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崗位被頂替13年,假“死亡證明”背後有多少真問題
作者:朱昌俊
因拿不到近幾個(ge) 月的退休金,陳華英(化名)和丈夫來到人社局尋求幫助,工作人員在查看了陳華英的社保賬戶後告訴她:“人社局有一張你的死亡證明。”這是2022年3月1日發生在山西省臨(lin) 汾市洪洞縣人社局的一幕。事情發生後,當地派出所查實這份死亡證明係他人偽(wei) 造。記者調查發現,隱於(yu) “偽(wei) 造死亡證明”背後的則是一樁13年前的“冒名頂崗”事件。
教師崗位被頂替現象,這些年媒體(ti) 曝光過不少。此次事件實際是因為(wei) 涉及相關(guan) 人員的養(yang) 老金發放爭(zheng) 議,從(cong) 而將一起隱藏多年的教師頂崗事件“意外”曝光了。
從(cong) 目前的信息來看,事件中的當事人之一陳華英當年被另一當事人頂崗,雖然後續兩(liang) 人簽訂協議達成和解,但顯然也是違規操作。事件發展到目前這一步,最值得追問的是,頂替者所展示出的明顯“不一般”的能量。比如,當年她到底是如何成功拿到頂崗“名額”的?而偽(wei) 造的並且看起來就很拙劣的“死亡證明”,又是如何成功騙過人社局的?更蹊蹺的是,這份偽(wei) 造的“死亡證明”的落款時間為(wei) 2020年2月,但退休金卻直到2021年11月都還在正常發放。這種明顯不合常理的操作背後,是什麽(me) 力量在“助攻”?
而在目前整個(ge) 事件的發展過程中,頂替者方麵的“消息靈通”,以及涉事學校對真相的諱莫如深,種種細節都讓人感覺到事件背後仍有一種可疑的力量在發揮作用。報道中引述知情人士的說法稱,頂替者已故的父親(qin) 曾在當地的教育係統任職。該關(guan) 鍵信息倒是契合了外界對這一切的想象。但真相究竟如何,顯然需要官方給出一個(ge) 權威的調查結論。
當然,此事在處理上確實有著複雜性。事件已經過去了十多年,並且從(cong) 頂崗到養(yang) 老金發放,以及偽(wei) 造的“死亡證明”被有關(guan) 方麵“采納”,這背後涉及一係列的責任追究問題,跨越教育、社保等多個(ge) 部門,牽連者不會(hui) 少。甚至,被頂替一方曾與(yu) 頂替者簽訂過協議,也就是說,是對頂替事件知情的。這種情況,被頂替一方是否也應該承擔責任,養(yang) 老金能否按照頂替發生後的教師工齡正常發放,這些都是非常現實的問題。但是,頂替行為(wei) 既然違規,蓋子已經揭開,就必須有一個(ge) 水落石出的真相,該追責的追責,製度漏洞該打補丁的要及時打補丁。可以說,這次事件中的一紙假“死亡證明”背後,實際上對應著諸多亟待打撈並嚴(yan) 肅處理的真問題。
還不容忽視的一點是,從(cong) 媒體(ti) 的調查來看,類似的在雙方知情的情況下發生的違規頂崗現象,在當地似乎並非個(ge) 案。這背後到底折射出當地怎樣的“曆史背景”和係統性問題,還有多少“陳年舊案”未被處理,都應該借此有一個(ge) 全盤的梳理和處理。這不僅(jin) 關(guan) 乎當地教育生態的公平公正,也關(guan) 係到社保發放的嚴(yan) 肅性,沒有理由被繼續掩蓋。
同時,此次事件的“意外”曝光,或也給徹查頂崗現象提供了一個(ge) 新思路,那就是相關(guan) 方麵可以根據社保賬戶的“異常”情況予以倒查。要知道,頂崗現象的發生高峰已經過去了十多年,其中不少人員到了“退休”的年齡,那麽(me) 就涉及養(yang) 老金的領取。這個(ge) 過程中,不排除一些頂崗人員的社保信息會(hui) 出現如這次事件所反映出來的蹊蹺情況。而這本身就是違規頂崗的舉(ju) 報信。(朱昌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