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延安:讓革命文物之光點亮信仰燈塔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老區新貌】
光明日報記者 張哲浩 李潔
棗園、楊家嶺、王家坪、鳳凰山、西北局、清涼山、橋兒(er) 溝、寶塔山、南泥灣……春風滌蕩,山花綻放的四月,記者穿行在有“中國革命博物館城”之稱的陝西省延安市的大街小巷,被一座座大大小小的革命紀念館深深吸引。毛主席騎過的“小青馬”、所住窯洞裏曾使用的小炕桌……一件件革命文物講述著一段段刻骨銘心的紅色故事,見證了革命先輩為(wei) 民族解放所作的卓越貢獻。
延安市委常委、宣傳(chuan) 部部長楊宏蘭(lan) 介紹,延安的革命舊址在全國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級別最高、跨越時間最長、內(nei) 容最豐(feng) 富。“從(cong) 1935年10月到1948年3月,黨(dang) 中央在延安戰鬥和生活的13個(ge) 春秋裏,不但領導全國人民奪取了抗日戰爭(zheng) 和解放戰爭(zheng) 的偉(wei) 大勝利,更留下了極其豐(feng) 富的革命文化遺產(chan) 。目前,延安市共有革命舊址445處,革命類紀念館30座,館藏革命文物43673件,還有全國愛國主義(yi) 教育示範基地13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6處。”楊宏蘭(lan) 說。
“紅色革命文物是曆史、是記憶、是傳(chuan) 統,是新中國的重要文化基因,也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底色與(yu) 底氣,它印證著來路,昭示著未來。”陝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書(shu) 記趙剛表示,近年來,延安市在國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的指導和支持下,奮力推進革命紀念地建設和文物保護利用工作,大力實施保護、傳(chuan) 承和弘揚紅色文化工程,通過一係列群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方式講好黨(dang) 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使革命文物在延安真正“活”了起來,點亮了人們(men) 心中的信仰燈塔。
按照“老城核心區多拆少建、革命舊址周邊隻拆不建”的決(jue) 策部署,延安全麵推進新城建設、老城改造、居民下山和舊址周邊環境整治,完成了寶塔山、楊家嶺、棗園、抗大、“四·八”烈士陵園、魯藝等舊址周邊環境改造提升工程,為(wei) 革命文物的保護利用騰出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同時,抓住“十大革命舊址維修”“一號工程”和災後重建機遇,延安先後投入4億(yi) 多元,維修保護了棗園、魯藝、西北局等革命舊址47處,延安魯藝革命舊址東(dong) 西山維修保護工程、西北局革命舊址搶險加固工程分別榮獲2019年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十佳案例”和“優(you) 秀案例”。
在此基礎上,延安積極籌建文物活化利用體(ti) 驗式教學基地,遵循“修舊如舊、最小幹預”原則,將橋兒(er) 溝、清涼山、中共中央西北局等舊址的600餘(yu) 孔窯洞活化利用,建成了全國規模最大、最具特色的體(ti) 驗式教學基地。2022年,延安市計劃啟動第二批集中連片保護維修項目66處,目前方案正在編製中。
同時,以“中國革命博物館城”建設為(wei) 目標,延安全力推進中國革命文藝家博物院、南泥灣大生產(chan) 紀念館、陝北“三戰三捷”紀念館、延安博物館、中國人民抗日軍(jun) 政大學紀念館陳列布展及對外開放,並利用延安博物館及市區內(nei) 革命舊址共建“1+1+N”(一個(ge) 綜合博物館+一個(ge) 行業(ye) 舊址/博物館+其他舊址)展示線路,串珠成鏈,形成多類型、分領域的紅色展覽教育體(ti) 係。
在創新革命文物活化利用方麵,延安不斷加大新技術運用,打造革命文物新業(ye) 態,越來越多的革命文物以可視化呈現、互動化傳(chuan) 播、沉浸式體(ti) 驗的方式,讓人們(men) 進入紅色曆史情景,身臨(lin) 其境地感受曾經的革命烽火。
與(yu) 此同時,延安以數字科技點亮紅色記憶,探索服務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的新方式新途徑。延安革命紀念館從(cong) 館藏3.6萬(wan) 件革命文物中遴選出一批珍貴文物,深入挖掘闡釋革命文物背後的故事和精神,讓革命文物“發聲”,讓曆史資料“說話”。
100集《延安·延安》紅色故事短視頻采用“人員講述+場館實拍+曆史影像資料”的方式錄製,由延安革命紀念館的管理者、研究人員、宣講人員和“小小講解員”講述,從(cong) 政治、軍(jun) 事、經濟、文化方麵帶領觀眾(zhong) 走近革命文物、感悟延安精神。13節青少年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課程結合青少年認知特點,融合原創手繪、動態漫畫、圖文視頻、音樂(le) 動效、熱點交互形式,開發出“落腳陝北開新篇”“愛國青年奔赴延安”“版畫裏的抗戰”“我們(men) 都是共產(chan) 主義(yi) 接班人”等課程,拉近了青少年與(yu) 革命曆史之間的距離。
“100+13”紅色故事課程全網點擊量持續刷新,已經突破了3000萬(wan) 。13節青少年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課程先後50多次走進校園,其中兩(liang) 節課程還被確定為(wei) 陝西省中小學生2021年秋季開學第一課,受眾(zhong) 達800萬(wan) 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