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北交所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掛牌公司年報顯示——中小企業韌性與活力增強

發布時間:2022-05-06 10:39:00來源: 經濟日報

  截至2022年4月30日,全部89家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均披露了2021年年報。截至2022年4月30日,6061家新三板掛牌公司披露了2021年年報,披露率90.73%,尚有部分掛牌公司因近期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未按期披露2021年年報。

  北交所與(yu) 新三板堅持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ye) ,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ye) 主陣地,成為(wei) 創新型中小企業(ye) 聚集地。從(cong) 年報數據可以窺見我國中小企業(ye) 發展狀況。

  龍頭企業(ye) 發揮作用

  2021年,新三板6061家掛牌公司全年共實現營業(ye) 收入14573.31億(yi) 元,同比增長17.31%;淨利潤606.21億(yi) 元,同比增長14.74%,較2019年增長22.08%。超七成公司實現盈利,超五成公司實現淨利增長。掛牌公司平均淨資產(chan) 收益率6.84%,提高0.53個(ge) 百分點;實現經營現金流量淨額1098.55億(yi) 元,有4040家公司經營現金淨流入,均高於(yu) 上年同期。

  龍頭企業(ye) 發揮“領頭雁”作用,356家公司淨利潤超5000萬(wan) 元,共創造淨利潤409.85億(yi) 元,占盈利公司的45.61%,平均淨資產(chan) 收益率13.35%,平均淨利潤增速45.05%,均高於(yu) 市場整體(ti) 水平。

  披露海外實績的掛牌公司全年境外營業(ye) 收入較上年增長28.14%,近兩(liang) 年複合增長率為(wei) 18.24%。其中,機動車零配件、家電及休閑等可選消費品出口金額漲幅最大,達47.49%。

  北京證券交易所89家上市公司共實現營業(ye) 收入668.9億(yi) 元,淨利潤72.5億(yi) 元,同比分別增長31.1%、23.8%,淨利潤中位數4629萬(wan) 元。88家上市公司2021年實現盈利,盈利麵達99%。整體(ti) 上看,麵對複雜嚴(yan) 峻的國內(nei) 外形勢和諸多風險挑戰,經營保持穩健,創新驅動作用增強。

  創新層公司充分發揮了新三板市場的“中堅力量”。1197家創新層公司2021年共實現營業(ye) 收入6718.10億(yi) 元,淨利潤316.73億(yi) 元,分別占全市場總額的46.10%、52.25%,盈利麵超八成,平均淨資產(chan) 收益率9.07%,高出市場水平2.23個(ge) 百分點。

  基礎層4864家公司共實現營業(ye) 收入7855.20億(yi) 元,淨利潤289.48億(yi) 元,分別同比增長17.40%、33.21%,淨利潤近兩(liang) 年複合增長率為(wei) 16.62%;平均淨利率、淨資產(chan) 收益率分別較上年提高0.44個(ge) 、1.20個(ge) 百分點。

  創新驅動成主流

  北交所定位於(yu) 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ye) 的主陣地,已初步形成聚集效應。北京證券交易所89家上市公司公開發行融資188.9億(yi) 元,平均每家2.1億(yi) 元,上市公司營業(ye) 收入大幅增長的同時,期間費用率同比下降1.2個(ge) 百分點。54家上市公司淨利潤同比正增長,17家公司淨利潤增幅超過30%,淨利潤5000萬(wan) 元以上的公司占比近半數。全球鋰電池負極材料龍頭貝特瑞實現淨利潤14.4億(yi) 元,同比增長191.4%,碳纖維原絲(si) 國內(nei) 龍頭吉林碳穀實現淨利潤3.1億(yi) 元,同比增長126.1%。19家公司屬於(yu) 工信部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9家公司參與(yu) 國家、行業(ye) 標準製定,2家公司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電池生產(chan) 企業(ye) 長虹能源“堿電+鋰電”雙核心布局,建成目前西部最大的“高倍率圓柱鋰電池”生產(chan) 基地。軍(jun) 民伺服器供應商星辰科技產(chan) 品多次服務於(yu) “天宮”“神舟”係列飛船測控等國家航天工程。

  2021年,北交所上市公司研發支出合計30.4億(yi) 元,研發強度達4.7%,是規上企業(ye) 平均水平的3.3倍。22家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合計對1880名員工進行激勵,授予或行權價(jia) 格平均為(wei) 市場參考價(jia) 的67%,有效調動了員工積極性,激發上市公司創新活力。2021年北交所上市公司實現境內(nei) 收入541.8億(yi) 元,同比上升29.5%;境外收入127.1億(yi) 元,同比上升38.5%。

  隨著新三板改革的深入推進,新三板市場呈現出對優(you) 質中小企業(ye) 吸引力更強、覆蓋麵更廣的良性市場生態。2021年,掛牌公司累計研發投入492.11億(yi) 元,同比增長15.69%,近六成公司研發投入增長,近兩(liang) 成公司研發強度超過10%,科研技術人員數量較上年增長2.91%,多家公司研發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2275家高技術製造業(ye) 、服務業(ye) 成為(wei) 推動掛牌公司創新發展的生力軍(jun) ,研發強度達5.51%,研發投入241.49億(yi) 元,占全市場比例為(wei) 49.07%。

  目前,新三板戰略性新興(xing) 行業(ye) 超七成公司從(cong) 事集成電路、5G應用、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熱點行業(ye) ,近兩(liang) 年吸收投資及資本性支出年均複合增長率均超10%。

  全國股轉公司相關(guan) 部門負責人表示,近一年來新掛牌的116家公司中,有6家在掛牌的同時進入創新層。新掛牌公司業(ye) 績較好、盈利能力較強,淨利潤中位數為(wei) 1026.77萬(wan) 元,平均淨資產(chan) 收益率14.05%,均優(you) 於(yu) 存量掛牌公司;具有較為(wei) 鮮明的創新屬性,近半數屬於(yu) 先進製造業(ye) ,專(zhuan) 注於(yu) 新材料、關(guan) 鍵工業(ye) 零部件及汽車零部件等領域,39家入選國家級、省市級“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名單。

  2022年首批40家公司適用修訂後的《分層管理辦法》進入創新層,平均淨利潤3237.58萬(wan) 元、平均淨資產(chan) 收益率15.69%、淨利潤複合增長率達40.94%,多項指標可媲美上市公司水平。

  創新層公司裏,籌備北交所上市的企業(ye) 實力突出,營業(ye) 收入、淨利潤中位數分別為(wei) 2.67億(yi) 元、3441.63萬(wan) 元,近兩(liang) 年淨利潤平均複合增長率達23.68%,較北交所存量上市公司高出0.91個(ge) 百分點,成長速度保持高位。平均研發支出1932.44萬(wan) 元,其中有50家公司研發強度高於(yu) 10%,主要集中在醫藥製造、軟件開發、集成電路製造等行業(ye) 。

  發展環境不斷優(you) 化

  全國股轉公司相關(guan) 負責人告訴記者,2021年,掛牌公司融資環境進一步改善,全年融資現金流入合計3892.30億(yi) 元,較上年增長9.02%,累計完成定向發行557次,平均單次募集資金3694.46萬(wan) 元,較上年增長7.09%,其中,中小微企業(ye) 融資次數占比超過九成。

  2021年,國家減稅降費政策聚焦支持中小企業(ye) 。2021年,北交所上市公司共獲得政府補助7.1億(yi) 元,同比增長35.7%;受益於(yu) 靈活精準的貨幣政策,上市公司長期有息負債(zhai) 占有息負債(zhai) 比重達21.8%,同比上升5.8個(ge) 百分點,企業(ye) 負債(zhai) 結構明顯改善。

  掛牌公司全年稅費合計497.20億(yi) 元,稅費占營業(ye) 收入的比重為(wei) 3.41%,較上年下降0.26個(ge) 百分點。受益於(yu) 製造業(ye) 企業(ye) 加計研發費用扣除比例的影響,製造業(ye) 掛牌企業(ye) 增加研發投入的同時全年累計減稅約39.23億(yi) 元,帶動製造業(ye) 整體(ti) 稅負同比下降超10%。在各項金融政策支持下,掛牌公司間接融資成本降低,有息負債(zhai) 利息率5.42%,同比下降0.14個(ge) 百分點。

  在回饋股東(dong) 方麵,超八成北交所上市公司發布現金分紅方案,擬分紅金額達19.5億(yi) 元,同比增長11.2%,34家公司現金分紅率超過40%。

  已有1332家新三板掛牌公司披露2021年度分紅方案,現金分紅總額達187.70億(yi) 元;2021年披露股份回購方案69次,擬回購總金額超15.50億(yi) 元,較上年增加0.95億(yi) 元,為(wei) 投資者帶來真金白銀的獲得感。(經濟日報記者 祝惠春)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