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實現共同富裕
【科學隨筆】
作者:任曉剛(北京市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當前,我國進入了新發展階段,經濟長期向好,但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城鄉(xiang) 和區域發展差距較大等問題仍然存在。促進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項長期任務,科學技術作為(wei) 第一生產(chan) 力,在推動實現共同富裕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可以說,科技創新是財富創造的源泉,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不僅(jin) 是實現共同富裕的根本驅動力,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首要保證。
紮實走好自主創新之路,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盡快突破關(guan) 鍵核心技術,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一個(ge) 關(guan) 鍵問題。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導向與(yu) 趨勢,加快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要充分發揮科技創新新型舉(ju) 國體(ti) 製的製度優(you) 勢,協同政產(chan) 學研,堅決(jue) 攻克關(guan) 鍵核心技術研發難題。要紮紮實實強化基礎研究,須錨定基礎前沿領域,加快基礎研究平台建設、前瞻性布局基礎研究設施,加快布局國家實驗室、全國重點實驗室、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新型研發機構“上下銜接、差異布局、協同聯動、體(ti) 係發展”的戰略科技平台,加快推動大數據、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通訊技術應用到重大基礎前沿領域,著力凝聚創新資源,全麵提升基礎研究能力和水平。要紮紮實實提升科技轉移轉化能力。構建校企聯盟的動力機製、信任機製、監督機製、係統協同機製,以驅動高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產(chan) 業(ye) 化、高效化,推動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相互融合、有機嵌入,強化科技創新與(yu) 成果應用的高效對接,同時打造數字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平台,實現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數字化、移動終端化和普惠化。
促進數字經濟健康發展,實現科技增富、科技強富。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為(wei) 核心、以數據和信息為(wei) 關(guan) 鍵生產(chan) 要素的數字經濟,能夠有效解決(jue) 信息不對稱、地理壁壘、融資約束、製度障礙等問題,推動技術創新、要素自由流動、綠色包容增長,促進生產(chan) 力水平不斷提高,增強勞動力規模收益率,擴大勞動力就業(ye) 規模,進一步增強勞動力收入水平,擴大收入群體(ti) 。同時,數字經濟作為(wei) 科技創新的重要著力點,在信息、金融、計算機、電子通信、航空醫療、基礎設施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數字經濟健康發展推動產(chan) 業(ye) 結構不斷高級化、合理化發展,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增長動能強勁,不斷壯大經濟發展勢能。因此,促進數字經濟健康發展,不僅(jin) 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關(guan) 鍵聚合力,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礎。
全麵提升數字科技創新水平,賦能經濟增長動能轉換。科技賦能數字經濟健康發展,有助於(yu) 加快經濟發展動力轉換,助推高質量發展。以科技為(wei) 支撐,有利於(yu) 突破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發展的範疇,加快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數字化改造,實現產(chan) 業(ye) 結構不斷升級,促進經濟社會(hui) 數字化轉型與(yu) 變革,實現產(chan) 業(ye) 數字化,有助於(yu) 進一步夯實共同富裕經濟基礎。為(wei) 此,我們(men) 要全麵推進數字核心技術創新及應用,著力提升數字技術生產(chan) 力。一方麵,加強數字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堅力度,實施重點領域研發計劃,對基礎通用技術、前沿顛覆技術、非對稱技術等方麵加大研發投入強度,對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通訊技術開展基礎理論、核心算法及關(guan) 鍵共性技術展開研究;全麵布局芯片植入、智能計算等前沿顛覆性技術;加強集成電路、基礎軟件等非對稱技術研發突破與(yu) 迭代應用,持續推動數字化領域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提升數字經濟可持續競爭(zheng) 力影響力。
加快推動數字化產(chan) 業(ye) 發展,實現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發展。數字科技發展迅猛,數字技術貫穿整個(ge) 產(chan) 業(ye) 體(ti) 係,不僅(jin) 推動產(chan) 業(ye) 向更加便捷、普惠、高效方向發展,也助推了數字與(yu) 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加快推動數字化產(chan) 業(ye) 發展,提升數字化產(chan) 業(ye) 集聚力,擴大數字經濟的規模經濟效應和範圍經濟效應,實現創新效應與(yu) 產(chan) 業(ye) 融合效應,推動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發展。為(wei) 此,要推進數字化平台建設,著力擴大數字產(chan) 業(ye) 輻射力。要著力培育中小平台企業(ye) 和領軍(jun) 企業(ye) ,推進平台創新型企業(ye) 建設。積極支持平台創新型企業(ye) 進行投資研發活動,並鼓勵平台企業(ye) 走差異化創新道路、搭建協同創新平台、完善競爭(zheng) 合作機製等,提高平台企業(ye) 創新積極性,增強創新勢能。要推動產(chan) 品服務智能化,融合數字技術與(yu) 傳(chuan) 統產(chan) 品服務,打造新場景、推廣新應用,為(wei) 用戶提供智能產(chan) 品和服務,滿足客戶多元化、個(ge) 性化、數字化需求。要打造數字化機構,推進業(ye) 務流程數字化改造,提升數據分析能力,創新數據架構,完善數據治理體(ti) 係。此外,要暢通數字技術產(chan) 業(ye) 鏈、突破數字技術關(guan) 鍵領域,加速數字技術轉移轉化,實現創新技術催生數字經濟的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推進數字產(chan) 業(ye) 與(yu) 實體(ti) 經濟的深度融合。
當前,我國亟須建立科技創新協作長效機製,補齊科技地區差距短板。一方麵,要鼓勵和支持跨地區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與(yu) 合作,推動科技型企業(ye) 、平台向轉移,實現資金、技術、人才等創新要素自由流動。另一方麵,要打造以科技產(chan) 業(ye) 園區等為(wei) 載體(ti) 的區域科技合作模式,構建區域科技創新協同網絡,形成區域科技創新協作長效機製,補齊科技地區差距短板,提升科技創新能級,不斷擴大科技覆蓋麵,促進區域城鄉(xiang) 協調發展。此外,要把握住鄉(xiang) 村振興(xing) 機遇,強化技術、信息、知識在農(nong) 村地區、欠發達地區的推廣、應用、交流、普及,加快完善農(nong) 村信息通訊技術設施,夯實農(nong) 村技術設施;廣泛普及農(nong) 村數字經濟、數字技術,全麵提高農(nong) 村居民的數字素質,提升農(nong) 村人力資本水平,縮小城鄉(xiang) 居民間的科學素養(yang) 、金融知識、技術信息的差距,推動城鄉(xiang) 均衡發展。另外,要發展普惠型民生科技,實現人與(yu) 社會(hui) 全麵進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科技成果隻有同國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場需求相結合,完成從(cong) 科學研究、實驗開發、推廣應用的三級跳,才能真正實現創新價(jia) 值、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必須圍繞基本生活、生命健康、交通出行、住房醫療、上學就業(ye) 、氣候環境等重大民生關(guan) 切領域,不斷增加技術研發和技術開發投入,引進更多企業(ye) 、平台參與(yu) 民生領域科技創新,提高民生科技輸出質量,擴大示範範圍和應用廣度,全麵提升全體(ti) 人民的生活品質。同時,也要著力推動更多科技創新便利化政策向民營科技企業(ye) 傾(qing) 斜,推動民營企業(ye) 創新力量不斷發展壯大,並發揮民營科技企業(ye) 同國有企業(ye) 、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的協同作用,推動創新主體(ti) 在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上的融合,壯大創新聯合體(ti) ,形成創新合力。另外,還要提升科技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教育、就業(ye) 、社會(hui) 保障、醫療衛生、養(yang) 老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不斷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麵的生活精神文化居住需求,切實增強人民群眾(zhong) 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最終達到實現人的全麵發展和促進社會(hui) 全麵進步的目標。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