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預防!別讓“老糊塗”成“腦”糊塗
“老人記性好像變差了,剛吃過飯就會(hui) 忘記”“老人總是反複詢問一件事情”“我爸最近脾氣暴躁、不修邊幅,有時還隨地小便”“家裏老人最近喜歡撿垃圾,囤積雜物,或者反複購物”……門診中,常常聽到患者家屬抱怨家裏老人是不是“老糊塗”了?其實,他們(men) 可能真的病了,也就是我們(men) 所說的老年性癡呆。
留住他們(men) 的記憶,預防比治療更管用
老年性癡呆也稱阿爾茨海默病,占所有癡呆的60%~80%。最早的阿爾茲(zi) 海默症病例出現在1901年,當時51歲的女性Auguste Deter經常懷疑丈夫有外遇,且自身存在記憶力損害,在家中常常迷失方向,後來就到阿爾茨海默(Alzheimer)醫生那裏就診。她病逝後,其腦病理顯示澱粉樣斑塊與(yu) 神經纖維纏結。
1913年,Emil Kraepelin教授將這種新發現的老年性癡呆病命名為(wei) “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簡稱AD)。一般分為(wei) 家族性及散發性阿爾茨海默病,家族性AD多在65歲前發病。其發病機製存在多種學說,影響最廣泛的是澱粉樣蛋白瀑布學說,也就是澱粉樣蛋白生成與(yu) 清除失衡導致的神經元變性和癡呆。
阿爾茨海默病是慢性神經係統退行性病變,隨著患者年齡升高呈顯著增長趨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宣武醫院神經疾病高創中心主任賈建平教授團隊於(yu) 2020年12月發表了中國癡呆患病率調查報告,發現中國60歲及以上成年人癡呆患病率為(wei) 6.04%,阿爾茨海默病為(wei) 3.94%,血管性癡呆為(wei) 1.57%,其他癡呆為(wei) 0.53%。以此推算,中國60歲及以上人群有1507萬(wan) 癡呆患者,其中阿爾茨海默病983萬(wan) 人,血管性癡呆392萬(wan) 人,其他癡呆132萬(wan) 人。該報告還發現,女性癡呆患病率顯著高於(yu) 男性,農(nong) 村患病人數大大超過城市,並且會(hui) 造成巨大經濟負擔。相關(guan) 統計顯示,2015年中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平均每人年花費超過13萬(wan) 元,全國患者年度費用接近1萬(wan) 億(yi) 元。
阿爾茨海默病一般隱襲起病,進行性智能減退,多有人格改變。早期突出表現是記憶力減退,對剛發生的事情都想不起來;忘記熟悉的人名,經常找不到東(dong) 西;並可能出現迷路,外出找不到回家的路等。病情進展後,患者會(hui) 出現學習(xi) 新知識、新技術能力下降,原來掌握的知識與(yu) 技能明顯衰退,伴有明顯的視空間障礙,比如在家中找不到房間;還會(hui) 出現失語、失認等情況,伴有明顯的精神行為(wei) 異常。到了晚期,患者會(hui) 喪(sang) 失與(yu) 外界的接觸能力,多出現妄想、幻覺或錯覺,臥床後因感染或全身衰竭而死亡。
臨(lin) 床中,除記憶損害外還包括幾種特殊類型的阿爾茨海默病。如命名障礙與(yu) 語句複述障礙的少詞型原發性進行性失語;精神行為(wei) 異常的額葉變異型AD;以視空間及視知覺障礙起病的後部皮層萎縮,常常表現為(wei) 不能讀成行的文字,不能判斷距離出現碰車事件和停車問題等,以及光敏感或視物變形及麵孔失認等。這時,患者常常會(hui) 到眼科就診。
目前改善認知與(yu) 記憶的藥物主要有膽堿酯酶抑製劑多奈呱齊、卡巴拉汀和加蘭(lan) 他敏以及興(xing) 奮性氨基酸受體(ti) 拮抗劑美金剛。
2019年11月,我國藥監局批準甘露特鈉膠囊(GV-971)上市,用於(yu) 治療輕至中度AD,通過腦—腸軸降低神經炎症損害,從(cong) 而改善患者認知功能。
2021年6月,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準勃健Aducanumab作為(wei) 針對β澱粉樣蛋白修飾療法的新藥,療效有待觀察。
而中醫認為(wei) ,阿爾茨海默病以腎虛為(wei) 本,伴有瘀血、痰濁,需要辨證施治。
總的來看,目前中西醫藥物都隻能延緩病情發展,不能治愈。因此中外科學家均提出最好的治療是預防,也就是在疾病發生前進行幹預。
上工治未病,中醫可發揮更大作用
作為(wei) 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問題之一,阿爾茨海默病因為(wei) 沒有有效治療手段,會(hui) 給患者及家屬帶來沉重的照護負擔,成為(wei) 各國人民不得不麵對的緊迫問題。中國的情況也不容樂(le) 觀。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wei) 2.64億(yi) ,占總人口的18.7%,65歲及以上人口為(wei) 1.9億(yi) ,占總人口的13.5%。而65歲以後是阿爾茨海默病的高發期。可見,中國預防阿爾茨海默病的意義(yi) 遠大於(yu) 治療本身。
《柳葉刀》曾報道,通過改變12個(ge) 風險因素,可預防近40%的癡呆症。其中包括:高血壓、肥胖、糖尿病、頭部外傷(shang) 等。阿爾茨海默病發病前15~20年,患者腦內(nei) 就會(hui) 出現病理變化,如果能在癡呆前或者更早時期對風險因素及不健康生活方式進行幹預,效果將事半功倍。現代不良的生活方式(如久坐不動、生物鍾紊亂(luan) 、吸煙、飲酒等)和飲食結構(高油脂、高糖分、肥甘厚膩等)有可能導致代謝綜合征出現,表現為(wei) 中心性肥胖、血脂異常、高血壓和高血糖等代謝紊亂(luan) ,而腹部肥胖和胰島素抵抗是其核心表現。代謝綜合征是引起阿爾茨海默病的危險因素,中醫藥對改善代謝綜合征的核心病機具有獨特治療優(you) 勢。
中醫認為(wei) ,代謝綜合征是由於(yu) 人們(men) 過量飲食且伴有工作節奏過快,情誌不暢,運動減少等情況,從(cong) 而導致水穀精微輸布失常,形成痰濁瘀血積聚,常常表現為(wei) 痰濕症及鬱症。
痰濕症以頭重身困、脘痞胸悶、怠惰乏力、口幹納呆、苔膩脈濡為(wei) 臨(lin) 床特征。人看起來麵色不透、晦暗以及皮膚油垢,形體(ti) 偏胖,頭暈伴有包裹感,口黏,睡覺流口水,打鼾重;大便黏膩,男性可見陰囊潮濕,女性黃白帶等,也可出現低熱綿綿。鬱症則表現為(wei) 精神不振、兩(liang) 脅脹滿、胸脘痞悶,常歎息等。中醫通過流暢氣機、通調水道、化濕降濁等,可見顯著療效。
另外中醫認為(wei) 腎與(yu) 人體(ti) 生、長、壯、老息息相關(guan) 。人在50歲左右,是身體(ti) 由盛轉衰的節點。通過調節腎陰、腎陽功能,使人們(men) 陰陽平衡,延緩衰老,恢複原動力,從(cong) 而預防癡呆發生。
正如《黃帝內(nei) 經》所說:“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謂也”。諸病當預防於(yu) 早,勿等病成再治。對待像阿爾茨海默病這樣的老年慢性病,完全可以中西醫並舉(ju) ,這必將極大減少老人患病風險,造福更多百姓。
(作者:張偉(wei) ,係中華醫學會(hui) 神經病學分會(hui) 認知與(yu) 癡呆學組委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神經內(nei) 科副主任醫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