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把握就業優先政策的邏輯變化

發布時間:2022-04-19 10:35:00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魏國學、顧嚴(yan)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hui) 發展研究所)

  穩就業(ye) 是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的優(you) 先事項。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重點部署了“強化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的一係列舉(ju) 措,並強調“財稅、金融等政策都要圍繞就業(ye) 優(you) 先實施”。

  就業(ye) 需求是經濟增長的派生需求。一般來說,經濟增長率與(yu) 新增就業(ye) 正相關(guan) 、與(yu) 失業(ye) 率負相關(guan) 。宏觀上要保持一定的就業(ye) 增長,必須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這就是我們(men) 在設定經濟增長預期目標時,把穩就業(ye) 作為(wei) 重要考量的基本邏輯。政策上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這個(ge) 區間的上限主要是與(yu) 通脹相聯係,下限則主要是與(yu) 就業(ye) 相聯係。從(cong) 今年的情況看,設定5.5%左右的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增長預期目標,一個(ge) 尤為(wei) 重要的考慮就是要實現1100萬(wan) 人以上的城鎮新增就業(ye) 和5.5%以內(nei) 的城鎮調查失業(ye) 率。

  不過,經濟與(yu) 就業(ye) 的關(guan) 係正在發生一些變化。比如,國際金融危機和新冠肺炎疫情都對經濟增長和就業(ye) 造成了較大的負麵影響,但要看到的是,前者導致失業(ye) 率上升的幅度要比後者更甚。在兩(liang) 種背景下,從(cong) 經濟下行傳(chuan) 導到失業(ye) 的機製有所不同。其中有兩(liang) 點需要我們(men) 重視。

  一方麵,國際金融危機和新冠肺炎疫情對市場主體(ti) 的影響不同。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直接摧毀了市場主體(ti) ,繼而消滅了就業(ye) 崗位。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企業(ye) 的破產(chan) 倒閉對就業(ye) 造成直接的、劇烈的、持久的負麵影響。世紀疫情雖然在一定時期內(nei) 導致停工停產(chan) 、經濟停滯甚至是衰退,但對市場主體(ti) 的直接效應並沒有國際金融危機那麽(me) 強烈。這樣,在經濟下行與(yu) 就業(ye) 減少、失業(ye) 率上升之間,出現了一個(ge) 難得的緩衝(chong) 區。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隻要市場主體(ti) 還在,就業(ye) 崗位就在。因此,保市場主體(ti) 的政策實際上也是保就業(ye) 的政策,因為(wei) 市場主體(ti) 構成就業(ye) 的基礎。這就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上億(yi) 市場主體(ti) 承載著數億(yi) 人就業(ye) 創業(ye) ”的原因。

  另一方麵,新就業(ye) 形態為(wei) 促進就業(ye) 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國際勞工組織推薦、我國也采用的標準下,就業(ye) 人員是指為(wei) 了取得收入、在調查周內(nei) 工作1小時及以上的人員,以及由於(yu) 休假等原因在職未上班的人員。新就業(ye) 形態創造了大量的“短工”“零工”機會(hui) ,同時為(wei) 勞動者在工作與(yu) 休假兩(liang) 個(ge) 狀態之間靈活切換提供了條件。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yun) 計算等技術快速發展並在經濟實踐中廣泛應用,數字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快速普及,平台經濟、共享經濟、網紅經濟等新業(ye) 態發展壯大,催生了一係列時間自由、地點靈活、收入體(ti) 麵的新型就業(ye) 崗位。快遞員、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等靈活就業(ye) 人員在我國已經達到2億(yi) 人左右,在線工作、遠程辦公、居家辦公正在變得更為(wei) 日常。新就業(ye) 形態在創造越來越多就業(ye) 崗位的同時,對於(yu) 結構性失業(ye) 、摩擦性失業(ye) 、周期性失業(ye) 也發揮著不同程度的對衝(chong) 效應。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要求“健全靈活就業(ye) 勞動用工和社會(hui) 保障政策”,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部署“加強靈活就業(ye) 服務”,都是因勢利導發揮新就業(ye) 形態積極作用的重要部署。

  在新形勢下,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的邏輯也在變化。總的方向是增加“彈性”。鑒於(yu) 經濟與(yu) 就業(ye) 在增量關(guan) 聯上的變化,在確保下限的前提下,不宜再使用“大水漫灌”的強刺激來硬生生地拉動經濟增長,而是應當不折不扣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精神,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強化就業(ye) 優(you) 先導向,尤其是要“提高經濟增長的就業(ye) 帶動力”。也就是增加經濟增長的就業(ye) 彈性,讓1個(ge) 百分點的經濟增長能夠帶來更多的就業(ye) 增長。

  在麵對經濟下行壓力時,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必須要前移關(guan) 口。考慮到保市場主體(ti) 對於(yu) 保就業(ye) 的基礎性作用,就業(ye) 政策的著力點正在從(cong) 失業(ye) 這個(ge) “下遊”和“末梢”,向市場主體(ti) 這個(ge) “中上遊”和“中樞”延伸。也就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的,要“注重通過穩市場主體(ti) 來穩就業(ye) ”。無論是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還是加強金融對實體(ti) 經濟的有效支持,以及推動降低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成本,這些既是保市場主體(ti) 的政策,實際上也是保就業(ye) 的政策。隻要能夠保住市場主體(ti) ,就可以為(wei) 穩就業(ye) 贏得緩衝(chong) 的機會(hui) 。

  為(wei) 順應新就業(ye) 形態的新要求,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還必須精準服務。新就業(ye) 形態是豐(feng) 富的,並且是動態變化、不斷迭代的。兼職工作、共享工作、彈性工作、集中工作、階段工作、遠程工作、非標準工作等豐(feng) 富的就業(ye) 形式,所需的就業(ye) 服務各有不同。不同就業(ye) 形態在勞動生產(chan) 率和體(ti) 麵程度、創新性和創造力上不盡相同,需要有針對性的政策支持。對於(yu) 新就業(ye) 形態下很多具備較高生產(chan) 率的崗位,穩就業(ye) 不能局限於(yu) 原先的兜底式幫扶、救濟性政策,而要更加注重個(ge) 性化需求的滿足和人力資本的可持續提升。即便是下崗失業(ye) 人員等傳(chuan) 統就業(ye) 工作扶持的重點群體(ti) ,對於(yu) 不同就業(ye) 形態的接受度和適應性也有不小的差異,精準施策顯然是必然的要求。

  總之,穩就業(ye) 的舉(ju) 措一定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要求落實落細,既要著力增加經濟增長的就業(ye) 彈性,又要前移關(guan) 口將保市場主體(ti) 作為(wei) 基礎,更要精準服務以順應新就業(ye) 形態要求,從(cong) 而在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中發揮出“定盤星”“壓艙石”的作用。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