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春耕田裏的“黑科技”

發布時間:2022-04-22 09:39: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崔興(xing) 毅 光明日報通訊員 王雪姣

  與(yu) 天氣“賽跑”,農(nong) 民們(men) 不用再措手不及、手忙腳亂(luan) ,如今幾秒鍾就可以完成十餘(yu) 萬(wan) 平方米大棚的開關(guan) ;

  更不用再起早貪黑,因為(wei) ,他們(men) 足不出戶就可以輕鬆完成灌溉、施肥等作業(ye) ……

  沒有農(nong) 業(ye) 機械化,就沒有農(nong) 業(ye) 現代化。物聯網、自動化、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正在為(wei) 農(nong) 業(ye) 發展提供新的“生產(chan) 力”——讓農(nong) 民挑上“金扁擔”,勾畫一幅生機勃勃的現代智能科技農(nong) 耕圖,待到金秋,這些在田間地頭激蕩的科技動能,必將轉化為(wei) 豐(feng) 收的喜悅!

   遠程施肥,智能耕種,“吃飽喝足”長勢喜人

  如今,在雲(yun) 端,農(nong) 民可以享受“全屋智能”式的農(nong) 耕體(ti) 驗——

  浙江諸暨市純禾生態園的葡萄玻璃溫室內(nei) ,隨著溫度濕度變化,遮陽幕布自動開啟,通風天窗也隨之自動打開並實現最合適的通風角度……

  這是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智能化生產(chan) 經營管理係統。據了解,該係統通過接入農(nong) 業(ye) 環境監測專(zhuan) 業(ye) 傳(chuan) 感器及相應的網關(guan) 設備、攝像機等產(chan) 品,為(wei) 純禾生態園配備了智能化生產(chan) 經營管理係統,農(nong) 戶通過手機端就可以直觀查看當前環境信息、設備信息、可視化信息等。

  “從(cong) 前要每日人工觀察和記錄各類儀(yi) 表的數據,現在光照度、土壤溫濕度、空氣溫濕度等環境信息都可以在手機上實時查看,可以根據情況做相應處理。”生態園負責人何建華說。

  可以隨時租地種植自己的蔬菜,遠程澆水、施肥,在雲(yun) 端體(ti) 驗“向往的生活”,這樣的場景,在智慧農(nong) 業(ye) 服務平台的助力下已成為(wei) 現實。

  綜合利用物聯網、視頻監控、智能控製等技術手段,中國電科衛星導航運營服務有限公司打造的智慧農(nong) 業(ye) 服務平台,集線上租地種植、農(nong) 業(ye) 認養(yang) 、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展銷、農(nong) 業(ye) 物聯網、監控實時直播、灌溉遠程控製等多功能為(wei) 一體(ti) 。

  “我們(men) 通過在大田部署氣象監測站、傳(chuan) 感器、攝像頭等多種設備,物聯網智能監測係統可實現對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環境指數的實時監測,降低蟲災等災害損失,為(wei)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經營提供科學指導。”中國電科衛星導航運營服務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李明告訴記者,農(nong) 業(ye) 生態認養(yang) 係統不僅(jin) 讓消費者足不出戶就可以租地種植自己的蔬菜,並支持遠程澆水、施肥,通過智慧農(nong) 場監控直播,還可實時了解自己種植的菜地動態與(yu) 作物長勢,讓“健康”24小時看得見。

  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支撐下,“農(nong) 民上網、自動種地”的新型農(nong) 耕景象正成為(wei) 趨勢。

  對農(nong) 作物種植過程進行按需灌溉,中國電科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利用新一代智能物聯技術,圍繞現代農(nong) 業(ye) 領域物聯網應用,以上海市嘉定區華亭鎮為(wei) 試點,重點打造了現代農(nong) 業(ye) 水肥一體(ti) 化生產(chan) 基地。在生產(chan) 基地溫棚裏,數字大屏上可以實時顯示各項環境數據。

  “根據溫棚環境監控感知設備實時自動采集到的作物生產(chan) 區環境參數和作物生育信息參數,通過水肥一體(ti) 化生產(chan) 管理係統可以實現根據灌溉、施肥計劃進行自動灌溉施肥、定時定量灌溉施肥等,通過定量調控,真正滿足果蔬作物在關(guan) 鍵生育期‘吃飽喝足’的需要。”據中電科數字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專(zhuan) 家薑鑫介紹,該係統集成視頻監控設備和灌溉控製設備,監測實時灌溉施肥情況,可獲取作物生長環境、發育狀況、病蟲害、水肥狀況等信息,並結合氣象預報和墒情預報、灌溉量估算、配方施肥等模型,為(wei) 基地生產(chan) 者和管理者提供精準灌溉、精準施肥等服務。

  通過這款係統,農(nong) 戶不僅(jin) 能在視頻終端實時查看所有大棚監測畫麵,還能通過手機或電腦實時瀏覽作物生長信息數據,並向智能施肥機一鍵下發作業(ye) 指令,完成灌溉、施肥精準作業(ye) 。

  掌握“因子”,摸清“底子”,服務來自空天地

  小麥種植麵積多少?作物長勢怎樣?土壤墒情如何?怎麽(me) 更加“省心”“省力”耕作,提高作業(ye) 效率……

  為(wei) 進行準確的數據采集、分析,及時全麵掌握作物整體(ti) 情況,中國電科27所推出“空天地一體(ti) 化農(nong) 田大數據係統”,依托鄭州地麵信息港,利用衛星遙感宏觀高效、無人機遙感機動靈活及地麵傳(chuan) 感連續準確的不同優(you) 勢,從(cong) 空、天、地三個(ge) 維度進行立體(ti) 化農(nong) 業(ye) 數據采集,構建了定期宏觀普查、重點區域核查、應急機動勘查、在線實時調查相結合的監測體(ti) 係,提供種植麵積、作物長勢、土壤墒情等方麵的精準數據和深入分析。

  摸清“底子”,更有底氣。

  “種植麵積大小是中國電科監測、分析的重點。”中國電科27所的技術專(zhuan) 家李鵬表示,“空天地一體(ti) 化農(nong) 田大數據係統”基於(yu) 多時相中高分辨率遙感影像,通過分析作物光譜特性及時序物候特征,可以對我國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區域開展作物精準識別和種植麵積準確統計;再通過和往年數據對比,就可以得出種植麵積的變化。

  如果種植麵積是“底子”,那麽(me) 作物長勢就是“裏子”。

  “為(wei) 及時準確掌握作物長勢情況,‘空天地一體(ti) 化農(nong) 田大數據係統’利用衛星周期性過境的特點,引入多種指數模型,對作物各生長期苗情進行動態監測,跟蹤式分析長勢優(you) 良率;與(yu) 此同時,通過對照往年同期作物長勢,對今年作物長勢進行對比性評價(jia) 。”李鵬說。

  掌握“因子”,才能因地製宜。農(nong) 田水利條件是影響農(nong) 作物生長發育的重要“因子”。

  據介紹,“空天地一體(ti) 化農(nong) 田大數據係統”通過土壤水分含量遙感定量反演,宏觀掌握土壤墒情;同時,通過統計各地區旱情指數空間上的平均值與(yu) 標準差,以及統計、分析7日累計降水分布情況和平均值等,進一步提升土壤墒情分析的準確度,為(wei) 各地做好田間灌溉工作提供決(jue) 策支撐。

  據介紹,目前,該係統麵向小麥、玉米、大豆、花生、棉花、水稻等作物,形成了包括農(nong) 業(ye) 資源調查、農(nong) 情監測、農(nong) 業(ye) 災害監測等三個(ge) 應用方向、12個(ge) 類別的農(nong) 業(ye) 空間信息應用專(zhuan) 題產(chan) 品體(ti) 係。

  結合在遙感應用、物聯網、信息技術以及氣象探測智能裝備等領域的技術優(you) 勢,中國電科27所已經成功研發大田“四情”監測預警係統、水肥一體(ti) 化智能灌溉係統、溫室環境智能監測與(yu) 控製係統、農(nong) 業(ye) 遙感應用服務係統以及高標準農(nong) 田綜合信息管理平台等係列產(chan) 品。“實現了水肥一體(ti) 化灌溉、農(nong) 氣自動化觀測以及農(nong) 作物發育期的自動監測,助力實現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節本增效、土地賦能增值。”李鵬說。

  “順風耳”聽萬(wan) 變氣象,“千裏眼”觀農(nong) 作良田

  陽光玫瑰、夏黑等特殊葡萄品種,最怕忽然下雨,導致爛果。中國電科27所研製的農(nong) 業(ye) 氣象自動觀測站,在應對此類問題上有一套。

  “觀測站由多種智能傳(chuan) 感器組成,可實現空氣溫度、空氣濕度、風向、風速、雨量、總輻射、淨輻射、土壤水分、土壤溫度及作物發育期等要素的實時在線觀測。”李鵬說, “通過數據的自動采集、存儲(chu) 、傳(chuan) 輸,我們(men) 建立起大氣與(yu) 土壤一體(ti) 化的實時觀測係統,實現農(nong) 業(ye) 氣象災害實時監測與(yu) 作物發育期自動識別,有效應對氣候變化對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及糧食安全的影響。”

  該平台還能協助政府相關(guan) 職能部門發布農(nong) 業(ye) 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增強防災減災能力、進行作物產(chan) 量評估預報等,有效應對氣候變化對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及糧食安全的影響。目前已在河南、新疆、西藏、寧夏、青海等地區氣象與(yu) 農(nong) 業(ye) 領域全麵應用。

  智慧農(nong) 機“上新”,種地有了“千裏眼”,搶收搶種的實力更強勁了!

  從(cong) “汗滴禾下土”到“無接觸式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北鬥衛星導航”“大數據”為(wei) 農(nong) 業(ye) “裝”上了“順風耳”“千裏眼”。

  地處石家莊市郊的一處廣闊田野上,一輛輛智慧農(nong) 機在田野中穿梭作業(ye) ,為(wei) 春小麥精準施肥。

  “僅(jin) 一個(ge) 小時,200多畝(mu) 小麥地就可以完成農(nong) 藥噴灑作業(ye) ,真省心!”當地農(nong) 民開心地說,現在種地就是“省心掌櫃”。

  “播種有播種機,噴藥用無人機,澆水有智能灌溉機,收割有收割機,從(cong) 種到收全程機械化,智慧農(nong) 機越來越聰明,一點兒(er) 不含糊!”李明介紹,與(yu) 普通農(nong) 機不同,智慧農(nong) 機可以實現農(nong) 耕作業(ye) 狀態、作業(ye) 深度、作業(ye) 麵積和作業(ye) 質量準確監測。

  農(nong) 機裝“大腦”,這是怎麽(me) 實現的?

  這一切都依賴中國電科給農(nong) 機安裝的智能農(nong) 機平台。李明告訴記者,該平台基於(yu) 北鬥與(yu) 大數據分析的全程作業(ye) 監測平台及農(nong) 機作業(ye) 智能監測終端,綜合北鬥衛星導航定位技術、物聯網技術、多傳(chuan) 感器數據融合技術及GIS等多種技術手段,通過在農(nong) 機上安裝作業(ye) 智能監測終端,對農(nong) 機數據及農(nong) 機作業(ye) 信息進行采集,完成土地深鬆、秸稈還田、精細播種、施肥噴藥,以及低茬收割等多種類型作業(ye) 監測。

  現代農(nong) 耕不僅(jin) 有智慧“大腦”,在農(nong) 藥噴灑方麵也安裝了科技助力的“翅膀”。

  “比如噴灑農(nong) 藥,我們(men) 研發了農(nong) 業(ye) 植保無人機、電動多旋翼無人植保無人機。使用無人機作業(ye) 優(you) 點很多,比如作業(ye) 高度低、飄移少、可空中懸停、無需專(zhuan) 用起降機場等,能夠實現自動規劃噴灑航路、無藥自主返航、斷點續航、田間林木自動避障等自主飛行功能,有效避免噴灑作業(ye) 人員暴露於(yu) 農(nong) 藥的危險,大大提高了噴灑作業(ye) 安全性和效率。”中國電科27所技術專(zhuan) 家管宇鋒說。

  為(wei) 了讓卸糧更加自動化,中國電科研製了180基座無人駕駛直接驅動電機和減速電機組件產(chan) 品。中國電科21所技術專(zhuan) 家表示,設備主要用於(yu) 收割機卸糧筒,其回位精準度高,可實現升降式360°全方位卸糧,最高卸糧高度可達5米,不再受高度和場地的限製,幫助收割機實現卸糧半自動化作業(ye) ,大大提高了農(nong) 戶的耕作效率。

  技術推得開、服務跟得上、 “田保姆”管得好……一幅幅“科技春耕圖”在廣袤田野鋪展開來。從(cong) “靠天吃飯”到“知天而耕”,在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技術與(yu) 農(nong) 藝技術的勾勒下,這些科技“大塊頭”正配合億(yi) 萬(wan) 農(nong) 民,一起繪就“稻花香裏說豐(feng) 年”的美景。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