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成都鄉村民宿 尋找藏在鄉村振興裏的“致富密碼”
探訪成都鄉(xiang) 村民宿 尋找藏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裏的“致富密碼”
關(guan) 鍵詞:鄉(xiang) 村振興(xing)
2月9日召開的四川省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長會(hui) 議要求,要深入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guan) 於(yu) 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的決(jue) 策部署,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放在突出位置,把“讓脫貧群眾(zhong) 生活更上一層樓”作為(wei) 謀事基點,把“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作為(wei) 工作基調,把“取得可考核的成效”作為(wei) 鮮明導向,把“五級書(shu) 記抓鄉(xiang) 村振興(xing) ”作為(wei) 組織保障。
“五一”假期臨(lin) 近,成都市民葉先生忙著製定出遊計劃。“我們(men) 準備在成都周邊找個(ge) 民宿住兩(liang) 天,放鬆心情擁抱大自然。”他說,雖然提前了10來天預訂,但還是慢了一步,“很多民宿一兩(liang) 個(ge) 月前就預訂完了。”
經朋友推薦,後來葉先生成功預訂到一家鄉(xiang) 村民宿。“這個(ge) 假期,我們(men) 不僅(jin) 要住民宿,還要逛古鎮,帶著孩子一起去摘櫻桃和桑葚。”他說。
據途家民宿發布的“五一”出遊趨勢顯示,截至4月22日,“五一”假期鄉(xiang) 村民宿的訂單量占比達到51%,較去年提升20%,訂單量首次超過城市民宿。
在四川,近幾年,一批由村民房屋改造的精品民宿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逐漸呈現集群式、產(chan) 業(ye) 化、品牌化的發展趨勢。這些散落在青山綠水中的鄉(xiang) 村民宿,不僅(jin) 讓遊客體(ti) 驗到“采菊東(dong) 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也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注入新的活力,讓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ye) 增收。
近日,華西都市報、封麵新聞記者探訪了成都多個(ge) 鄉(xiang) 村民宿,尋找藏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裏的“致富密碼”。
點位1:蒲江縣成佳鎮麟鳳村
從(cong) 民宿到多元業(ye) 態
組建合作社發展民宿經濟
4月23日清晨,劉靜在朋友圈曬了一張照片:初露的晨曦鑲嵌在青灰色的山體(ti) 上,勾畫出一幅清新的田園風光。照片中的地方,就是成都市蒲江縣成佳鎮麟鳳村。
劉靜外婆的家位於(yu) 麟鳳村,童年時,她每個(ge) 周末都在這裏度過。再次回到這裏,她興(xing) 奮不已,並萌生了在這裏經營一家鄉(xiang) 村民宿的想法,為(wei) 在城裏奔波的人們(men) 提供一個(ge) 可以盡情放鬆的地方。
2016年,37歲的劉靜回到麟鳳村開起了民宿。在此之前,她是一名酒店管理從(cong) 業(ye) 人員,跟隨丈夫在他的家鄉(xiang) 天津發展。
從(cong) 天津回到蒲江開民宿,旁人不解她的選擇,可她知道,與(yu) 城市的繁忙相比,鄉(xiang) 村的寧靜更難能可貴。更重要的是,在家鄉(xiang) 的風景與(yu) 茶香中,她嗅到了新的機會(hui) :重新選擇的行業(ye) ,正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時代大背景同頻共振。
“民宿不僅(jin) 要好看,更重要的是體(ti) 驗感。”劉靜說,她的民宿房間不多,但在設計中把它變成了一個(ge) 複合空間,“遊客們(men) 可以來住宿,也可以通過體(ti) 驗項目來感受體(ti) 驗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
根據不同季節,劉靜設置了不同的體(ti) 驗項目。比如,春天帶著遊客去采茶,夏季帶遊客體(ti) 驗石磨豆花……在她看來,民宿可以承載更多的意義(yi) ,是周末節假日放鬆的“後花園”,是愜意的生活方式,是人與(yu) 人之間更親(qin) 密的連接。
越來越多的麟鳳村村民,也發現了民宿行業(ye) 的廣闊空間。麟鳳村黨(dang) 委書(shu) 記陳昌文說,目前麟鳳村已開設民宿18家。
2018年底,借助“麟鳳花開”林盤發展機遇,麟鳳村老百姓自發組建合作社,66戶村民現金入股112.5萬(wan) 元,加上財政項目資金和財政獎補資金近300萬(wan) 元,成立了村集體(ti) 經濟聯合社,於(yu) 2019年6月正式投入運營。聯合社下設茶鄉(xiang) 神韻鄉(xiang) 村旅遊專(zhuan) 合社、麟鳳村花卉園藝專(zhuan) 合社、沙樓果品合作社、甘成茶山旅遊合作社,開辦民宿餐飲,增加研學體(ti) 驗經濟。
創業(ye) 6年,劉靜見證了麟鳳村的變化:交通更便利了,村裏還修建了兒(er) 童樂(le) 園、綠道等配套設施。另一些變化發生在村民身上。“我們(men) 會(hui) 對民宿主進行專(zhuan) 業(ye) 培訓,包括茶藝、烘焙等。”陳昌文說,村裏的環境和配套設施讓村民有了發展新業(ye) 態的底氣,也讓更多村民有了加入其中的意願。如今,麟鳳村還發展出研學、科普、茶藝、露營等多種業(ye) 態,豐(feng) 富遊客體(ti) 驗。
“這裏已成了蒲江有名的‘民宿村’,大家的荷包越來越鼓,村民的信心越來越足。”陳昌文說。
點位2:彭州市桂花鎮金城社區
以“共享經濟”發展民宿
實現自然、人文資源價(jia) 值“共享”
初到成都彭州市桂花鎮金城社區,不少人會(hui) 被一座座川西民居獨特的造型吸引:屋簷向外延伸出2至3米,由竹條編製或灰瓦搭建起來,如同給房屋戴上了“太陽帽”;屋簷下,村民們(men) 喝茶、聊天、晾曬穀物和衣物。這裏以前叫小石村,如今因為(wei) 這個(ge) 特色,又被稱為(wei) “大屋簷村”。
大屋簷下,民宿產(chan) 業(ye) 越來越紅火。2017年,在外經商多年的村民嶽付飛,受邀回村擔任金城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隨後,他確立了大力發展鄉(xiang) 村旅遊,以集體(ti) 經濟帶動村民致富的發展道路。
看著村內(nei) 秀美的自然風光以及閑置的房屋,嶽付飛萌生了發展民宿的想法。他請來美國哈佛大學畢業(ye) 的設計師李燁。設計中,李燁用“同在屋簷下”的理念,增強空間與(yu) 情感的連接,給建築設計了“大屋簷”造型。
同時,采用“共享經濟”發展民宿。“就是由村集體(ti) 出麵,租下村民的房子,統一打造成民宿,交由第三方來運營,占股比例為(wei) 集體(ti) 經濟組織40%、村民30%、運營公司30%。”嶽付飛說,這樣既能盤活村上的閑置資源,又能讓村集體(ti) 和村民都增收。
“例如,小石記·山宿就由四戶村民的閑置房屋改造而成,一樓房屋用於(yu) 農(nong) 戶居住,二樓作為(wei) 共享民宿對外開放。住在這裏,給人一種既是遊客又是村民的感覺。”嶽付飛說,民宿正式營業(ye) 後,村民們(men) 幹勁十足。據統計,自2020年8月運營以來,營業(ye) 收入合計80萬(wan) 餘(yu) 元。
看著村裏的民宿做得有聲有色,村民們(men) 主動加入了進來。2021年,村民張燕在小石記·林宿找了份工作,主要負責保潔和接待工作。“民宿離家近,步行七八分鍾就能到達,下班後可以回家做農(nong) 活,也能照顧家裏年邁的老人,一個(ge) 月下來還可以增加三四千元收入。”她說,現在不僅(jin) 腰包鼓了,也明顯感受了村裏的變化,“村裏多了很多漂亮的建築,環境也越來越好。”
這幾年,嶽付飛也見證了彭州民宿產(chan) 業(ye) 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有到精的蛻變。目前,彭州已建成西南首家民宿學院,吸引了浮雲(yun) 牧場、大樂(le) 之野等全國50強民宿品牌來此投資,落地營運了自在山居、熊貓的森林等精品民宿,民宿生態產(chan) 業(ye) 格局初步成型。
“未來,我們(men) 還要繼續升級民宿產(chan) 業(ye) ,提升品質和體(ti) 驗感,把社區新的生活方式融入進來。”嶽付飛說。
點位3:崇州市道明鎮竹藝村
網紅建築帶動鄉(xiang) 村發展
讓詩與(yu) 遠方變得觸手可及
在崇州的所有民宿中,道明鎮的竹裏民宿無疑是最有特色的人氣民宿。竹裏的名字來源於(yu) 陸遊的《太平時》:“竹裏房櫳一徑深,靜愔愔。”竹裏的整體(ti) 設計都巧妙融入了竹編元素,民宿共有8個(ge) 獨立建築體(ti) ,每個(ge) 建築為(wei) 一間客房,錯落有致地分布於(yu) 林盤之中。
“2018年5月,竹裏民宿正式開業(ye) ,極具創意的建築外觀吸引了很多關(guan) 注,可以說從(cong) 開業(ye) 就非常火爆。”崇州文旅集團營銷總監吳蘇川說,2017年,民宿剛剛在國內(nei) 興(xing) 起,四川也有較為(wei) 出名的民宿,如浮雲(yun) 牧場等,但總體(ti) 來說仍處於(yu) 嚐試、摸索階段。
從(cong) 文化底蘊到產(chan) 業(ye) 業(ye) 態升級,再到產(chan) 品塑造,在民宿打造過程中,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其實複盤整個(ge) 過程,竹裏項目的成功有一定偶然性,但也存在必然性。”吳蘇川說,雖然近幾年受疫情影響,大多數民宿的整體(ti) 營業(ye) 收入都出現下滑,但竹裏的整體(ti) 營業(ye) 收入卻實現逆勢上漲。
“竹裏的定位客群是追求舒適和品質的客戶,60%都來自成都本地,省外客人大多來自重慶和北上廣深等城市。”吳蘇川說。
5年間,成都的民宿氛圍日益濃厚。“行業(ye) 上下遊產(chan) 業(ye) 鏈的參與(yu) 者變多了,消費者的認知需求和消費理念也在發生變化。”吳蘇川說,例如在崇州白頭鎮五星村和道明鎮竹藝村,都出現了很多新民宿,當地村民和村集體(ti) 也建設了很多配套業(ye) 態,共同帶動崇州旅遊業(ye) 的發展。
民宿如何打造出品牌特色?吳蘇川說,首先是民宿的主題文化,可以適當融合文藝、鄉(xiang) 土、民俗等元素,除了吃和住以外,還可以賦能其他業(ye) 態,並圍繞民宿核心打造具有吸引力的產(chan) 品線路,增加客人參與(yu) 性和體(ti) 驗感。
數據顯示,2017年,崇州全市鄉(xiang) 村旅遊接待達1100.8萬(wan) 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5.63億(yi) 元。2021年,全市鄉(xiang) 村旅遊接待1562.43萬(wan) 人次,比2017年增長了41.94%;實現旅遊收入105.23億(yi) 元,比2017年增長了195.34%。截至目前,崇州共有民宿450餘(yu) 間,初步形成了以白頭鎮、街子古鎮、道明鎮、元通鎮、觀勝鎮等區域為(wei) 代表的民宿集聚發展區。
崇州市文體(ti) 旅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崇州在發展旅遊民宿產(chan) 業(ye) 中,注重將文創、農(nong) 耕文化、林盤等資源和民宿產(chan) 業(ye) 發展融合,依托林盤資源,充分融入了文創體(ti) 驗、大地藝術展覽、商業(ye) 會(hui) 展、研學旅遊、培育孵化等消費業(ye) 態,同時將民宿與(yu) 旅遊、體(ti) 育、農(nong) 業(ye) 、康養(yang) 等產(chan) 業(ye) ,以及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城市更新有機結合,形成了產(chan) 業(ye) 集聚區衍射的強大推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