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社會信用體係建設高質量發展(大家談)
中辦國辦不久前印發《關(guan) 於(yu) 推進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建設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新發展格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cong) 頂層設計層麵就我國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建設作出部署。本期大家談,我們(men) 邀請3位作者,一起為(wei) 推進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建設、弘揚誠信文化建言獻策。
——編 者
擦亮重信守諾的名片
鄒 翔
開辦企業(ye) 不弄虛作假,進行交易童叟無欺;售賣產(chan) 品不缺斤短兩(liang) 、以次充好,用好口碑吸引回頭客;如期足額發放農(nong) 民工工資,不拖欠、不違約……誠信是為(wei) 人處世的基本原則,是市場經濟的重要基石。要著力提升全社會(hui) 誠信水平,讓誠實守信者暢行無阻。
現實生活中為(wei) 什麽(me) 失信現象時有發生?歸根結底還是一些人覺得有空子可鑽,把坑蒙拐騙、弄虛作假作為(wei) 謀取利益的手段。但從(cong) 長遠來看,不講誠信無疑是一種短視行為(wei) ,最終會(hui)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說,推進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建設,每個(ge) 人都是受益者,每個(ge) 人都是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一環。
重信守諾,人人都要從(cong) 我做起、從(cong) 小事做起。《意見》提出,加強誠信文化建設。要大力弘揚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加強對青少年、企業(ye) 家等群體(ti) 的誠信教育。鼓勵社會(hui) 公眾(zhong) 積極參與(yu) 誠信建設活動,讓講誠信成為(wei) 每個(ge) 人心中的道德堅守,轉化為(wei) 你我的自覺行動,定能推動形成崇尚誠信、踐行誠信的良好風尚。
堅持係統思維、問題導向
王 鵬
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建設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係統工程,要堅持係統思維,紮實推進信用理念、信用製度、信用手段與(yu) 國民經濟體(ti) 係各方麵各環節深度融合;堅持問題導向,有效解決(jue) 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存在的建設力量分散、信息共享不暢、懲戒力度較弱等難點。
深入推進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建設,各級政府要發揮好統籌協調、示範引領、監督管理作用。一方麵立足當下,將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建設納入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jia) ,確保各項任務落實到位;另一方麵著眼長遠,在完善法律規範、體(ti) 製機製上下功夫,建立健全信用承諾、信用評價(jia) 、信用分級分類監管、信用激勵懲戒、信用修複等製度,把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建設全麵納入法治軌道。
推進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建設要久久為(wei) 功,以有效的信用監管和信用服務提升全社會(hui) 誠信水平。《意見》明確提出,加快健全以信用為(wei) 基礎的新型監管機製。要聚焦群眾(zhong) 反映強烈的重點領域誠信缺失問題,提升監管精準度和有效性。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更好融入誠信體(ti) 係建設,助力實現精準監督、全程監管。
發揮各類主體(ti) 能動性
崔傳(chuan) 剛
市場主體(ti) 作為(wei) 整個(ge) 經濟的微觀基礎和力量載體(ti) ,其信用建設對整個(ge) 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的建設有著極為(wei) 重要的影響。隻有各類市場主體(ti) 的信用建設做到位,整個(ge) 社會(hui) 的信用體(ti) 係建設才能得到完善。
《意見》就加強各類主體(ti) 信用建設作出專(zhuan) 門部署,要求圍繞市場經濟運行各領域各環節,對參與(yu) 市場活動的企業(ye) 、個(ge) 體(ti) 工商戶、社會(hui) 組織、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以及自然人等各類主體(ti) ,依法加強信用建設。市場主體(ti) 的信用建設離不開引導和約束,這既包括政府的監督管理,也包括通過法治手段進行有效的規範和必要的懲戒。尤其是要建立健全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想失信的長效機製,使誠實守信成為(wei) 市場運行的價(jia) 值導向和各類主體(ti) 的自覺追求。同時,市場主體(ti) 本身也需要樹立自我約束意識,在參與(yu) 市場活動中擦亮誠實守信的底色。
從(cong) 過往情況看,增強市場信用的舉(ju) 措往往是市場主體(ti) 實踐和創新的結果。調動各類主體(ti) 的積極性創造性,不斷創新信用融資服務和產(chan) 品,它們(men) 必能為(wei) 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