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基礎設施建設要與國家發展進一步適配

發布時間:2022-05-06 10:23:00來源: 經濟參考報

  作者:任榮榮

  近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hui) 第十一次會(hui) 議研究全麵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問題。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支撐,具有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作用。良好的基礎設施條件能夠顯著改善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的外部條件,增強企業(ye) 競爭(zheng) 力和開拓市場的能力,同時能夠有效改善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環境,提升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基礎設施網絡布局持續完善,服務能力不斷提升,創新水平明顯提高。國家布局建設了高能同步輻射光源、高精度地基授時係統等重大科技設施,一批重大引調水工程、重點水源工程、江河湖泊治理骨幹工程、大型灌區建設工程相繼建成,北京新機場、川藏鐵路拉薩至林芝段工程、港珠澳大橋工程等交通設施投入使用,5G網絡設施、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等發揮作用,覆蓋全國的物資儲(chu) 存和調動基礎設施網絡加快建設,一大批世界領先的基礎設施也正在加快建設,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基礎條件,為(wei) 經濟增長提供了持續動力。

  同時,當前我國基礎設施同國家發展和安全保障需要相比還應進一步適配。交通、能源、水利等傳(chuan) 統基礎設施的規模效應和網絡效應尚待提升,催生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尚需加強。因此,要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統籌發展和安全,在五大領域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包括交通、能源、水利等網絡型基礎設施建設,信息、科技、物流等產(chan) 業(ye) 升級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基礎設施建設,國家安全基礎設施建設,把聯網、補網、強鏈作為(wei) 建設重點。通過“聯網”增強城鄉(xiang) 、區域間的互聯互通,更好發揮暢通“雙循環”的作用;通過“補網”精準補短板,打通基礎設施網絡中的堵點,提升網絡設施的整體(ti) 效益和綜合效益;通過“強鏈”發揮重大工程、重點項目的帶動作用以及推動產(chan) 業(ye) 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增強全產(chan) 業(ye) 鏈的整合協同效應。

  這五大重點領域和三大建設重點將從(cong)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便捷要素流動、提升科技水平、改善社會(hui) 民生、保障國家安全等方麵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供強支撐,通過統籌推進傳(chuan) 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打造係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ti) 係,提升基礎設施的網絡化、融合化發展水平和係統韌性,適應於(yu) 國家發展和安全保障需要,為(wei) 經濟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的“硬基礎”和“軟環境”。

  由於(yu) 從(cong) 規劃到設計再到建成往往會(hui) 有一個(ge) 較長的建設期,所以基礎設施建設需要適度超前。這就需要係統謀劃、整體(ti) 協同,充分發揮集中各方麵力量、調動各方麵資源、全國一盤棋、上下一條心、高效有力辦成一件件大事的新型舉(ju) 國體(ti) 製的優(you) 勢,實現“有為(wei) 政府”與(yu) “有效市場”的更好結合。

  同時,要通過加強機製保障促進基礎設施項目落地見效。一方麵,要建立健全政府資金的統籌帶動機製,更好發揮政府投資對優(you) 化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發展模式的引導帶動作用。另一方麵,要不斷創新完善基礎設施投融資機製,廣泛調動社會(hui) 資本積極性,多元化基礎設施投融資模式。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