(ti) 可能會(hui) 出現哪些異常?此時,患者應該如何進行求助?

  趙斌:猝死是難以預測的,確實防不勝防,如一些先天血管的畸形,如果不做檢查很難發現。這樣的患者,一旦血管破裂,得不到及時診治就會(hui) 出現猝死。

  心源性猝死是猝死發生的主要原因。在心源性猝死中,冠心病最為(wei) 常見,冠心病發病時患者常常會(hui) 有胸痛,如果出現心衰時會(hui) 有呼吸困難。有些患者猝死前並沒有明顯的異常情況發生,還有患者有一些不典型的症狀,如胃疼、背疼、牙痛、心悸、胸悶、頭痛、眩暈、嘔吐等,但這些都不能成為(wei) 猝死前確切的症狀。

  為(wei) 了小心謹慎,當出現以上症狀時,尤其是代謝綜合征患者或有冠心病家族史的高危人群,還是千萬(wan) 別掉以輕心,一定要及時呼叫身邊的人或撥打120馬上就醫,及時排除心髒問題。

  記者:猝死有哪些誘因?普通人如何進行預防?

  趙斌:猝死特別是心源性猝死可能的誘因是:過度勞累、熬夜、暴飲暴食、大量抽煙、飲酒、情緒大起大落、睡眠過少等。生活不規律,飲食不健康,極度缺乏睡眠,情緒不能調節,平素沒有健康體(ti) 檢,終日不運動,小病放任不管,這些都可能使人的心腦血管功能受到損傷(shang) ,在應激的情況下,就有可能會(hui) 出現猝死。

  普通人預防猝死的措施很明確,就是把上述這些壞習(xi) 慣改掉,在飲食、睡眠、情緒管理、運動、定期查體(ti) 等方麵養(yang) 成良好的習(xi) 慣。即使不能完全避免猝死,也可以減少猝死的概率。

  記者:近年來有一些年輕人猝死的新聞,據您觀察,年輕人發生猝死的風險提高了嗎?您對年輕人有哪些建議?

  趙斌:隨著人們(men) 生活方式的改變,心腦血管疾病呈現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近年來,在我工作的急診搶救室,經常會(hui) 見到年輕人得了不該得的病,如心肌梗塞、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腦血管病、重症胰腺炎等,這些都與(yu) 猝死有關(guan) 。有些患者脫離了生命危險,也有些患者錯過了搶救時機,失去了生命。

  我們(men) 都知道,年輕人身體(ti) 有很好的代償(chang) 能力,也有很好的自愈能力,但身體(ti) 終究不是機器,如果不尊重它愛護它,它就會(hui) 給你顏色看。健康是一切的基礎,如果沒了健康,年輕、事業(ye) 、金錢都是無本之木。在此,奉勸年輕人,要想成就自己的事業(ye) ,就要先保全自己的健康。(記者 王美華)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