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評論員:基金投資者超過7.2億,怎麽看待這個數字
【閱讀提示】我國基民數量突破7.2億(yi) 人 股民數量超1.97億(yi) 人
光明網評論員:全國投資者保護宣傳(chuan) 日,中證協正式發布《2021年度證券公司投資者服務與(yu) 保護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截止2021年底,我國個(ge) 人股票投資者已超過1.97億(yi) ,基金投資者超過7.2億(yi) 。
這個(ge) 數字很驚人,這意味著超過一半人口都是“基民”,再扣除未成年人和一些特殊人群,這個(ge) 比例還可以繼續擴大。當然,基金投資者未必都是“深度玩家”,可能隨手在APP裏存了一個(ge) 貨幣基金也被統計了進去。但無論如何,這都意味著有相當大的一部分人群,被納入了現代金融的網絡。
不管戰績如何,基金投資者至少都在投資的過程中接受了市場經濟的教育。人們(men) 必須關(guan) 注大盤走勢,解讀經濟數據,跟進國際局勢,了解公司業(ye) 務,圍繞投資的方方麵麵,研究上至宏觀政策下至小道消息等等一切產(chan) 生市場波動的因素。書(shu) 本中關(guan) 於(yu) 市場經濟的教育是抽象的,但真金白銀的進出卻是具體(ti) 而鮮活的,讓人心潮澎湃或是心驚肉跳。這種深度的體(ti) 驗,直觀地告訴了人們(men) 市場為(wei) 何物。
把1.97億(yi) 和7.2億(yi) 的數字從(cong) 行業(ye) 的角度挪開,放在整個(ge) 人口大盤裏考慮,這也意味著人口素質的一種變化。他們(men) 是“股民”是“基民”,更是“市民”——市場之民。不知不覺間,無數人已經進入了市場,那些市場因素成為(wei) 了常識,“怎樣才是更好的市場”也有了共識,“搞錢”成了人生日常毫不諱言的目標。幾十年間,市場變了,人也變了。
人的變化,或許才是千百年來前所未有、更深入而廣泛的變化。這也是金融市場發展在精神層麵留下的一筆財富,曆史學者黃仁宇心心念念的“數目字管理”,至少有部分通過金融市場讓每個(ge) 人都認識了也學會(hui) 了。也正是通過市場參與(yu) ,人們(men) 還了解了支撐市場存在的產(chan) 權、貨幣、司法等等概念。千百年間隻能在史書(shu) 中鉤沉拾遺的知識,變成了當代毫無疑問的常識。
人的認知思維和行為(wei) 方式,也會(hui) 反映在社會(hui) 麵貌上,並部分地變成現代化的成果。促進經濟發展、維係產(chan) 業(ye) 繁榮、維護市場公正,成了理所當然的社會(hui) 目標。其實,這樣的想法出現並不久遠,《國富論》也隻是18世紀的作品。但是,如今人們(men) 已經深信,國家要追求繁榮,個(ge) 人也可以通過參與(yu) 金融市場,分享這樣的繁榮。社會(hui) 運轉的邏輯,由此在潛移默化中改變。
1.97億(yi) 股民、7.2億(yi) 基民,讀懂這些數字,也就是讀懂國民的心態和未來的趨勢。無論社會(hui) 每天發生多少新聞,一批圍繞在金融市場周圍的人,以參與(yu) 市場作為(wei) 致富手段的人,終究會(hui) 形成一個(ge) 價(jia) 值觀的粘合劑,有著指向一致的期待。社會(hui) 演進的方向,從(cong) 中也會(hui) 得到一些線索。
另外,也不可忽視《報告》出台的時機——全國投資者保護宣傳(chuan) 日。《報告》提到“中國資本市場擁有全球規模最大、交易最活躍的投資者群體(ti) ,特別是以中小投資者居多”。中小投資者居多,也就意味著“普通人”居多。他們(men) 的博弈能力、信息渠道都是“普通”的,因此也格外需要機製保護。
普通人參與(yu) 金融市場的體(ti) 驗,也會(hui) 變成他們(men) 理解社會(hui) 的窗口。體(ti) 量如此龐大的市場參與(yu) 者,他們(men) 的喜怒哀樂(le) ,也可能變成社會(hui) 心態的一種。嗬護好中小投資者,從(cong) 這個(ge) 層麵說也有著特別的意義(y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