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於發現沿途的風景(金台隨筆)
導航軟件能讓我們(men) 快起來,但我們(men) 也可以在“慢生活”中發現精彩;導航軟件能讓我們(men) 去往遠方,但我們(men) 不應放棄對附近環境的感受力
走在街道上,打開手機翻看導航界麵,確認目的地;來到陌生的地方,點開導航原地探索,希望借此找到東(dong) 西南北……如今,導航軟件已經融入日常生活,在優(you) 化交通運行、節省通勤時間等方麵發揮著越來越突出的作用。
客觀來看,導航軟件是技術進步的產(chan) 物。在漫長的曆史歲月中,找路是人們(men) 麵臨(lin) 的一個(ge) 實際需求。古人要想不迷路,或是依靠做好的標記,或是展開簡單的地圖,或是向陌生人問路。“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的詩句,生動刻畫了問路的場景。現實中,無論是標記還是問路,在準確性、便捷性和體(ti) 驗感受上,都難與(yu) 手機導航相媲美。
時至今日,借助導航軟件,找路不再是個(ge) 難題。2020年,我國建成了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係統,向全球提供服務。太空中,北鬥導航衛星日夜不停運轉,向無數終端提供位置信息服務。地麵上,無論是開車、騎行還是步行,人們(men) 打開手機導航軟件,按照提示到達目的地。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深化,導航技術的普及,幫助人們(men) 更快速、有效地抵達想要去的地方,也讓流動的中國更加生機勃勃。
然而,也有科學研究顯示,過度依賴導航軟件,可能導致大腦減少與(yu) 周圍環境的互動。不僅(jin) 如此,導航在為(wei) 我們(men) 提供位置信息的同時,也在時刻影響著我們(men) 的線路選擇,塑造著我們(men) 對空間和時間的認知。例如,目的地搜索功能,讓我們(men) 不用在地圖上尋找特定位置,選項就能自動彈出;路線推薦功能,使我們(men) 不再需要依據經驗選擇路線。從(cong) 某種意義(yi) 上說,導航軟件確實能讓我們(men) 以最少的時間跨越特定的空間,提高時空轉換效率,但也可能讓我們(men) 錯過沿途的風景。
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hui) ,效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追求速度的同時,如何更豐(feng) 富地感知環境,如何更好地理解我們(men) 自身與(yu) 廣大世界之間的關(guan) 係,也是“在路上”的一個(ge) 課題。曾經,謝亮老人為(wei) 他人義(yi) 務指路16年,讓很多初到北京的人感受到了這座城市的暖意;如今,一部手機在手,不少人不想也不需要問路。曾經,在認路時,城市的建築物、街道以及花草樹木都能深深嵌入我們(men) 的記憶;如今,一些人記得最清楚的路線,就是住所到地鐵站、公交站的那一段路。某種程度上,隻關(guan) 注導航軟件中的連線和數字,容易讓人忽視環境中的自然、曆史、文化元素,忽視身邊的煙火氣、人情味、風景美,從(cong) 而在急匆匆的趕路中失去“人在旅途”的樂(le) 趣。
今天,導航軟件已經成為(wei) 很多人生活的必備。值得思考的是,如何讓技術更好融入我們(men) 的生活。導航軟件能讓我們(men) 快起來,但我們(men) 也可以在“慢生活”中發現精彩;導航軟件能讓我們(men) 去往遠方,但我們(men) 不應放棄對附近環境的感受力。保持一顆發現的心,或許你會(hui) 發現,導航軟件的便利與(yu) 城市的美好一直都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