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新中國城市史研究的意義

發布時間:2022-04-27 10:21: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何一民(四川大學城市研究所所長、教授)

  40多年前,伴隨著改革開放的啟動,中國城市史作為(wei) 史學研究新的學科分支逐漸引起學界關(guan) 注。改革開放推動了中國城市的高速發展,但在當時有不少城市管理者和學者對城市功能、作用和地位的認識仍模糊不清,束縛了思想和手腳,迫切需要從(cong) 曆史的視域來認識城市的功能、作用和地位。因此,開展中國城市史研究成為(wei) 時代的迫切需要。國家哲學社會(hui) 科學“七五”規劃將上海、天津、武漢、重慶四座城市曆史的研究列為(wei) 重點項目,由此催生了城市史的研究熱潮。之後,中國城市史研究逐漸在全國各地興(xing) 起,呈現出勃勃生機,經過數十年迅猛發展,現已成為(wei) 國內(nei) 曆史學研究的一個(ge) 重要分支。但是,同樣需要認識到,中國城市史研究的發展一定程度上存在“厚古薄今,重近代輕當代,重微觀輕宏觀”的特點,有關(guan) 新中國城市史研究論著所占比例甚低。筆者開展“十三五”期間中國城市史研究調研時,對2016年1月至2020年4月間中國知網所載有關(guan) 中國城市史論文進行統計分析,共查閱到相關(guan) 論文745篇,其中涉及新中國城市史研究的文章僅(jin) 79篇,約占總量的10.6%,與(yu) 近現代城市史論文所占58.1%的比重相比,數量明顯不足。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標誌著中國曆史進入一個(ge) 新的曆史時期,中國城市發展也揭開了嶄新篇章。70餘(yu) 年來,中國城市出現天翻地覆的巨變,超過了曆史上任何時期,並完成了從(cong)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hui) 的城市向社會(hui) 主義(yi) 城市的轉型和從(cong) 農(nong) 業(ye) 時代向工業(ye) 時代的轉型。城市在國家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成為(wei) 帶動區域發展的中心和強勁引擎,部分重要城市已經躋身世界頂級城市行列,對世界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產(chan) 生了重要影響。但是新中國城市史的研究卻滯後於(yu) 新中國城市的發展步伐,很多研究領域甚至還處於(yu) 無人問津的狀態,呼喚著學者們(men) 更加深入係統開展新中國城市史研究的學術自覺。深入係統地開展新中國城市史研究,不僅(jin) 因為(wei) 這是一個(ge) 亟須開辟的新興(xing) 研究領域、關(guan) 係到中國城市史學科“三大體(ti) 係”建設,更因其已經成為(wei) 時代發展的需要。進入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新時代,向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邁進,城市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深入係統研究新中國城市史的基礎上,全麵總結新中國城市發展的偉(wei) 大成就與(yu) 曆史經驗,為(wei) 當代中國城市發展提供曆史借鑒,亟須中國城市史研究者主動作為(wei) 。

  新中國城市史是中華文明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相關(guan) 研究有助於(yu) 深入認識當代中華文明的價(jia) 值和地位。城市是文明的重要要素和主要載體(ti) ,曆史上重大變革和進步幾乎都發生在城市之中。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在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和改革開放中,城市改革和發展始終扮演著重要角色。城市史研究的一個(ge) 重要任務,就是以文明發展為(wei) 線索,勾勒出城市發展與(yu) 變遷的進程,並揭示這一進程及人類社會(hui) 架構作為(wei) 一個(ge) 整體(ti) 的運動與(yu) 變遷的規律性和階段性。幾千年來,城市發展史也可以說就是一部人類文明發展史。城市史不僅(jin) 是研究一個(ge) 國家或一個(ge) 地區城市興(xing) 起發展的興(xing) 衰史,更是研究人類文明史的重要切入點。新中國發展起來輝煌而燦爛的城市文明是當代中華文明的集中體(ti) 現,開展新中國城市史研究將有助於(yu) 深入揭示當代中華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獨特地位和作用。70多年來,中國已經從(cong) 西方國家工業(ye) 化、城市化、現代化的追隨者向發展中國家工業(ye) 化、城市化和現代化的引領者轉變。加強新中國城市史研究,有助於(yu) 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全新選擇,有助於(yu) 為(wei)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貢獻中國智慧與(yu) 中國方案。

  加強新中國城市史研究是推進“四史”研究的客觀需要。2021年,黨(dang) 中央決(jue) 定廣泛開展黨(dang) 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史宣傳(chuan) 教育,而新中國城市史與(yu) “四史”關(guan) 係十分密切。新中國成立幾十年時間裏,我國數量巨大的農(nong) 村貧困人口擺脫了貧困,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麵勝利,創造了又一個(ge) 彪炳史冊(ce) 的人間奇跡;城市空間結構、產(chan) 業(ye) 結構、規模結構和社會(hui) 結構發生了巨變,城市數量增加,規模擴大,構建了較為(wei) 完善的城市體(ti) 係,城市群成為(wei) 引領地區和國家發展的動力源;城市公共設施日益完善,城市公共服務體(ti) 係日益完備,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巨大提升。可以說,這些偉(wei) 大曆史成就的取得,都是建立在堅持和加強黨(dang) 的全麵領導這個(ge) 基礎之上,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dang) 領導全體(ti) 人民不懈奮鬥取得的。新中國城市作為(wei) 區域和國家的中心和動力源,深刻地影響著區域和國家的發展,而當代中國城市、城市群對世界發展進程也產(chan) 生著重要影響。因而深入係統地開展新中國城市史研究,可以深化對黨(dang) 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史的研究,也有助於(yu) 推動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的偉(wei) 大進程。

  加強新中國城市史研究有助於(yu) 正確認識和評價(jia) 新中國城市發展的偉(wei) 大成就,總結曆史經驗,探尋中國城市發展的規律與(yu) 特點,為(wei) 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的城市化道路提供強有力的學理支撐。新中國成立標誌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hui) 的結束,中華民族由此掀開了發展的新篇章,而城市成為(wei) 新中國建設的重心所在。然而,新中國城市發展道路並非是一帆風順、一蹴而就的。新中國城市發展在幾十年間曆經新中國成立最初30年的重建與(yu) 曲折發展,改革開放後的快速發展、統籌發展,新時代的高質量、高速度發展三個(ge) 階段。新中國的曆史雖然隻有70多年,然而城市發展的速度、質量和成就卻超過了曆史上任何時期。當今世界正麵臨(lin)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正在錯綜複雜的世界大變局中發展,以國家中心城市為(wei) 核心的城市群發展在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因此,開展新中國城市曆史研究不僅(jin) 是一個(ge) 學術問題,而且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yi) 和社會(hui) 價(jia) 值。新中國城市發展70多年的曆程為(wei) 中國未來城市發展積累了豐(feng) 富的經驗,需要研究者透過紛繁複雜的曆史表象,立足豐(feng) 富而翔實的曆史文獻資料,以馬克思主義(yi) 理論為(wei) 指導,認真總結曆史經驗,探尋新中國城市發展的規律和特點,為(wei) 當代中國城市發展和建設提供曆史借鑒。

  加強新中國城市史研究有助於(yu) 推動中國城市史“三大體(ti) 係”建設。城市是中國社會(hui) 、經濟、文化發展的重要空間載體(ti) 與(yu) 結構組群,城市在社會(hui) 經濟發展中具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研究新中國城市的發展變遷對於(yu) 我們(men) 全麵、深入地了解和把握新中國曆史發展具有至關(guan) 重要的作用,是新中國曆史研究不可分割的重要內(nei) 容。城市史作為(wei) 曆史學的一個(ge) 分支,具有多學科交叉的特點,近年來顯示出強勁的學術生命力,受到廣泛關(guan) 注。中國城市史學科經過40多年的發展,取得了豐(feng) 碩的研究成果,在學科理論和方法構建方麵也頗有成績。2020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最終成果《中國城市通史》(七卷本)的出版,標誌著中國城市史學研究取得重大進展,但其下限止於(yu) 1949年。新中國城市史是中國城市史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缺乏新中國城市史的研究,可以說中國城市史“三大體(ti) 係”的構建是不夠完整的。因而深入係統地開展新中國城市史研究,是推動中國城市史學科“三大體(ti) 係”進一步完善的重要舉(ju) 措,也是開拓新的研究領域、培育城市史研究新的學術生長點的重要方向。深入開展新中國城市史研究將極大地推動中國城市史學科從(cong) 目前曆史學、地理學、社會(hui) 學、環境學、宗教學等學科各自為(wei) 政的研究現狀中突破出來,形成以堅實而豐(feng) 富的多學科理論為(wei) 基礎的、融合多學科研究方法的綜合學科體(ti) 係。

  此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市史研究經過兩(liang) 代學人的共同努力,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研究隊伍,但目前正麵臨(lin) 新老更替。深入係統地開展新中國城市史研究將吸引更多的青年學人加入中國城市史研究的行列中,進一步推動青年人才的成長。特別是要通過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設立來引領和帶動跨區域、跨單位、跨學科的高水平研究團隊構建。新時代為(wei) 城市建設與(yu) 治理提出了新要求,也為(wei) 城市史研究提出了新課題。新中國城市史研究工作者要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紮實嚴(yan) 謹的學術研究,推出一批高質量、有影響的成果,進一步提升中國城市史研究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