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通過閱讀涵養我們的精神世界(人民時評)

發布時間:2022-04-22 09:17: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日漸長,風正暖,春天正是讀書(shu) 好時節。伴隨著校園裏的琅琅書(shu) 聲、大街小巷的多彩閱讀活動,我們(men) 即將迎來第二十七個(ge) 世界讀書(shu) 日。一年一度,這個(ge) 氤氳著濃濃書(shu) 香的日子,既是一次閱讀的提醒,提醒步履匆匆的人們(men) 勿忘在大好時光與(yu) 閱讀相伴,也是一次讀書(shu) 的導引,導引人們(men) 思考如何通過閱讀涵養(yang) 我們(men) 的精神世界。

  今天,人們(men) 的閱讀對象,早已不隻是紙質書(shu) 籍。有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數字閱讀產(chan) 業(ye) 規模達351.6億(yi) 元,數字閱讀用戶規模達到4.94億(yi) 。在數字化閱讀日益普及的當下,有人習(xi) 慣於(yu) 手不釋卷,獨愛翰墨書(shu) 香,在紙質書(shu) 卷中感受閱讀的魅力;有人鍾情於(yu) 視聽兼備,喜歡聲畫共賞,在數字化世界裏享受讀書(shu) 的樂(le) 趣。數字化閱讀確實讓閱讀觸手可及、方式靈活多變,然而也引發了注意力碎片化、內(nei) 容娛樂(le) 化等方麵的擔憂。當白紙黑字化為(wei) 虛擬數字、實體(ti) 書(shu) 籍變身數碼屏幕,當新媒介、新場景改變了閱讀習(xi) 慣,碎片化、輕量化日益成為(wei) 閱讀的新特點,我們(men) 該怎樣實現閱讀的意義(yi) ,又該怎樣繼續傳(chuan) 遞書(shu) 香?

  應該看到,閱讀的一個(ge) 目的在於(yu) 求知。從(cong) “讀書(shu) ”到“讀屏”,閱讀習(xi) 慣的改變,換個(ge) 角度看也是閱讀方式的豐(feng) 富。數碼產(chan) 品的更新換代,紙質書(shu) 籍的電子化,讓獲取知識更為(wei) 便捷;融合多重形態的視聽內(nei) 容,更讓閱讀由平麵式的“紙上得來”升級為(wei) 立體(ti) 式的“視通萬(wan) 裏”。從(cong) “一卷在手”到“一屏萬(wan) 卷”,數字化打通了書(shu) 籍之間的“鏈接”,讓人們(men) 能在跳轉來源、聚合推薦等方式裏,實現知識的觸類旁通、由點及麵、串珠成鏈。可以說,數字化拓展了求知的渠道、豐(feng) 富了學習(xi) 的體(ti) 驗。無論是“讀書(shu) ”還是“讀屏”,都有益於(yu) 知識的增長,而關(guan) 鍵在於(yu) 閱讀的內(nei) 容本身是否有意義(yi) 。

  還應該看到,閱讀的更重要意義(yi) 在於(yu) 思考。無論哪種閱讀方式,沉潛往複都是必不可少的閱讀過程。文字留白處的掩卷沉思,聲畫落幕後的品味咀嚼,都是在一次次的思接千載、心遊萬(wan) 仞中,豐(feng) 富了讀者的精神家園。同時,閱讀本身就是一種提升修養(yang) 的方式。讀一本好書(shu) ,如同攀一座高峰,人到半山,固然也能欣賞到風景,但唯有不斷向上攀爬,才能領略“會(hui) 當淩絕頂,一覽眾(zhong) 山小”的無限風光。以思考在信息浪潮中保持專(zhuan) 注與(yu) 篤定,在筆墨世界中涵養(yang) 情懷與(yu) 氣質,同樣是閱讀之於(yu) 我們(men) 的意義(yi) 。

  開卷有益。無論什麽(me) 時候,唯有獲得真知灼見、收獲精神啟迪的閱讀,才是真正有益的閱讀。無論何種閱讀方式,重要的是閱讀的內(nei) 容有分量、閱讀之後有所思考。正因如此,我們(men) 不必糾結於(yu) 閱讀形態上“有形之書(shu) ”與(yu) “無形之書(shu) ”,而應把關(guan) 注點聚焦在閱讀的深度和厚度。讓閱讀成為(wei) 一種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以沉潛閱讀持續豐(feng) 盈自我的精神世界,恰恰是世界讀書(shu) 日之於(yu) 我們(men) 的啟示。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