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學前教育這十年:公益普惠底色更加鮮明

發布時間:2022-04-27 10:26: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靳曉燕

  人生百年,立於(yu) 幼學。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牽動千家萬(wan) 戶。

  “這十年,我國學前教育取得跨越式發展,普及水平位列世界中上行列,廣大適齡幼兒(er) 享有公平接受學前教育的機會(hui) ;這十年,學前教育資源發生格局性變化,公益普惠底色更加鮮明,人民群眾(zhong) 幸福感、獲得感顯著增強;這十年,學前教育治理體(ti) 係不斷完善,辦園水平顯著提升,為(wei) 提高國民素質、建設教育強國奠定了堅實基礎;這十年,學前教育始終立足國情、勇於(yu) 創新,創造了中國特色的學前教育發展經驗,為(wei) 世界貢獻了中國方案。”

  在4月26日教育部召開的首場“教育這十年”“1+1”係列發布會(hui) 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如是總結。

  破解“入園難”,普及水平大幅提高

  十年來,中央作出全麵係統重要部署。黨(dang) 的十八大提出“辦好學前教育”,黨(dang) 的十九大要求在幼有所育上不斷取得新進展;2018年印發《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guan) 於(yu) 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幹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學前教育公益普惠基本方向,提出了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you) 質發展的重大政策舉(ju) 措。國家連續十年實施行動計劃,中央財政設立支持學前教育發展專(zhuan) 項資金,實施了一係列學前教育重大項目。

  呂玉剛表示,社會(hui) 各界逐步形成廣泛共識,各級黨(dang) 委、政府及相關(guan) 部門更加認識到“投資學前教育就是投資未來”。

  圍繞破解“入園難”,不斷擴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確保“有園上”。十年來,學前教育資源總量迅速增加,2021年全國幼兒(er) 園數達29.5萬(wan) 所,比2011年增加12.8萬(wan) 所,增長了76.8%,有力保障了不斷增加的適齡幼兒(er) 入園需求。毛入園率持續快速提高,2021年全國幼兒(er) 園在園幼兒(er) 數達4805.2萬(wan) 人,比2011年增加1380.8萬(wan) 人,全國學前3年毛入園率由2011年的62.3%提高到2021年的88.1%,增長了25.8個(ge) 百分點,學前教育實現了基本普及。中西部和農(nong) 村發展最快,全國新增的幼兒(er) 園80%左右集中在中西部,60%左右分布在農(nong) 村。

  在南京,這十年市本級財政年均投入近3億(yi) 元,專(zhuan) 項用於(yu) 實施“三項工程”:實施增量工程確保“有園上”,實施惠民工程確保“上得起”,實施提優(you) 工程確保“上得好”。

  “越來越多的南京家長樂(le) 於(yu) 選擇‘家門口的幼兒(er) 園’了。”南京市教育局局長孫百軍(jun) 說。

  破解“入園貴”,普惠資源廣泛覆蓋

  十年前,我國九年義(yi) 務教育實現全麵普及、高中階段快速發展、高等教育進入了大眾(zhong) 化階段,學前教育成為(wei) 我國教育最大的短板。

  “事實上,所謂‘入園難’是‘入公辦園難’,各地公辦教育資源短缺,‘入園貴’是‘入優(you) 質民辦園貴’。解決(jue) ‘入園難’‘入園貴’的治本之策,是堅持學前教育公益普惠的發展方向,加快發展公益普惠性學前教育。”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張誌勇表示。

  圍繞破解“入園貴”,著力構建以普惠性資源為(wei) 主體(ti) 的辦園體(ti) 係,實現“上得起”。2021年全國普惠性幼兒(er) 園(包括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達到24.5萬(wan) 所,占幼兒(er) 園總量的83%,其中公辦園12.8萬(wan) 所,比2011年增長了149.7%,充分發揮了公辦園兜底線、保基本、平抑收費、引領方向的重要作用。2021年全國普惠性幼兒(er) 園在園幼兒(er) 占比達到87.8%,比2016年增長20.5個(ge) 百分點(2016年開始統計普惠性幼兒(er) 園在園幼兒(er) 占比),其中12個(ge) 省份超過90%,有效保障了絕大多數幼兒(er) 享受普惠性學前教育,普惠水平大幅提升。

  呂玉剛介紹,全國堅持“政府投入為(wei) 主,家庭合理分擔”,學前教育經費投入機製不斷完善。十年來,財政投入力度持續加大,2020年全國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為(wei) 2532億(yi) 元,比2011年的416億(yi) 元增長5倍,財政性教育經費占比從(cong) 2011年的2.2%提高到2020年的5.9%。中央財政支持學前教育發展專(zhuan) 項資金十年累計投入超過1700億(yi) 元,有效拉動了地方財政投入的快速增長,為(wei) 學前教育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從(cong) 中央到地方,加快學前教育發展的政策措施力度前所未有。“其中抓住了三個(ge) 關(guan) 鍵環節:一是抓投入,特別是中央財政設立專(zhuan) 項資金,帶動地方不斷加大財政投入;二是擴資源,采取措施大力發展公辦園,強化城鎮小區普惠性幼兒(er) 園配套建設,積極扶持普惠性民辦園,鼓勵企事業(ye) 單位、農(nong) 村集體(ti) 辦園;三是強隊伍,出台加快幼兒(er) 園教師隊伍建設的一係列政策。”張誌勇認為(wei) 。

   破解“小學化”,保教質量明顯提升

  作為(wei) 一名在一線工作35年的幼兒(er) 教育工作者,成都市第十六幼兒(er) 園園長餘(yu) 琳參與(yu) 了學前教育的曆次改革,感受到了學前教育品質的巨大飛躍,經曆了學前教育從(cong) “公益普惠”到“優(you) 質普惠”再到“幼有善育”的發展曆程。

  “這十年,我們(men) 充分認識遊戲對幼兒(er) 成長的巨大價(jia) 值。”餘(yu) 琳感慨。她講了親(qin) 身經曆的小故事——看到操場上黃桷樹的落葉,孩子們(men) 自發地玩起了下落葉雨、打落葉仗的遊戲。教師抓住這一契機,引導家長共同參與(yu) ,支持孩子們(men) 圍繞落葉開展了近一個(ge) 月的遊戲活動。從(cong) 簡單玩玩而已,到用落葉鋪路,再到為(wei) 幾百片落葉編號,他們(men) 研究為(wei) 什麽(me) 剛落下的葉子是潤澤的但幾小時後就幹枯了?幼兒(er) 園有多少種不同的樹葉?一片片小小的樹葉承載了一個(ge) 個(ge) 有趣的遊戲,蘊含了一個(ge) 個(ge) 值得探究的問題,組成了無聲但有意義(yi) 的教育世界。這就是“以遊戲為(wei) 基本活動”的教學日常,把學習(xi) 融入孩子們(men) 的生活,自信寫(xie) 進了孩子們(men) 的心靈。

  圍繞破解“小學化”,全國堅持學前教育內(nei) 涵建設與(yu) 事業(ye) 發展同步推進,力保“上好園”。呂玉剛介紹,十年來,科學保教理念深入人心,專(zhuan) 業(ye) 指導持續加強,教育部先後印發《幼兒(er) 園教育指導綱要》《3~6歲兒(er) 童學習(xi) 與(yu) 發展指南》等一係列文件,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指導體(ti) 係,為(wei) 科學保教提供強有力的專(zhuan) 業(ye) 引領。深入開展“小學化”專(zhuan) 項治理,積極推進“幼小銜接”攻堅行動,大力推廣以“安吉遊戲”為(wei) 代表的典型經驗,不斷完善學前教研體(ti) 係,推動“以遊戲為(wei) 基本活動”有效落實,有力促進幼兒(er) 身心健康成長。

  與(yu) 此同時,十年來教師培養(yang) 規模不斷擴大,2021年,全國開設學前教育專(zhuan) 業(ye) 的本專(zhuan) 科高校有1095所,畢業(ye) 生達到26.5萬(wan) 人,為(wei) 持續補充幼兒(er) 園師資提供了有力支撐。教師配備基本達標,生師比從(cong) 2011年的26:1下降到2021年的15:1,基本達到了“兩(liang) 教一保”的配備標準,師資短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jue) 。教師素質明顯提高,學曆結構進一步優(you) 化,2021年專(zhuan) 科以上學曆的園長及專(zhuan) 任教師占比達到87.8%,比2011年提高了24個(ge) 百分點。連續實施幼兒(er) 園教師“國培計劃”,2012年至2020年累計投入43億(yi) 元,培訓幼兒(er) 園教師超過243萬(wan) 人次,教師專(zhuan) 業(ye) 水平明顯提升。

  教育的事情必須遵循人的身心發展規律。張誌勇表示,學前教育一係列政策文件的出台、多個(ge) 治理行動的開展、持續多年的科學育兒(er) 知識宣傳(chuan) 等工作,都是在尊重規律的基礎上做出來的,也是在尊重規律的基礎上持續推進的,這是幼兒(er) 健康快樂(le) 成長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