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懶得管、不服管、很難管:“三無”小區,三重難管

發布時間:2022-05-05 10:07:00來源: 半月談

  當下“三無”小區的治理成為(wei) 普遍存在又亟需解決(jue) 的民生難題。半月談記者調研發現,目前“三無”小區麵臨(lin) 物業(ye) “懶得管”,居民“不服管”,職能部門“很難管”等困境。因其治理較為(wei) 複雜,安全隱患多,正成為(wei) 城市裏的頑疾。

  髒亂(luan) 差成心病

  “三無”小區一般指的是無主管單位、無物業(ye) 管理、無人防物防的居民住宅小區。建設久遠、設施老舊是其主要特點。

  這幾年,隨著老舊小區改造等工程深入實施,部分小區麵貌有了改觀,但城市中仍存一定數量的“三無”小區。此類小區大多麵臨(lin) 基礎設施不完善、環境髒亂(luan) 差、安全隱患風險點多等問題,以致長年困擾居民正常生活。

  北方某城市一小區位於(yu) 繁華地段旁,院落內(nei) 多為(wei) 磚瓦結構,部分大門為(wei) 木製。每到上下班時間,就能看到許多居民用小車從(cong) 水站拉生活用水。據了解,該小區始建於(yu) 20世紀50年代,目前屬於(yu) 棚戶區,尚未實現自來水入戶。常住居民僅(jin) 占20%左右,多為(wei) 流動人員居住。據介紹,該小區目前沒有專(zhuan) 門的物業(ye) 和主管單位。為(wei) 保障基本民生,近年來當地政府幫助小區清潔路麵,改造下水道,安裝小區大門、監控、路燈、消防等配套設施,勉強維持了運轉。

  在南方某城市,一處“三無”小區原屬於(yu) 當地一家國有糖廠,小區裏的100多住戶大都為(wei) 糖廠老員工。目前,該小區沒有物業(ye) 和保安,小區內(nei) 一條道路旁的牆體(ti) 已嚴(yan) 重傾(qing) 斜。社區雖然在此豎立警示牌並做了支撐加固,小區居民仍表示擔憂:“我們(men) 自己沒有專(zhuan) 項維修資金,隻能等待社區協調。”

  半月談記者在多個(ge) 省份調研時,均發現“三無”老舊小區居住條件差,安全隱患多的問題。比如,有的小區樓道內(nei) 堆放著雜物,且缺少消防設施;有的小區常發生排汙管道漏汙等情況;有的小區道路狹窄,部分路段僅(jin) 可供兩(liang) 人並肩走過;有的小區內(nei) 多為(wei) 低矮民房,被周遭高樓包裹其中,采光明顯不足。

  小區治理成痛點

  物業(ye) “懶得管”。不少“三無”小區建設年代久遠,小區內(nei) 的老房子年久失修,管護、維修成本高。物業(ye) 公司進駐的積極性本身就差,即使進駐了,也由於(yu) 缺乏資金、人力等,選擇無視安全隱患、社會(hui) 治安等棘手問題。

  有物業(ye) 公司人員透露,“三無”小區電路老化問題嚴(yan) 重,但不少居民在家中無序使用大功率電器,存在火災隱患。可物業(ye) 一方麵在居民麵前說不上話,“沒權威”;另一方麵也缺乏主動維修、更換設施的動力,便隻求“不出大事”。

  此外,據調查,部分小區收費標準低、經營模式單一,物業(ye) 或業(ye) 委會(hui) 連支付門衛人員工資都成問題,更別提解決(jue) 其他問題,最後業(ye) 委會(hui) 被迫解散或門衛選擇走人,使小區陷入無人管理的境地。

  居民“不服管”。“三無”小區流動人口多,組成複雜。有的小區的流動人口中,不僅(jin) 存在務工人員,甚至還存在乞討、拾荒等人員,他們(men) 一般短暫租住在相關(guan) “三無”小區內(nei) ,缺少參與(yu) 小區建設的動力。同時,出租房子的業(ye) 主長期不回小區,除了收租,已基本與(yu) 小區社群脫離聯係。有些業(ye) 主欠費幾年不交,有些小區亮燈率不到三成。

  半月談記者還了解到,絕大多數“三無”小區沒有成立業(ye) 主委員會(hui) ,即使有業(ye) 委會(hui) ,也大多由退休人員或閑職人員組成,其知識水平和辦事能力有限,很難發揮作用。南寧市邕寧區一基層幹部告訴半月談記者,部分業(ye) 委會(hui) 缺少監管,導致賬目不明,進而與(yu) 業(ye) 主間產(chan) 生矛盾,推行過一段時間後,最終不了了之。

  而在物業(ye) 服務的積極性受打擊、業(ye) 委會(hui) 選擇“躺平”後,小區居民越發對業(ye) 委會(hui) 、物業(ye) 產(chan) 生抵觸情緒,陷入“越難管越無人管,越無人管越不服管”的怪圈。

  職能部門“很難管”。據了解,“三無”小區治理主體(ti) 間協同問題突出,政府部門之間存在協同困境。有基層幹部表示,在此類小區的治理、改造中,往往有住建、城管、公安、民政等多部門參與(yu) ,各職能部門同所在社區或街道缺乏配合,造成權責不清、相互推諉。而且,相關(guan) 政策、地方性法規建設不完善,導致“想管無處管”乃至“不知先從(cong) 哪裏管”。

  多舉(ju) 措破怪圈

  解決(jue) “三無”小區問題,務必形成政府、基層黨(dang) 組織、社區、物業(ye) 等有關(guan) 單位分工協力的長效工作機製,統籌各類資源,集中力量落實、解決(jue) 民生問題。同時,要用精細治理思維循序漸進啃下“硬骨頭”,“一個(ge) 問題一個(ge) 問題地解決(jue) ”。

  一是政府配套專(zhuan) 業(ye) 物業(ye) 機構,提高補貼力度。甘肅省蘭(lan) 州市七裏河區西站東(dong) 路社區負責人馮(feng) 國斌等認為(wei) ,通過政府購買(mai) 社會(hui) 服務,讓專(zhuan) 業(ye) 的人進行管理,快速、有效解決(jue) 此類小區麵臨(lin) 的“髒亂(luan) 差”問題。同時,確保物業(ye) 機構與(yu) 社區配合工作,保障基本民生所需,有條件的可用小區停車位等公共收益完善小區基礎設施,“反哺”小區治理。

  二是加快老舊小區、棚戶區改造等工作進程。黑龍江省綏芬河市新興(xing) 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李秀義(yi) 表示,對老舊小區的改造是解決(jue) “三無”小區的最優(you) 解。一些“三無”小區毗鄰繁華路段,在財政允許情況下,應對這類小區優(you) 先進行拆遷安置。

  三是以黨(dang) 建引領帶動居民自治。居民自治是破解“三無”小區治理難題的重要途徑,但目前僅(jin) 靠居民自身成立業(ye) 委會(hui) 、自管會(hui) 確有困難。因此,要推動區縣黨(dang) 員幹部隊伍力量下沉,同時凝聚小區內(nei) 部黨(dang) 員及誌願者力量,先為(wei) 社區居民做出實事,贏得居民信任,進而調動居民參與(yu) 積極性,逐步化解“三無”小區業(ye) 委會(hui) 成立難的問題。

  來源:《半月談》2022年第8期

  半月談記者:董寶森 崔翰超 陳露緣 許晉豫 李美娟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