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擴大現代化基礎設施有效投資

發布時間:2022-05-07 09:57:00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吉富星(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近日,中央財經委員會(hui) 第十一次會(hui) 議對全麵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作出新部署,強調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ti) 係。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支撐,以有效投資促進基礎設施現代化既是著眼長遠、兼顧當前的重要舉(ju) 措,也是統籌安全與(yu) 發展的現實需要,具有重大意義(yi) 。

  近年來,我國基礎設施整體(ti) 水平實現跨越式提升,但人均基礎設施資本存量仍低於(yu) 發達國家水平,且城鄉(xiang) 、區域間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較為(wei) 突出。同時,基礎設施結構不盡合理、功能有待提升,在支撐產(chan) 業(ye) 轉型、提升城市生活品質、促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等方麵還存在不足。現代化基礎設施更注重係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和安全可靠,其有效投資具有擴大需求、優(you) 化供給的雙重作用,有利於(yu) 保障國家安全。為(wei) 更好加強跨周期調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應在布局投向、項目保障、資金配套、綜合效益方麵更加注重投資效能和可持續性。

  規劃先行,謀定而後動,必須加強係統謀劃、整體(ti) 協同,持續優(you) 化布局和投向。與(yu) 傳(chuan) 統“鐵公基”相比,現代化基礎設施要更好兼顧民生、發展和安全,優(you) 化布局、結構、功能和發展模式。現代化基礎設施應與(yu) 重大戰略、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民生和生態需求聯動規劃,聚焦網絡型基礎設施、產(chan) 業(ye) 升級基礎設施及國家安全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其中,交通、能源、水利等網絡型基礎設施,以聯網、補網、強鏈為(wei) 重點,著力提升網絡效益;信息、科技、物流等產(chan) 業(ye) 升級基礎設施則重點提升競爭(zheng) 力,並保障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和關(guan) 鍵科技領域安全。應立足長遠,錨定堵點和薄弱環節,精準補短板、增後勁,更好釋放投資潛力和帶動力。

  抓住重點項目這個(ge) “牛鼻子”,必須強化項目儲(chu) 備和要素保障,適度超前開展投資。各地可圍繞重大戰略和規劃,統籌推進傳(chuan) 統和新型、存量和增量、城市與(yu) 農(nong) 村等不同領域基礎設施,加強項目策劃、論證和儲(chu) 備質量。轉變“重建設、輕管理”觀念,提升科學謀劃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水平,通盤考慮規劃、設計、建設、運營、維護的全鏈條成本及效益。對列入規劃、條件具備的項目,按“要素跟著項目走”要求,強化土地、用能、環評等支撐保障,推動項目適度超前建設。紮實做好市政配套等準備工作,協調保障用工和原材料供應,推動項目順利實施,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

  落實資金配套是關(guan) 鍵,必須發揮中央和地方、國有和社會(hui) 資本多輪驅動作用和資金合力。目前,專(zhuan) 項債(zhai) 靠前發力對穩增長起了積極作用,但僅(jin) 靠地方財力、專(zhuan) 項債(zhai) 難以滿足基建的資金需求。基建項目普遍存在公益性強、投資周期長等特點,應進一步完善價(jia) 格形成和投資回報機製,拓寬長期資金渠道,吸引國企、民企等主體(ti) 協同投入。對公益性強的項目,加大中央與(yu) 地方財政資金和國債(zhai) 、一般債(zhai) 投入;對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項目,加快專(zhuan) 項債(zhai) 發行和使用。同時,適當放寬市場進入、探索合理回報機製,調動民企投資積極性,規範開展相關(guan) 特許經營模式。除增量投資外,支持以資產(chan) 證券化、不動產(chan) 投資信托(REITs)等方式盤活存量資產(chan) ,形成投資良性循環。

  聚焦項目全生命周期的綜合效益,必須兼顧穩增長和防風險,不留風險隱患,不搞“大水漫灌”。要精準有序實施一批既利當前又利長遠的項目,堅持精準有效投資導向,立足於(yu) 項目全生命周期提升綜合效益,與(yu) 不同投融資模式形成有機匹配,實現經濟、社會(hui) 、生態、安全效益的動態平衡,更好發揮乘數和協同效應。同時,把握好超前建設的“度”,按盡力而為(wei) 、量力而行原則,注重中長期財政可承受能力,不盲目鋪攤子、上項目。壓實相關(guan) 方風險防控主體(ti) 責任,遏製違法違規舉(ju) 債(zhai) ,加強項目舉(ju) 債(zhai) 、建設、運營全過程的風險防範化解工作。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